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害书籍的害虫一般有蠹鱼、黑皮蠹、窃蠹、竹蠹、鳞毛粉蠹、花斑皮蠹、红缘皮蠹、书虱、尘虱、烟草甲、裸蛛甲、药材甲、怪甲、谷蛾、白蚁等近30种。据笔者20余年来对湖南省图书馆书库书籍虫害的观察与研究在该书库经常能够见到的,数量最多,危害最甚的是蠹鱼、烟草甲、黑皮蠹和白蚁等。蠹鱼,又叫毛农鱼或衣鱼,属缨尾目,  相似文献   

2.
捕捉蠹鱼     
蠹鱼,学名毛衣鱼,属缨尾目衣鱼科,是原始的无翅昆虫。在温暖地区,发育很快。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或密闭场所。性活泼,夜出活动,遇光则惊逸。蠹鱼喜食淀粉、蛋白质、纤维等物质。特别喜食宣纸。蠹鱼的  相似文献   

3.
复本数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图书馆藏书中的复本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同一书籍的第二部,谓之‘复本’。”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它把复本的范围限定在“书籍”一种,实际上,书籍以外的期刊和其他出版物也都有一个复本问题。因此,应把“书籍”一词换成“书刊资料”较为妥当,也符合实际。第二,它认为同一书籍的“第二部”才是复本。这似乎不太确切。实际上,在图书馆的藏书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一书籍”除了“第二部”之外,尚有第三部、第四部乃至更多部。《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这个定义比上一个定义前进了一大步。第一,它的范围从“书籍”扩展到“书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一定要牢牢抓住提高出版物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图书出版物对社会发展、对人类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具体地说,一本好书或一本坏书,对社会、对时代、对人们的思想、工作、生产、生活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由此便涉及图书质量问题的意义。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5.
清理大部头《皇清经解》线装书时,揭开每本书封面第一页和封底里正文最后一页都有一页比较厚而硬的黄色纸,这页黄色纸夹在书里有什么作用和科学道理呢? 原来那两页黄纸是用来防虫(蠹鱼)的。有了它们,书虫就不敢咬书,这样就可以保护珍贵的书籍。据《唐书》载,有一次唐高宗下诏说,皇帝的诏书,过去用白纸写,常常给蠹虫咬破了,难以保存,从此之后,不要再用白纸。从那时开始,皇帝的诏书改用黄纸书写了。至于用黄纸来抄写古书和保护书本的方法,根据古籍记载,在唐代就已经应用了。古人常说“青灯黄卷”,这黄卷就是指用黄纸抄写的书卷。即用一种叫黄柏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小题"也要"大做"--撰写书籍"内容提要"AB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内容提要”亦称内容简介、内容摘要、内容说明、内容梗概等 ,是书籍的一种辅文 ,是用来扼要介绍书籍内容及其特色的概括性文字。“内容提要”一般印于扉页背面 ,也见印于折口、封底或移到护封、腰封上者。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编辑工作实践的体会 ,从重要性、内容结构、语言文字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对撰写“内容提要”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似少非少 ,举轻若重书籍中的“内容提要” ,一般仅二三百字 ,却忠实地反映了书籍的总体面貌。其意义在于供读者和发行机构选购或预订书籍时参考 ,并作为图书馆储存图书的信息资料。“内容提…  相似文献   

7.
在速泰熙设计的一些图书中,不难注意到他比较喜欢用“书籍设计”这一词汇。其实,这一词汇和“装帧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后者在人们的心目中通常是指封面设计(甚至忽略书脊、封底等),积极引入“书籍设计”,决不是做文字游戏,而是强调一种整体设计的新观念,以求书籍艺术更全面地发展。倡导书籍设计这一理念的也不是速先生一人,譬如吕敬人以“书籍形态”名之,其意相近。  相似文献   

8.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9.
当书籍还没有遭到虫害就要预防,一旦发现了虫害,就要及时灭虫,以免蔓延、扩大,勿使书籍遭到更大的损失. 灭虫有化学灭虫与物理灭虫两种方法. 化学灭虫化学灭虫法就是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杀灭害虫的方法.优点是:迅速、彻底,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将任何一种害虫及其在任何发育阶段全部杀灭;缺点是:杀灭书籍害虫的化学药剂大部分都是剧毒性药品,使用时一定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否则会损害人体健康. 化学灭虫法按其侵入虫体的途径又可以分为胃毒灭虫、接触杀虫和熏烝灭虫三种.  相似文献   

10.
连环画,是由书籍插画演变而成的;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就曾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画。”这种脱胎于书籍插图的连环画,有图文并茂、生动  相似文献   

