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黑色旅游地承载着苦难的记忆,不同旅游者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者,试图以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为变量对黑色旅游者进行细分,以有针对性地强化黑色旅游在记忆传承和增强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聚类分析得到行为意愿迥异的三类黑色旅游者:态度忠诚型、低重游低推荐型、态度和行为忠诚型。为进一步识别三类黑色旅游者在旅游限制和动机上的差异,结合网络文本分析构建了黑色旅游限制和动机量表,因子分析提取出7个限制因子:“伤痛记忆”、“恐惧和压抑”、“禁忌和文化观”、“缺乏兴趣”、“人际限制”、“时间/距离/信息”和“竞争旅游地”;3个动机因子:“责任与教育”、“社会因素”和“好奇和思考生死”。方差分析显示:旅游动机越强,旅游限制越弱,参观者选择重游和推荐意愿越强,反之亦然。研究发现为黑色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亚萌  田应东  杜盼盼  魏凤 《资源科学》2021,43(9):1849-1862
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缺位,导致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失败的案例持续出现,损害了参与主体各方的利益。“走出去”企业如何通过耕地投资项目实现与东道国长期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推动海外农业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不同参与主体在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的有限理性行为,构建中国企业、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土地所有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为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企业、东道国政府、东道国土地所有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存在4个演化稳定点可达到稳定状态,分别对应三方主体不同的策略选择;②中国企业在进行“独立经营”或“合作经营”的策略选择时,往往对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土地所有者策略选择的反应更为迅速,演化路径更为敏感,而东道国政府实现均衡状态所需的时间最为漫长,演化路径最为平稳,策略选择受到中国企业与东道国土地所有者的影响较小;③东道国政府的“损失厌恶”心理往往使其在制定有利于中国企业政策的“高支持”策略时犹豫而缓慢,在制定不利于中国企业策略的“低支持”策略时坚定且迅速,这对于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④中国企业在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离不开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当中国企业选择“独立经营”策略时,受东道国政府“高支持”策略的影响较小,而选择“合作经营”策略时,受东道国政府“高支持”策略的影响较大,此时需要考虑东道国政府策略选择的倾向性与可能性。最后,为中国企业营造稳定的海外耕地投资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艳  赵振斌 《资源科学》2016,38(7):1287-1296
文章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获取调查数据。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特征将地方划分为11种类目,并构建8大类及39小类地方意义类目。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点、佛教寺院、丧葬地点、清真寺、食宿地点和村子家乡是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地方特色”、“精神性”、“群体联系”及“情感与体验”构成了受访者地方意义的主体;不同人群对郎木寺地方意义的表征各有侧重,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当地居民(藏族与回族)依靠宗教和社区生活形成地方感,而外来者(游客与经营者)则主要依靠原生态文化和生计形成地方感;以游客为代表的外来者和以藏族居民为代表的当地居民对地方意义的表征存在竞争关系,这种地方意义的竞争反映了不同人群关于地方权力的博弈,成为郎木寺地方身份变化的动力,也为认识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复杂社会现象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亚林  刘姣姣  王先甲  于荣 《资源科学》2021,43(11):2251-2263
在行政规制与水权交易共存的制度框架下,分析高耗水、异质涉煤生产企业的策略行为,是提高区域水资源规制效率的基础。采用复制动态方程描述存在内生差异的涉煤生产企业行为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两类异质涉煤生产企业群体的行为演化存在3个局部渐近稳定点且存在如下特征:惩罚程度由弱至强,涉煤生产企业群体的行为选择由“不友好”过渡为“友好”;当惩罚程度介于两类涉煤生产企业的额外收益时,其策略行为出现分化。结合不同惩罚程度情景的计算实验和仿真分析可知:“最小”期望效用差的变化驱动两类企业群体行为分化;弱势涉煤生产企业是“不友好”行为的跟随者和“友好”行为的领先者;群体“不友好”的初始状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行为选择,但是当两类企业群体的初始“不友好”概率均大于0.5时,水权交易将影响强势涉煤生产企业的行为收敛速率。研究结果表明行政惩罚能有效引导涉煤生产企业的“水友好”行为。因此,为了确保合理的市场集中度,应针对规制对象内生差异设计不同规制惩罚程度;并根据涉煤生产企业群体的初始“不友好”状况,引入水权交易可以有效增强惩罚规制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际节能与环保一致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英  尚晶  王殿武 《资源科学》2018,40(12):2438-2450
