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寒  杨红强  陈海滨  刘晶  许时蕾  刘浩  刘璨 《资源科学》2018,40(8):1505-1514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的市场交易行为并未如政策预期。为了探讨非农就业是否阻碍了林地流转,本文构建了双内生农户决策模型,并利用国家林业局对全国9省区1497个农户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林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的双内生性、以及被解释变量的数据删截性问题,采用了多方程系统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林地流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反,非农就业对林地流出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与林地流转契约的长期性和林地生计保障功能密切相关;无论是对流入还是流出,交易成本都是一个重要的负向因素,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其他显著影响林地流转的因素还包括工资水平、林木价格、林地面积、林地细碎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这些因素对林地流入和流出的影响方向相反。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林地流转不活跃的经济机理,为后续配套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农户非农就业类型的角度切入,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江西省东北部3个村3次农户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分析表明,本地务工和外出务工均会带来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数量约束效应和收入增加效应,但本地务工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和数量约束效应均小于外地务工。本文首先利用双变量Proboit模型对调研农户非农就业决策与土地流转决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农户外出务工决策与土地流入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二者之间是联立的;然后采用工具变量法,并利用Probit模型对不同非农就业类型与农地流转的关系进行回归,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本地务工和混合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入和流出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应发展城镇非农产业,吸引农户异地转移就业,为农地流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耕地流转是解决目前耕地经营过于分散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矛盾的根本性措施,而农户作为耕地经营的直接主体,其行为在耕地流转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对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了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影响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非农就业机会、耕地经营收益、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耕地破碎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度;而影响农户耕地流入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家庭经济状况、耕地破碎度、耕地经营效益、非农就业机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度。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通过增强耕地流出驱动力和耕地流入源动力,来提高农户耕地流转积极性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文清  张莉琴 《资源科学》2018,40(7):1407-1417
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6个省的6个县、为期7年近700个样本农户的面板数据,应用内生转换模型,对中国新一轮集体林地确权到户政策的林地流转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集体林地确权具有内生性;②集体林地确权促进了农户林地的流转,确权使确权户林地流入概率增加了6%,流出林地概率增加了1.7%;③若对未确权的农户进行确权(反事实分析),则会使林地流入和流出概率分别增加59%和43.6%;④集体林地确权年限越长,农户林地流入和流出的可能性越大,确权的长期效果更明显。鉴于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集体林地确权,给农户一个学习参与林地流转的机会,稳步推进集体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李立朋  丁秀玲  李桦 《资源科学》2022,44(3):450-463
分析提供不同资源支持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可为政府完善土地流转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基于资源支持视角测度关系网络,利用黄河流域1908份农户数据建立Double 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结果发现:①提供不同资源支持的关系网络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概率及规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农户土地流入而言: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入概率提升22.14%,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入规模扩大9.92%,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作用不显著;对农户土地流出而言: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出概率下降56.52%,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出概率上升0.91%、流出规模扩大1.95%,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作用不显著。②关系网络对黄河流域上游农户、中游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仅正向影响中游农户土地流入概率;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仅负向影响上游农户土地流出概率;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正向影响上游农户土地流出概率与规模,正向影响上游和中游农户土地流入规模。鉴于此,政府应重视区域差异,通过政策强化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的资源支持作用,并加大对农户土地流转资金、信息等资源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李彪  邵景安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3,35(1):216-22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积土地流转年租金和流转年限共同控制土地流转净收益多少,属流转双方评判流转净收益的根本指标,是有效流转发生“博弈”的关键;非农就业概率和非农就业工资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净收益,是开启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松动及拉动土地流转发生的根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外施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疆库尔勒市6个乡镇23个行政村454户维吾尔族农户的调查数据,总结出当地农户农地流转的基本特点:①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较低,农地流转率为35.02%;②农地流转的主体多样,其中与汉族人发生流转的比例为57.86%;③农地流转期限较短且不稳定,一般为3~5年;④契约化特征显著,流转中有89.21%签订了正式流转合同.通过建立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与资源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等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库尔勒市维吾尔族农户农地流入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总人口、非农业人口、非农业收入比重和地块数;影响农地流出的主要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种植业收入比重、家庭农地面积等,其中农业劳动力人数和种植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农地流出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贺超  崔权雪  刘炳薪 《资源科学》2022,44(2):309-319
"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使林地经营权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其具体权能内容会对农民的林权流转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选择实验法,构建林地经营权权能的属性指标,基于2019年对福建省三明市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林地经营权的权能设置对农户林地流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林地经营权的具体权能内容会显著影响农户的林地流入意愿...  相似文献   

9.