11.
书籍设计的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如今的书籍设计已不能停留在书的“外包装”上了。有人提出改“书籍装帧”为“书籍设计”不无道理。“装帧”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意思是把一帧一帧书纸装订起来,这符合当时简单的书籍生产工艺,而如今就显得含义上的狭窄性和不全面性了。“装帧”一词的英文为“DECRA TION”,其含义是装饰、修饰、打扮等。如果“装帧”只是为书打扮的话,就  相似文献   

12.
日本书刊市场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杂志“书籍化”和书籍“杂志化”。目前日本出版市场上杂志与书籍的销售额比率大约是4∶3。新出现的流行语“Mook”,指的便是由Magazine和Book两字复合而成的杂志专辑型的专版。人们的观念也在变,书籍的商品寿命正在变短,人们对杂志也改变了以往“读完就扔”的做法,值得长久保存的杂志正在逐渐增加。另外,由于广告费流入杂志媒体的比率逐年增加,杂志蓬勃发展的势头已远胜过书籍了。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直接影响人们购买欲的一是书籍的内容,二是书籍的装帧形式。书籍既是商品,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因而一条线、一行字、一块色彩,一个抽象符号都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书籍的外部函套、护封、封面;内部环衬、扉页、正文、插图、版权页;书籍的材料、开本、印刷、装订等都构成了书籍这一系统工程。欧洲“最美的书”评奖委员会认为:“最美的书必须有合适的字体,以及包括有扉页、附录在内的美观的版面设计,书籍的各个部分都要设计适当和符合美学的要求,书籍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纸张、护封、封面、环衬和印刷等要素,成为…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读书方式正在美国兴起,这就是“听”书。虽然这样美国人看书的时间逐年减少,但“听”书(有声书籍)的时间则有所增加,使有声书籍业呈现一片兴旺,市场逐渐扩大。所谓有声书籍,就是将读物化成言语,用录音带录起来发售。以前,有声书籍少人问津,许多顾客视为“盲人读物”,不屑一顾。然而后来渐渐发觉它的好处,出版商指出,现代城市人生活繁忙,没有时间和精神去阅读书籍,有声书籍只需用耳去听,容易消化,不花精神,  相似文献   

15.
藏书票既是一种美化书籍的装饰, 又是一种表示书籍所有者的标志。这种 图文并茂的微型版画艺术起源于15世 纪的德国。藏书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 是必须刻有拉丁文“EXLIBRIS”字样,意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之前。似乎有必要明确如下两种情况: 一、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中心环节”,是实现出版计划、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关键”。如果我们把出版物比喻为合唱队,那么,编辑的作用犹如乐队的指挥。既然是指挥,他就要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天才地发挥他指挥乐队的功能,从而达到振奋人心、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二、从科学学的角发看,任何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理论著述,都不是藏之箧底充当蠹鱼和老鼠的食品,都希望得到社会的公认,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而要社会公认,就首先要出版发表。编辑对科学研究新成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是知识和身份的具象化表现,也是文字和书写的抽象化符号。纵然技术革命改变了书籍的形态,但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在人类社会中保留着其社交功能。文章通过对历史和当下社会中与书籍有关的文化现象进行观察与梳理,探究书籍在人类社交实践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现书籍在人情往来、学术交流、互动共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出版业应进一步紧抓读者需求,传承优良传统,精准定位社群,用心维护社群,并尝试突破社群,打造全社会的尚“书”之风。  相似文献   

18.
在书籍编辑学学科构建过程中,有两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一是作为著作方式之一的编辑活动,是不是应该包括在书籍编辑学之内;二是书籍编辑学的起点应该如何确定。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可以设计出面貌大不相同的学科框架。现分述于下。 一、作为著述方式之一的编辑活动是不是应该包含在书籍编辑学之中 “编辑”这个词,有三种含义: 1.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编辑。是一种人。名词。同位词语有:工程师、教师、演员、作家、记者、校对等。 2.作为出版过程一个环节的编辑。是一种出版  相似文献   

19.
近期的编辑学研究:点与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学研究,也许并不能说是发轫于80年代,然而却不能不说是自80年代才兴盛起来。编辑学一词,虽然已初见于50年代的书籍,但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也是在80年代才奠定的。其主要标志有三: 一、不仅出现了大批编辑学论文,而且出版了一批以“编辑学”命名的书籍。如《实用编辑学》(1987)、《编辑学论稿》(1989)、《编辑学通论》(1989)、《书籍编辑学简论》(1989)、《科技编辑学概论》(1989)等。并成立了“中国书籍出版社”、“书海出版社”等以出版编辑、出版书籍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批专业杂志如《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科学》……多种。  相似文献   

20.
书籍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记录和传达信息知识功能的书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以各种形式和形态演变着,由最早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竹木的“简册”以及缣帛书、卷轴书直到以纸张为载体的“折叠本”、“线装书”、“盒装书”等,一直发展到如今书籍以六面体的形态为主。当今的书籍还以影像和网络的形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