节能和环保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两个基本立足点,二者是否能够协调一致,事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能源消费的清洁化结构纳入基于环境技术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测算全要素的节能效率、环保效率、节能环保效率,据此判定2001—2016年中国省际节能与环保一致性的实现情况,发现不考虑能源消费的清洁化结构会导致以上DEA全要素效率值的低估,节能与环保失衡的现象比高耗能高污染更普遍。Probit模型分析表明,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比重对节能与环保一致性影响的方向和强度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反,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环境规制增强却对节能与环保实现一致有负向影响,前者提示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现象的存在,后者说明适度环境规制刺激技术创新的“波特效应”还未显现。对外开放水平对节能与环保一致性实现概率的负向影响虽小,却警示“污染天堂”风险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水资源需求场理论,选取2002—2013年浙江省32个城市定量计算了不同类型城市“水(需求)场”强度,绘制“水场”强度等值线图、“水场”强度演化趋势、“水场”方向分布图,并对城市“水场”强度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浙江省城市“水场”强度呈现东北强、西南弱的空间格局,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形成“水场”强度越强,对水资源的吸引、对周围一定区域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越大;随着时间演变,研究区城市“水场”强度呈现增强趋势;② 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引导对城市“水场”强度演化有重要影响;③ 经济是浙江县级市尺度下城市“水场”强度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该尺度下城市“水场”强度宏观分布受地形、水系、降水量等自然条件影响,局部中、微观分布受政策、经济、人口等社会因素显著影响;④ 不考虑“水场”各向异性时,综合各类型城市“水场”强度演变能较好地指示城市及其经济、人口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高原  孙鹏飞  赵凯 《资源科学》2021,43(7):1403-1418
探究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于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中唯一的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333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路径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基本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路径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主观规范是主导因素,行为态度次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退出行为。②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不同,其中抚幼养老型家庭和养老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与样本总体路径一致,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抚幼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仅有“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其主观规范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强于养老型家庭和抚幼养老型家庭。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实施不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激励政策,有效利用农户的社会网络,健全宅基地退出后的配套政策,以及严格落实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的信息公开和按时支付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永波  王娟 《资源科学》2022,44(8):1663-1678
近年来,基于现场实验的信息干预手段被广泛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为了研究信息干预手段对城镇居民家庭用水量的影响,本文基于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开展的为期8个月的现场实验,结合实证模型分析和对比了“节水技巧”“节水技巧+节水教育”“节水技巧+同社区用水比较”和“节水技巧+同城用水比较”4种信息干预手段的节水效果。研究表明:①4种信息干预手段均对城镇居民住宅用水量的减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②社会比较信息的节水效果受比较对象的地理距离的影响,即近距离比较对象(同社区用水比较)相比于远距离比较对象(同城用水比较)更有助于人们节约用水;③信息干预手段的节水效果在短期内对高耗水量人群更有效,但长期而言对低耗水量人群更有效。④信息提示的节水效果具有时间衰减效应。本文通过开展现场实验,验证了现场实验方法在家庭节水领域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将对信息干预手段在家庭节水领域的应用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鹏  余劲 《资源科学》2021,43(7):1387-1402
资金和土地问题是“后搬迁”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接续推进农户减贫面临的两个重要约束条件,而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风险预期、市民化感知及农户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利用陕西省8县(区)1250份搬迁农户数据,采用混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并分析了安置模式、农户年龄和政策认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风险预期和市民化感知对退出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371和0.379,两者亦通过农户认知和退出意向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退出行为。②整体而言,宅基地退出行为受到农户认知的“自发性”、市民化感知的“政策协同性”和风险预期的“约束性”三重机制的影响。③分组结果显示:城镇化安置模式中,风险预期和市民化感知对退出行为的影响都更高;高龄组农户风险预期对行为态度和退出行为的约束性更强,而市民化感知的协同促进作用更低;政策认知会提高农户市民化感知对其退出行为的拉力,而降低风险预期的阻力。要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在激活农户参与“自发性”的同时,通过升级农户市民化来提高搬迁对于宅基地退出的“协同性”拉动,同时通过就业扶持、优化搬迁前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等降低风险预期对宅基地退出的“约束性”作用。应根据不同的安置模式、不同农户年龄采取更加差异化的政策,不断提高农户的政策认知水平,从而精准、高效地推动搬迁农户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0.
