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命题:“蒸发FeCl_3溶液能否得到无水FeCl_3固体?为什么?”一个答案是:“不能得到无水FeCl_3固体,得到的是Fe(OH)_3  相似文献   

2.
化学高考试题中,经常涉及对所得晶体或固体残渣进行洗涤的相关问题,洗涤大有讲究,要考虑几个方面,如: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涤干净?等等。1关于洗涤的目的1.1除去杂质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材中列出的声速数据中,声音在许多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什么作为固体的软木是一个例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软木的组织结构.原来软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松散的,内部有许多气隙(充满空气的孔隙).所以,声音在软木中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材中列出的声速数据中,声音在许多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什么作为固体的软木是一个例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软木的组织结构.原来软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松散的,内部有许多气隙(充满空气的孔隙).所以,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实际上是声音在气隙中和木质纤维素中传播的一个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2001,(Z2)
热水倒进杯中,杯把也热了,这是为什么呢?有的物质传热本领强,有的物质传热本领弱,这又是为什么呢?热传递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传导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在孩子身边经常发生,孩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让孩子了解固体的热传导这一科学现象,我在引导他们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科学研究的氛围:课前准备了大量用来探究的有结构的材料、创设生活情境、留给假设的空间、提供开展研究的足够时间等,让孩子在浓郁的科学意境中探究固体的热传导这一科学问题。 我先给孩子们创设生活情境,把热水倒进不同材料的四个杯中(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塑料杯),让孩  相似文献   

6.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除按教材规定进行课堂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以下“开放实验”。一、加强训练基本操作的开放实验学生对基本操作未掌握好,我们用开放实验补课。俐如,天平的使用,固液体药品的取用以及加热、溶解、搅拌、过滤、蒸发、结晶等等,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分别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在此过程中由辅导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如为什么拿试管要用三指法?为什么往试管里装固体颗粒药品时,试管要倾斜?为什么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手心对着标签?为什么过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约5毫米?为什么漏斗管要紧靠烧杯内壁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仪器的基本性能、使用原理的理解,并逐步使操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水的比热为什么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1克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以卡为单位,在常温下水的比热是1卡/(克·℃),比任何固体或液体的比热都大,为什么? 首先,实验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固体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占主导地位,因而形成空间点阵。分子无规则运动主要表现为围绕固定的平衡位置作微小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实验室中不能用碳酸钙与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生成物硫酸钙沉淀会覆盖在固体碳酸钙的表面上,阻止硫酸与碳酸钙接触,而使反应终止。工业上用磷酸钙与硫酸反应制取磷酸通常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Ca_3(PO_4)_2+3 H_2SO_4=2H_3PO_4+3CaSO_4↓①生成物硫酸钙沉淀为什么不能在固体磷酸钙表面形成覆盖层,而阻止反应进行呢?有关资料表明(注),  相似文献   

10.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燃物为何选用红磷?剖析红磷燃烧后的产物P_2O_5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其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红磷燃烧时几乎能消耗密闭容器中的全部氧气。2、鉴别Cl~-或SO_4~(2-)时,为什么要滴加稀硝酸?同时鉴别Cl~-或SO_4~(2-)时,要先鉴别哪种离子?  相似文献   

11.
本课讲的是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坚持做科学实验的事。该课第三,第四自然段多次涉及到一些化学知识如“白磷的燃烧”、“硫酸烧毁他的衣服”、“硝酸差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什么是白磷、硫酸,硝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又为什么会产生危险呢?白磷是一种蜡状的固体,易燃烧。在常温情况下,白磷也会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积蓄体内达到了它的燃点(40℃)时才能自燃,实验证明:若气温在25℃时,白磷在空气中至少要五分钟后才能自燃。为什么课文上提到的是“一遇空气马上燃烧”?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了解发生此事所处的环境条件了。  相似文献   

12.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13.
物质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坚硬的固体我们很难使它伸长,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物体为什么能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呢?这说明分子间不但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还存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拉伸物体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压缩物体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以上仅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那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熔解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多数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可以从文献中查得。然而,假如在水中已溶有一种固体物质,且达到饱和状态时,加入第二种固体物质时,其溶解性会有何变化?溶解度为多少?如何测定?为此,对某些固体物质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实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 ,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首先 ,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 ,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 ,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  相似文献   

16.
天使在哪里     
正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觉得障碍重重:为什么向他打招呼,他居然不理我?为什么找他办事,他却故意说没空?为什么电子邮件发过去,他却没有回复?为什么找他借钱,他竟说没有?为什么评优他没投我一票?为什么他们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从来遇不上天使那样的好人?天使在哪里?天使怎样才会向你走来?下面的故事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天黑了,外面的风雪大了。西丹妮太太用手试试孩子的前额,烫烫的!已经没车去城  相似文献   

17.
师:我带了点东西(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大家认识吗?生:玻璃,跳跳球,石子,泡沫,乒乓球。生:还有木块和食盐。师:这不是食盐,是白糖。生:还有玻璃缸,缸里有水。师:太棒了,哪些属于固体?生:有玻璃,有石头,好像只有水不是固体。师:那水属于——?生:液体。师: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生: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生:白糖会“融化”。师:“融化”?有个同学有意见,请你说说。生:是溶解。师:为什么不可以说“融化”?生:融化后还可以看见,冰融化了变成水,水还可以看见。生:还有巧克力也可以融化。师:太棒了,白糖放入水里,会怎样…  相似文献   

18.
一天之中,为什么要“眼睛一睁,学到熄灯”呢?一周之中,为什么要在星期六甚至星期日正常上课呢?一月之中,为什么住校生只能踏出校园围墙一次(放月假)呢?一学年之中,为什么要在寒暑假或五一、国庆长假中补课呢?  相似文献   

19.
黄澜  毕婷 《教育》2009,(19)
为什么要学习奥数?为什么拔尖教育会全面普及?为什么连平时数学考试都不能及格的孩子也上奥数班?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四学生黄澜下面的讲述中,我们或许能够  相似文献   

20.
一、要明确反应原理 实验室一般用金属与稀酸反应来制得氢气。金属常用锌,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_2+H_2↑ Zn+H_2SO_4=ZnSO_4+H_2↑二、要选择正确的反应装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