刘晶  刘璨  杨红强  许时蕾  白秀广  程娟娟  张寒 《资源科学》2018,40(10):2029-203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引起林地细碎化程度的变化,进而会对农户营林积极性产生影响。利用国家林业局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的大样本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林地细碎化程度的动态变化,并从整体和异质性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该变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考虑到林地细碎化的内生性问题,倾向值匹配方法被采用。研究发现: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地细碎化程度整体上得到改善,仅有少数(11.70%)农户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出现加剧现象;② 受林地细碎化程度改善的影响,农户的单位面积资本投入增加了35%~37%,劳动投入增加了10%~11%;受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农户对林地的要素投入呈现出资本替代劳动的态势;③ 异质性角度看,上述积极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农户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仅对务农为主、商品林为主、较大林地规模、中高收入水平的农户显著。这为后续配套改革措施的目标群体识别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胡杰  罗剑朝 《资源科学》2022,44(11):2178-2192
厘清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对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陕西永寿县和宁夏西吉县2648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法验证非农就业和农业资本投资在金融排斥与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金融排斥指数每增加1单位,农户农地转入概率下降4.71%,转出概率下降1.43%。②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负向影响在不同排斥类型和农户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在金融排斥异质性方面,储蓄排斥、信贷排斥和保险排斥均会降低农户农地流转概率;在农户异质性方面,金融排斥对户主年龄在40~59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耕地规模在20亩以上的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负向影响更强。③金融排斥能通过抑制农户非农就业而降低其农地转出概率,同时也能通过抑制农户农业资本投资而降低其农地转入概率。本文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农户金融排斥和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实证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丹丹  周宏 《资源科学》2018,40(1):64-73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②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③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食等大田作物专业化服务和外包服务的不断完善,兼业户逐渐提高粮食等大田作物种植比例,且在短时间内选择维持现有种植结构不变,然而当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兼业户会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以此提出政策建议,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及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户按照国家宏观战略进行结构调整,避免出现“非粮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锐减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中国亟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转变经营方式,以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作为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的可持续农业经营方式,休耕是否有助于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已成为亟待解答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中国西北休耕试点区124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多变量Probit、SUR回归、Heckman两步法以及工具变量法等方法,从就业决策、就业选择、就业强度以及就业收入4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检验了休耕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休耕能提高农户非农就业的概率,但作用空间十分有限,且主要使农户倾向于选择非农经营;休耕对农户非农就业强度的影响主要是提高了其非农就业时间,而非就业人数,农户外地务工人数之所以增加只是休耕促使其家庭内部劳动力由本地务工转向外地务工的结果;休耕有利于增加农户非农总收入、外地务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这主要通过提高相应的非农就业时间来实现。②异质性分析表明,休耕参与程度对农户非农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只有将耕地全部参与休耕才能显著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概率,只有将家庭绝大多数耕地参与休耕才能显著提高农户非农就业强度和收入;休耕有利于纯农户与I兼农户非农就业并增加非农收入,对II兼业农户无促进效果;休耕显著提高了劳动力高年龄组农户非农就业强度与收入,对劳动力低年龄组无影响,且劳动力高教育组农户非农就业效果明显高于低教育组。本文不仅有助于填补已有文献的不足,对完善休耕政策以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也具有一定的经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西藏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西藏南木林县8个乡镇220户采集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南木林县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南木林县土地流转规模小,共计流转土地6.18 hm2,占被调查农户承包地的4.6%.(2)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差异大。不同类型农户转出土地的比例依次为:非农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农为主型,转入土地的比例依次为: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为主型非农型。(3)劳均耕地面积、户主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耕地地形条件和家庭成员公务任职情况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健康状况和耕地距离、市区距离,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劳均耕地面积、农户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耕地灌溉条件、劳动力健康状况和农户是否拥有自有生产机械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构建产权强度与农户禀赋效应、安全感知及农户流转行为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基于甘肃省集体林权改革监测追踪调研累计1497份微观数据,探讨了产权强度如何通过农户禀赋效应与安全感知影响林地流转行为。