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儿童的文学世界》一套书为例,通过对书中阅读引导活动的援引分析,确证了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重要作用,并试图从年龄、环境纵横两方面将儿童文学导读模式进行了分类。指出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对早期儿童的心智发展意义重大,而正确的阅读指导则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有着密切关系。优秀的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儿童的知识层面与接受能力都决定了其自主阅读书籍的最好选择是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成人与教育工作者当然地要肩负起为儿童提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和引导儿童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责任。儿童文学是引领儿童进入阅读佳境的最好门径,它可以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驰骋想象、领悟内涵、增强思辨,学会听话说话,学会爱憎分明。在儿童文学阅读上要争取做到: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阅读,社会和出版社要向学校和家庭提供足够可供日常消费的儿童文学作品,学校要切实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要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儿童文学阅读。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儿童只有多多阅读优秀的文学素材,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也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在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儿童的阅读情况非常的糟糕,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儿童的人生发展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在"互联网+"视野下儿童文学指导有了不同的策略与模式,把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协助儿童更好地进行文学阅读,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指导策略与模式。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成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比较其他的儿童读物,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并且要重视将学生的低层次阅读趣味提升到高级的水平;其次,要在儿童身心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儿童文学读物;最后,在阅读教学和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儿童文学的文学味。  相似文献   

5.
儿童接触到的文学中,儿童文学阅读是最早的样式。优秀的儿童文学阅读作品有利于儿童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能使学生逐渐对文学产生兴趣并改善态度。本文围绕"互联网+"背景下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展开了研究,探索如何借助"互联网+"有效开展儿童文学阅读的策略,提高儿童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并对比评测了此次指导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儿童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尤其是心灵成长的重要性,指出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课程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教育者要与儿童共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并运用"先读"和"蹲读"策略指导儿童阅读;教育者还应具备儿童文学的基本素养,能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创作、欣赏和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由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殊性,他们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有了成人阅读指导者的存在。在文本面前,指导者与儿童一样是"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先读"者与"后读"者的区别。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为儿童阅读提供引导、帮助,是沟通文本与儿童读者的"中介"。故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应是儿童的理解者、解放者,是儿童文学的热爱者,是儿童阅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文化的时代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下儿童日益远离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阅读状况令人十分忧虑。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意义,对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成人必须对儿童的阅读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子媒介所传达的图像世界、流行文化、娱乐文化等给儿童文学阅读带来巨大冲击,使得儿童对深度的文字阅读与思考产生疏离。"成人本位"的传统文化、"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间的差异以及经验主义的儿童观都是造成儿童文学阅读之"失"的原因。应从儿童文学阅读生态场的创设、儿童文学阅读习惯的打造、儿童文学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师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破解当下儿童文学阅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孙毓修为代表的近代儿童文学作家对中国传统儿童文学资源的重新阐释是近代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近代社会改良的政治需要对儿童文化的要求,是社会思想文化变革在儿童文化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在西方儿童文学观念的初步影响下,近代儿童文学作家开始重视儿童的阅读要求,形成以儿童为中心建立儿童文学的思想要求,加之西方儿童文学文体的启示作用,他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传统资源,发掘其中符合现代儿童文学文体要求的内容,文体意识由模糊到清晰,文体形态由传统文体与现代儿童文学文体的杂糅逐渐过渡到新的儿童文学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