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治理作为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政府环保支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进行雾霾污染治理,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和雾霾污染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提出相应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中国216个或104个城市的研究数据,采用面板空间联立方程、动态面板门槛等估计方法,本文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本地和邻地政府环保支出均能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本地政府环保支出还能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而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但邻地政府环保支出的间接治霾效果不显著。此外,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的治理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当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反之则反是。时段比较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后,政府环保支出的治霾效果显著提升;地区比较发现,除了当地政府环保支出治霾效果面临技术约束外,重点区域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徐辉  王成亮  冯国强 《资源科学》2021,43(6):1128-1139
环境分权能否助推由经济与财政分权引起的负向激励,进而影响减排治污效果,以往研究中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测算省级环境监管权限的配置格局,结合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分别以PM2.5浓度、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表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指标进行回归,以此检验环境分权的减排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环境分权弱化了减排效果,分权程度越高,3种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越重,其中对大气污染的作用最大,对水污染的作用最小;②大气污染与环境分权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水污染、固废污染与环境分权之间非线性关系不显著;③环境监测、执法与监察3项监管权限的分权程度对污染物减排效果的影响显著为负,其中环境执法的地方分权程度负效应最大,环境监察的负效应最小;④尽管环境分权弱化了减排效果,但将经济事务上的分权激励考虑进模型当中时,环境分权反而对分权激励与合谋污染有抑制作用。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提升环保政策的执行效果,提高地方政府减排的执行能力,对环保机构进行实质性的垂直管理改革势在必然;结合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分权激励,适当给予地方环保政策执行的灵活度,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敏  王腾  严良  谢雄标 《资源科学》2019,41(3):532-545
改善能源生态效率是实现“十三五”节能降耗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考虑生态和社会福利因素,以200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样本为基础,利用SBM-DEA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中国区域能源生态效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财政分权、经济竞争的内生经济增长和制度层面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近17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较东部地区差,其中中部地区呈现持续恶化趋势。财政分权显著改善了能源生态效率,而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降低了能源生态效率。地区虚拟变量揭示经济竞争使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显著下降,但有助于西部地区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基于反事实分析,如果能够遏制经济竞争加剧,能源生态效率年均能够获得1.38%额外改善。最后,本文提出从改革财政激励制度,强化审计监督问责,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形成经济竞争与合作,以期提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4.
孙慧  王慧  肖涵月  辛龙 《资源科学》2022,44(1):15-31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方联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体系是增强环境主体履行责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异质型环境责任主体的内外部协同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宏观数据及A股1423家工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析“多方联动”的环境责任主体“提质”“减排”“增效”的协同治理效果;在环保督查力度持续攀升、环境污染治理行政规制适时调整的背景下,考察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对于环境责任主体协同治理效果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政府规制责任与公众监督责任的内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提质”效果,倒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治理责任,提升环境责任意识,提高发展质量。②政府规制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公众监督责任“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发挥显著“减排”与“增效”作用,不仅降低地区污染排放水平,提高环境治理效率,而且显著提升地区绿色贡献水平,有效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③环境政策不确定性释放了因时、因地、因事精准施策、适时调整、高效匹配的信号,有效提升了“多方联动”的外部协同治理效果。本文对于加快完善多方协同共治的环境治理机制、推动经济与环境激励相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区间策略互动与建设用地指标管控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绍阳  刘琼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9,41(2):268-276
对建设用地进行指标管控是中国土地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但实践中却面临管控失灵的困境。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地区间在建设用地指标执行上的策略互动行为,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央监管权集中对其策略互动行为的影响,最后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会充分运用土地的政策工具来展开经济竞争,从而引发地区间在获取超额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模仿效应”,这造成指标管控的普遍性失灵;中央政府的集中监管能够削弱地区间的策略互动行为,从而有利于减轻指标管控失灵的程度。为此,本文建议应将“自上而下”的集中监管机制嵌入地方政府竞争的环境中去,以遏制地区间“竞次式”的资源管控政策执行行为。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丁慧平 《资源科学》2019,41(2):326-337
作为中国环境治理思路由“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付费”转变的具体实施路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雾霾防治等方面得到推广。针对政府如何制定切实可行政策鼓励燃煤电厂实现达标排放、燃煤电厂如何选择清洁发展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煤电行业烟气治理为研究对象,从绿色供应链的视角,分别构建在4种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燃煤电厂采用自身投资运维、第三方治理2种模式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显示:规制、激励政策同时实施能帮助燃煤电厂升级为绿色电厂;因提供较少补贴就能帮助燃煤电厂,政府更倾向根据第三方治理模式制定补贴政策;第三方治理模式还能在让燃煤电厂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使传统环保企业转型为能够提供第三方治理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而获得稳定收益,有助于“谁污染谁付费”思路在实践中的推广。最后,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环境约束政策执行、监督力度,给予精准激励政策,并出台鼓励提升环境绩效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地谋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主导土地配置,采取“低工业、高商住”的产业用地出让策略,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然而,中国经济转型期,曾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供地策略可能不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本文从理论出发,剖析地方政府供地逻辑,分析差别定价的产业用地供应策略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差异,提出相应假说,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并利用2011—2016年中国277个城市产业用地供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用地价格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会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呈非线性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差别定价的产业用地供应策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将由正转负;产业用地供应向商住用地倾斜而产生的产业用地结构错配会显著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则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据此本文建议,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用地供应策略时,要充分考虑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在参与土地市场活动时,要明确自身干预经济的局限性,更多地培育有效市场,注重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避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8.