研究发现:①产权强度整体上加大了农户禀赋效应和安全感知。具体而言,产权强度社会认同维度显著增加农户禀赋效应与安全感知;产权主体行使能力维度主要影响农户禀赋效应,对安全感知影响不明显,其中排他能力加剧了农户禀赋效应,交易处置能力则减弱农户禀赋效应。同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农户禀赋效应呈减弱趋势,安全感知则无显著变化。②产权强度影响下的禀赋效应的加剧容易使农户产生高估林地流转价格等倾向,阻碍林地流转的发生。③产权强度影响下的安全感知的增加可以提升农户对林地权属关系的稳定感,促进农户流转行为的发生。④禀赋效应与安全感知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农户流转行为,综合考虑禀赋效应及安全感知后,总效应正向影响林地流转行为。鉴于此,本文提出应把握确权方式的灵活运用、通过健全完善林权流转网络平台等方式降低农户禀赋效应以及注重提升农户安全感知等建议,以期促进林地流转,实现公益林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吕沛璐  冯淑怡  王博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22,44(8):1577-1588
推动农村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有序健康发展是中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的1248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农户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决策具有方向一致性的特征。②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受到若干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健康、劳动力教育、劳动力年龄、劳动力农业技能培训、受抚养子女比例和老年人比例)、社会资本(劳动力非农务工经验)、自然资本(承包地面积)、物质资本(耐用消费品资产、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所在地外部环境特征(村庄农地流转情况、劳动力非农务工情况)都会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本文认为,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政府应为农村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注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数量积累和质量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2)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3)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食等大田作物专业化服务和外包服务的不断完善,兼业户逐渐提高粮食等大田作物种植比例,且在短时间内选择维持现有种植结构不变,然而当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兼业户会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以此提出政策建议,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及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户按照国家宏观战略进行结构调整,避免出现"非粮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安徽省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流转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占比、搬迁意愿、农地流转的价格、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在乡镇是否有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意愿及流转数量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构建集体林地流转价格决定与流转意愿关系的模型,认为流转意愿价格差异取决于环境变迁下林业经营收益的变化,厘清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为推动林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一方面,木材价格的上涨预期、非木材收益的逐渐显现和林地的禀赋效应共同抬高了林地转出意愿价格,农户经营行为能力的提升则进一步增强了对林地的持有意愿。另一方面,林地规模收益的增量有限抑制了林地转入意愿价格的提升。通过对江西与广东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集体林地的流转比例、流转频率和转出意愿均较低;实证结果表明,轮伐期较长的树种转出意愿低,林业金融服务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双向弱化促使林地规模经营的实现更倾向于合作,对股份合作、联户经营等合作方式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林地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的林地产权制度能否激励农户经营林地并获取可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2015年江西省遂川县与丰城市的598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对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或林地流转行为可能存在方向相反的影响,导致林地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及经营收入的综合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经验结果表明,在新一轮林改背景下,农户感知的征地风险越弱,其林业的经营性收入越高;权属完整性方面,提高抵押权完整性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由于相关配套体系的不完善,农户的抛荒权和使用权完整性认知的提高不利于林业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为此,应严格禁止不合法的林地征收行为和不合理的林地权利限制,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产权认知水平;完善农村信贷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配套体系,提高农户林地产权的行使能力,促使林地产权改革经济绩效的显现。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的林地产权制度能否激励农户经营林地并获取可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2015年江西省遂川县与丰城市的598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对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或林地流转行为可能存在方向相反的影响,导致林地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及经营收入的综合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经验结果表明,在新一轮林改背景下,农户感知的征地风险越弱,其林业的经营性收入越高;权属完整性方面,提高抵押权完整性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由于相关配套体系的不完善,农户的抛荒权和使用权完整性认知的提高不利于林业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为此,应严格禁止不合法的林地征收行为和不合理的林地权利限制,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产权认知水平;完善农村信贷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配套体系,提高农户林地产权的行使能力,促使林地产权改革经济绩效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