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逻辑推理四大基础类型的反演算和非演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中华传统8大阴阳矛盾范畴分析数学中的开闭区间,得出相同、相似、相异、相反这4大逻辑推理基础类型问存在着三极对立统一的组成关系,进而提出涉及此组成关系的逻辑推理基础类型的互蕴公理及其描述内涵的反演算和逻辑外延的非演算。由此说明:只有将对逻辑词的外延否定演算和对描述词的内涵否定演算对称互补起来,这才可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现代数理逻辑关于能指否定和断定否定相互结合的逻辑演算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Fuzzy拓扑空间与经典拓扑空间的分离公理作了比较,讨论了Fuzzy拓扑空间的分离公理的一些基本性质;定义了Fuzzy拓扑空间的sober性,并讨论了其与其它分离公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方俊  郭雷  杨宁 《东南大学学报》2009,25(4):482-485
为了优化本体推理, 提出了一种在EL++本体中的公理模块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符号解释域的边界和公理间的关系计算出给定推理任务的边界模块, 对于与推理任务中所有符号相关的公理集合, 采用边界分割和交集计算来提取最终的边界模块, 并提高模块的紧凑性.模块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和推理任务中符号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公理得到保证.给出了边界模块的理论基础和求解算法, 并通过符号边界和逻辑蕴涵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模块的正确性.边界模块提取方法在EL++描述逻辑语言上进行了实现,现实的本体实验评估表明, 基于边界模块的推理比不采用模块的推理在性能上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结合演算     
从结构推理的观点来看,结合演算是一种很弱的逻辑,因为它仅容纳一种结构规则,即“结合规则”。正结合演算作为一种“正命题逻辑”,是结合演算的基础。本文构建了正结合演算结构推理系统BL和对应的公理系统B,阐述了结合演算拒斥“交换规则”、“收缩规则”和“弱化规则”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证明了系统BL和系统B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提出现代健全社会的基本伦理价值系统的基础上考察道德推理的基本特征,它的事实条件和价值条件以及它的组成、结构与层次;进而指出道德多元论是可以用公理方法来进行表述的,这个道德公理方法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公理体系必须包含协调公理和采用情景推理来解决价值原则之间的冲突问题。本文还依据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认识论创立DrN推理模型。  相似文献   

6.
问世于五代和北宋之交的太极图是《周易》中太极理论在数学方面的升华版.自此,太极理论不仅有数学命题陈述,即"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且有图像对于太极动态坐标系的精确揭示和表达.通过长期思考和研究,论者认为它是整个数学领域中迄今为止还未被认识到的至简数学公理系统,简称为太极公理系统.其分析性符合西方数学分析的概念,而且表现更为通透,贯穿整个系统.反言之,这个系统具有容纳所有的数学分支理论的公理完备性.每个数学分支理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体系位置.本文不可能就整个太极公理系统进行论述.因此,本文选取了数学论域中具有经纬贯穿性的基础分支理论—极限做为本文的论题.可收见微知著之功效.极限是变量数学的基础性概念.可以说没有极限就没有变量数学.然而,迄今数学的极限理论源自和定型于西方数学知识体系.它侧重于极限视域和论域中推理技术方面的推理连续性和表达精确性,而在数学总体视角下对于数学整体性的思考却明显先天不足.在这一方面,太极公理系统则可以起到欧氏几何公理系统所不具备的重要功能.因为太极公理系统的图像太极图本身就具有整体性.只有整体性加上分析性,分析才具有体系性和贯穿性.总而言之,太极公理系统可以为包括极限在内的各分支理论作出分析性的明源清流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将新弗雷格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弗雷格算术(由二阶逻辑和休谟原则构成的理论)的一致性和对于二阶皮亚诺算术公理的可推出性的证明,(2)对休谟原则和二阶逻辑的哲学辩护与反驳,(3)对休谟原则和二阶逻辑进行限制,并证明其一致性和可推出性。然后着重介绍:(1)直谓二阶逻辑和公理V的一致性,(2)直谓二阶逻辑和休谟原则不能推出皮亚诺算术的后继公理。这说明一致性和可推出性在弗雷格系统的直谓片段中不可兼得。最后在直观上做出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超限归纳法给出L.A.Zadeh模糊集合系统的可逆模型,证明了该模型是2ermelo-Fraenkel公理集合理论的一个格值模型,建立了L.A.Zadeh模糊集合系统的数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个对连续公理进行探讨过程中发现的与连续公理等价的新命题。该命题更通俗的反映了直线的完备性。文中证明了在结合公理、顺序公理的基础上该命题与戴德金原理的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沿着安德森等人开创的方向,我们将分析性公理系统从经典逻辑推向模态逻辑,所定义的广义谢弗竖混合了模态词和广义析舍.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给出常见的正规模态逻辑的分析性公理系统及其强完全性定理和插值定理,并讨论演绎关系的性质:单调性和切割性.  相似文献   

11.
逻辑和数学都是非常古老的学科,在它们的长期发展中,之所以能根深叶茂,发展成今天的科学的参天大树,并对其他科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与演绎科学方法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论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本从演绎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考察中.指出即使在科学发展的早期,演绎科学方法就不仅适用于数学和逻辑,而且在经验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通过对现代逻辑发展的分析,提出应该建立演绎科学方法论,并探讨了其与公理化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 ,加速发展 ,积极发展 ,大力发展四个阶段。本文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跃式、内涵外延交互发挥作用 ,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今后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将以外延发展为主 ,跨越一个大的台阶后 ,内涵与外延并举 ,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4.

Deductive reasoning is a basic logic form used in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and predictions. In dynamics, the process of finding the direction of force acting on a moving object, from the change of its motion, can be structured as a syllogism that is an elementary model of deduction. In this study, the syllogistic form of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 task was used to help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hange their prior conceptions about force and motion. However, because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a syllogistic explanation task contradicted students' prior ideas, many rejected the conclusion or reached another conclusion without using deductive reasoning. From the preliminary interview using the syllogistic explanation task with eight students, we found four factors preventing students' use of deductive reasoning. In the main interview designed to remove these obstacles, it was observed that 26 of the 27 students could find the direction of force correctly by using deduction. Finally,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are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结合学科背景与文献分析,厘清λóγοε、logic和逻辑,以及逻辑学、理则学和论理学的涵义与指称、来源与发展、区别与联系,并考察其差异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与传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质是理论创新的过程。1938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整个历史过程,解读并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元视角下继续教育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继续教育的内涵不断泛化,外延逐渐扩展,已经不可以与其肇始之初同日而语。从历史学、语义学、当事人、本质属性等多个角度重新归纳后认为,继续教育应该是指某种教育服务机构或者某类教育者向接受了某种教育后的某些特定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社会规范或情感等方面的进一步的追加教育,而施教者、受教者和教育内容三个维度相互交织形成了继续教育的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和思想由于受中国古代语言的影响,必然会打上中国古代语言的烙印,因而使得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和思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形象说明与抽象概括的不平衡、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很强、以推类为中心和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很强。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和思想的这些特征,充分显示了逻辑理论和思想的多元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人教育与其邻近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在内涵、外延及实践特性诸方面既存在着相互牵扯、彼此依存的逻辑关联,又存在着相互区别、不可混同的逻辑差异。从范畴论视域对其分别予以逻辑的考察与梳理,不仅有助于澄清它们之间驳杂的关系,而且对相关范畴的实践运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