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校报的育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对大学校报育人功能的认识 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无疑也是校报的使命。挖掘、拓展和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取决于校报编辑人员正确的编辑思想和良好的编辑意识,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办报人员不论何种意识,都应统一于“育人”之中。也就是说,在高校校报中,“育人意识”是灵魂、是最根本的办报理念,它应该渗透在办报的整个过程中,这是高校校报有别于其他报刊的显著特性。因此面对广大学生,校报应当成为育人的工具;面对众多学生记者,办报应当成为育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如今,中国大地报纸林立。小报的自身能力有限,为了生存,只有靠改革。高校校报就是其中之高校校报是高校生活的缩影。以我从事校报编辑10年的经历着,办好这张报纸,其难度是与大报不能相比的。主要是多年来她已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工作模式/是人员少工作量大、高校校报办报人员一般在3人左右,这些人员既要当编辑,又要当记者,还要从事通联、校对、报纸发行和稿费发放等工作,有时甚至要抽调参加学校的中心工作,更增加了在位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一是校报周期长、容量小、新闻不新、信息不通。校报少数为周、旬报,多为半月报。…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总结多年的办报经验,高校校报有五个共同点:都是省级内部刊;都是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门的机关报;都是不公开出售、不具商业性的报纸;从报编辑人员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不是新闻专业毕业;工作无严格分工,编辑人员具撰、编、组、排、校、印、发等各种职能于一身。真所谓“拳打脚踢”办报、实实在在办报、辛辛苦苦办报。总的看来,高校校报运作步履维艰,喜中多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省市《内部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及…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办好高校校报,不断探索高校校报工作的规律,进一步拓展校报的功能,这是摆在高校校报编辑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现笔者根据多年办报的实践,对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杨洪波 《今传媒》2011,19(3):112-113
校报作为校党委行政的喉舌,在宣传报道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起到指导工作、传递信息、贴近群众、推动工作的作用。而校报编辑要对校党委和校行政负责,要把握宣传报道方向,严把校报质量关,产生好的宣传效应,就要求校报编辑在办报过程中必须体现责任、创新、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校报及从业人员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全国376家高校校报的584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校报的机构设置、办报经费、专职人员、岗位性质、出版周期、版面容量,办报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从业时间、工作单纯度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了分析,发现高校校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校报姓校"的特质决定了高校校报的定位和优势,也决定了校报的局限。校报的创新发展不能套用普通大报的做法,要从校报的特点出发,在办报理念、报纸内容、报纸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而办好专刊、专题、专栏是校报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校报近十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1063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600多所院校办有校报,加上党校、成人高校等,共有700多家,拥有读者数百万人。但是,校报的改革却动静不大。目前校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量少,可读性差,新闻价值低,不能很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有些报纸办报的基本条件尚未具备。迫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闻改革的突飞猛进,校报的改革必须迎头赶上。首先要弄清服务对象。校报编辑人员往往眼睛向上,会议报道多,领导人讲话、活动多,而学生的活动却反映很少。这是不正常的。在学校内,校报要面向读者,主要的要面向学生;校报要依靠读者,也主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报担负着校园内传播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职能,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校报上刊登的消息、通讯、言论、文艺作品和理论文章,在采编人员“办报育人”思想的指导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且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校报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流校报的建议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康敏  王锋 《新闻知识》2002,(12):49-50
1999年,我国为了加快科教兴国步伐,缩小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由教育部负责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若干所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要建设一流大学,同时也要建设一流校报。 一、分析校报特点,明确办报宗旨 校报既有一般报纸所共有的属性,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的发行范围主要在校内。其次,它的报道内容固定、单一。第三,校报的出版周期较长,版面有限。第四,校报的办报经费仍然沿袭的是计划经济下由学校全部包揽的体制,不登或很少  相似文献   

11.
掌握编辑工作特点办好校报□贾永生高校校报编辑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特殊门类,有其固有的特点与规律;不深入探寻这些带有特殊性、经验性、规律性的东西,并在实践中正确指导编辑工作,是办不好高校校报的。高校校报编辑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对不同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已有700余家校报,办报人员达3000余人.校报工作已经走上正规,充分发挥了宣传、育人等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校报作为一张新闻纸,当前还普遍面临着提高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的问题.根据校报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读者群的特点,笔者以为提高校报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处理好软件新闻与硬件新闻的关系。硬件新闻应在短、活、近、宽上下功夫。短,即文字短小精干;活,要在选择报道角度上力求新颖;近,新闻离师生员工的生活要近,特别应抓普通人普通事中的新闻,避免把目光老盯在“大事”上;宽,报道面要宽,新闻总条数要多。这样既避免了校报因周期较长使  相似文献   

13.
杨洪波 《新闻窗》2011,(1):47-48
在高校校园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新闻时效性方面,校报新闻无法与校园网络相比。作为校报的编辑人员,危机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想把广大师生的眼球吸引到校报上来,校报编辑要与时俱进,要以独特的思路进行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4.
张仁焱 《新闻前哨》2000,(11):23-24
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我国高等学校的校报,是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介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在高等学校的重要新闻舆论工具,担负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培养人才、传播真理、引导舆论的历史使命。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校报已由内部刊物转为国家正式出版物,如何提高高校校报的办报质量,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高校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校报的办报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办报周期相对缩短。由于它直接面向学校师生,且具…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报业市场竞争激烈、推陈出新的新世纪之初,高校校报并没有取得像其他报纸那样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校报要闻版,受传统办报观念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维方式陈旧、内容平淡空洞、版面杂乱无章等问题,办报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有的甚至影响了校报本身应有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耿宝福  王茹 《青年记者》2007,(18):42-43
目前,高校校报35岁以下的青年编辑记者是校报编辑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许多高校报社,青年编辑记者数量占到报社工作人员的一半以上,他们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校报采编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高校校报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校报界中老编辑人员相比,青年编辑记者中普遍存在的"五重五轻"思想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客观深入地研究高校校报青年编辑记者的思想问题,着力改善他们的思想状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新时期办好高校校报,更好地为高校办学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在我国近现代新闻事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抗日战争时期,高校校报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摧残,出现了办报机构不稳定、办报经费短缺、印刷困难等一系列不利情况.这种情况下,高校校报仍负重前行并有所发展,维持着我国高校新闻宣传事业的命脉,并在内容上呈现出来与时代相应的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岚 《新闻实践》2004,(7):64-65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校园主导媒体之一,如何凸现个性,创新办报模式,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十几年的校报工作,笔者认为,校报也必须真正面对市场,解除老观念的束缚,才能在新时期里有所突破。 一、探索开门办报之路 校报要有市场,就必须面对市场,首先要真正面向办报对象,面向学校的广大师生员工。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旧习惯、旧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校报只是学校领导和机关作批示的“上情下达”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02,(6)
高校校报自身特殊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分工明确而精细,校报编辑除了要完成常规性的编辑任务外,一般还要兼顾采写、版式设计、校对等工作,这是校报工作有别于其他类报纸的独特之处。校报编辑在服务于校报、塑造校报精神风貌的同时,校报工作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塑造着编辑,对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和上海市高校校报工作研讨会前不久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山东省校报研究会、上海市校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出席这次会议的八十名代表,来自山东省和上海的六十九所大专院校校报编辑部,他们向会议提出了三十八篇论文,就校报的党性原则和新闻特点、新闻写作与编辑艺术,以及按照新闻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加强校报编辑郎的建设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且探讨了今后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学术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