孙叶飞  周敏 《资源科学》2016,38(10):1846-1860
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2排放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CO2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独立效应和联动效应双重视角,在对城镇化“质量效应”与“扩张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由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构红利”而产生的“经济服务化”趋势,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2排放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①独立效应视角下,中国城镇化尚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基础设施的扩建,最终导致城镇化的“扩张效应”占主导地位,“质量效应”的CO2减排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城镇化与CO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带来的“结构红利”促使经济发展表现出服务化特征,以及产生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替代效应都有利于CO2减排,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与CO2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②联动效应视角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了城镇吸纳能力与现代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城镇化“质量效应”的发挥,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带来的这种“结构红利”有助于弱化城镇化“扩张效应”所带来的高CO2排放现象,但是弱化功能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刘力  陈浩  韦瑛 《资源科学》2015,37(8):1588-1597
聘请名人担任形象代言人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目的地营销策略,但旅游学界对名人代言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采用准实验设计研究方法,以大学生为样本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名人代言的主流范式“一致性假说”在旅游研究领域的适用性。研究发现:①名人/目的地一致性通过名人可信度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即旅游者感知到名人形象与目的地形象越一致,他们对该名人担任代言人的信任度就越高,进而就会对其代言的目的地形成好感并产生较强的旅游意向;②名人/自我一致性通过名人认同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即旅游者感知到名人形象与自我形象越相似,他们对该名人的认同度就越高,因而对其代言的目的地就会产生较好的态度和较强的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 advanced countries on public perceptions of and attitudes to modern biotechnology, limited effort has been geared towards developing a structural model of public attitudes to modern biotechn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factors influencing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soybean,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the attitudinal factors.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1,017 respondents from various stakeholder groups in the Klang Valley region. Results of the survey have confirmed that attitudes towards complex issues such as biotechnology should be seen as a multifaceted proces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predicting support for GM soybean ar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linked perceptions about the benefits, acceptance of risk and moral concern while risk and familiarity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benefit and risk acceptance. Attitudes towards GM soybean are also predicted by several general classes of attitude.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新场景和种种挑战,提升网络新闻舆论阵地引导力是信息化时代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当前社会多元化趋势下要充分运用党的网络新闻舆论阵地有效地引领思想舆论和凝聚社会共识。网络新闻舆论阵地要通过内容呈现、方法适应、共同治理三个层面的优化和有机统一共同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释放网络引领正能量,使之成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前沿高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灵恩  侯鹏  刘晓洁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18,40(8):1550-1559
食物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消费活动。践行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是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领域呈现出膳食结构变化大、消费方式多元化等特征,同时存在不合理消费带来的健康隐患、食物浪费严重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了食物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原则、特征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进一步提出了现阶段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的实现路径,即立足中国实际,从制度设计、方案制定、示范推广、科普引导和监测评估五个步骤着手构建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本文研究结论指出应当重点关注大中城市和贫困农村等重点区域,并聚焦流动人口和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在居民家庭和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优先探索构建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天津市民在低碳建筑概念认知、旧房改造与低碳建筑购买相关行为的数据,分析得出天津市民低碳建筑意识与行为的相关特点与阻碍因素,发现存在:市民对低碳建筑概念认识有偏差,缺少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中青年人购买低碳建筑动力不足以及对低碳建筑技术与认证不放心等问题。本调查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宣传与推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庞祯敬 《科学学研究》2017,35(6):816-823
研究在解构转基因技术议题中公众对政府信任的内涵、结构维度的基础上,通过预置模型、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探索了基于政府信任的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理性决策路径。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播权力"重心"下移的情势下,"信任-感知-态度"的场域成为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形成的路径依赖,在转基因技术议题中,公众对政府的契约型信任、合作型信任和制度型信任,能显著作用于以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为基础的个体理性决策机制,从而影响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  相似文献   

17.
李峰  翟可为 《科教文汇》2014,(9):91-92,95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基于某装备实践课程,对学员的学习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岗位与工作需求性明确、学员学习兴趣浓厚,但小部分学员值得关注、训练间隙期利用效率低,对教学效果影响大。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培养学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员内在求知、提升自我以及改革训练方式与考核方式等三方面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Using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 2006 Science Indicators Survey, this study explores three distinct explanations of public attitudes. First, the knowledge-attitudes model refers to a well tes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Second, the alienation model hypothesizes that public disassociation with science is a symptom of a general disenchantment with late modernity, mainly, the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dified expertise, rational bureaucracy, and institutional authority. A third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science: how various public beliefs about "what science is" relate to acceptance or reservations about science. The Science Indicators Survey shows that US adults view science (what it is or should be) in three distinct ways: (1) in terms of having a systematic method, (2) in terms of social location (i.e., takes place in a university or a laboratory), and (3) in terms of knowledge that should accord with commonsense and tradition.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knowledge-attitudes, alienation, and cultural meanings models are all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authority of science.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these explanation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attitude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