雾霾治理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核心主体,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治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政府环境治理的政策工具差异、空间关联和门槛效应的3个视角出发,本文提出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降低雾霾污染的3个理论假说,并基于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市、区)和2007—2016年217个城市数据,利用动态空间面板和动态面板门槛计量方法对相关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政策工具方面,多数类型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对雾霾污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体来看,地方政府的环保立法和环保投资降低雾霾污染的效果更显著,而地方政府环保执法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不甚显著。②空间关联方面,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政策对本地雾霾污染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邻近地区环保立法通过环保政策的协调成本上升加剧了本地雾霾污染;邻近地区的环保执法虽能降低本地雾霾污染,但效果却不显著;而邻近地区的环保投资通过雾霾治理的空间外溢能显著降低本地雾霾污染。③门槛效应方面,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比较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科技水平或城镇化水平较高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雾霾污染,反之则加剧雾霾污染。本文将政府环境治理细分为环保立法、执法与投资3种政策工具,细化了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为政府更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我们考察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业占GDP比重的增加会加剧雾霾污染程度,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金融危机虚拟变量和贸易开放度与雾霾污染显著正相关,能源消费和人力资本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越大,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越大。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化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0.
汪克亮  庞素勤 《资源科学》2021,43(12):2475-2489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以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2004—2017年中国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推动了沿线城市的绿色转型,但存在城市类型和地理区位异质性,“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特大城市、中部地区城市和(0,200]地理圈层内城市。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科技创新效应尚未显著促进沿线城市绿色转型,但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③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的发挥均存在门槛现象,当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大学生人口数量和外商直接投资额超过临界值时,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才能发挥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正向作用。根据以上结论,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建议政府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沿线城市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技术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效应对城市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对政策红利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或出于晋升竞标赛的需要,或出于对创新发展的内生需求,都积极动用有形之手推动创新发展。但财政分权体制下,具有不同财政支出偏好的地方政府,其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效率各有千秋。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Tobit方法,从创新价值链角度入手,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出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成果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但对科技研发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间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且在科技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较大;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从而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财政分权视角,以2003~2013年中国1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探讨城市级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人均GDP与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呈倒N型、负相关关系;外资的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但能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郭亚帆 《未来与发展》2013,(10):36-41,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经历了从建设性财政向民生财政的重大转变。本文计算了我国财政支出国际标准分类的结构。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经济事务支出比重、环境保护支出比重、娱乐文化宗教支出比重以及教育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率呈现正相关;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支出比重、健康支出比重、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比重以及其他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凤娇  吴非  任玎 《科研管理》2021,42(2):112-120
文章利用1999—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区创新的影响,并将政府效率因素纳入框架,以深入探讨财政分权的创新驱动绩效。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分权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地方财政资源支持创新的有效程度离不开政府运作效率的影响,将政府运作效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发挥财政分权促进地区创新的一大条件。特别的,调整地方财政力量支持导向,是促成地区有竞争力创新驱动的重要路径。此外,建构一个适配创新产出转化成为切实经济、社会福利的基础条件,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鹏  石晓平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14,36(4):702-711
中国式分权制度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关于财政资源和资本要素的争夺,促使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以获取与土地有关的收入。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选择的理论框架,分析认为不同的土地财政策略面临不同的激励机制,而且由于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互动行为,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土地财政策略呈现空间模仿效应或者替代效应。本文选取1999-2007年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面临的主要激励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收支约束是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的主要激励,而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本竞争是地方政府实施土地引资策略的主要激励。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出让策略中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土地出让面积竞争,土地引资策略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对大规模资本的追逐。同时,土地引资策略的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对低价出让土地频率的替代。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特别是近年来雾霾污染的危害日趋严重.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划分出雾霾防治政策的类型和中国雾霾防治政策的萌芽、起步、发展及完善等几个发展演进阶段;指出如何创新中国雾霾防治政策的几点思考,以期为中国雾霾防治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际节能与环保一致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英  尚晶  王殿武 《资源科学》2018,40(12):2438-2450
节能和环保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两个基本立足点,二者是否能够协调一致,事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能源消费的清洁化结构纳入基于环境技术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测算全要素的节能效率、环保效率、节能环保效率,据此判定2001—2016年中国省际节能与环保一致性的实现情况,发现不考虑能源消费的清洁化结构会导致以上DEA全要素效率值的低估,节能与环保失衡的现象比高耗能高污染更普遍。Probit模型分析表明,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比重对节能与环保一致性影响的方向和强度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反,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环境规制增强却对节能与环保实现一致有负向影响,前者提示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现象的存在,后者说明适度环境规制刺激技术创新的“波特效应”还未显现。对外开放水平对节能与环保一致性实现概率的负向影响虽小,却警示“污染天堂”风险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