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见贤思齐,魏书生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果是我十分敬仰和渴求的。近年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运用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一、让差生获得自信  相似文献   

2.
我最初接触王荣生的名字是在2002年下半年,当时为了写作魏书生语教学问题的章,我在图书馆检索研究魏书生的相关献,同事告诉我王荣生写过一篇《魏书生语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找出来一读,那感觉可称为“目眩神迷”,立即觉得自己再写魏书生方面的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1日,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湖北鄂州上了节创新性语文教学示范课。什么是创新学习?如何理解创新学习呢?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呢?魏书生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引导我们找到了方向。纵观魏书生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创新之点主要有三。第一,教学思想创新魏书  相似文献   

4.
1990年,辽宁省历史教研会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在教育战线开展向魏书生学习活动的决定》,在盘锦市实验中学召开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学习魏书生教改经验,深化省历史教学改革。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如何把魏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法,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会议开到第三天,大会决定:请魏书生作总  相似文献   

5.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26):I0002-I0002
1990年,辽宁省历史教研会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在教育战线开展向魏书生学习活动的决定》,在盘锦市实验中学召开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学习魏书生教改经验,深化省历史教学改革。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如何把魏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法,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说:魏书生“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哦们从他的评价中得到启发:魏书生的教书育人之道不再是简单的语文教学问题,而是超越了语文教学的。确实,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魏书生,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乃至人格体系都呈现出不同凡响的超越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侯器 《教学与管理》2000,(11):54-56
提到魏书生“教书” ,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育人”。有许多老师曾问魏书生 :“看您教语文多轻松啊 !您是靠什么方法 ,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的 ?”魏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 ,只有两个字 :“育人”。是啊 ,我们都感觉魏书生语文教学轻松、省时、高效 ,然究其诀窍 ,魏书生却只用了两个字作了概括 ,还说是“育人” ,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疑惑。然而在我们认真分析了魏书生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后 ,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的确与他成功的思想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语文教学里 ,“教书”和“育人”已经水乳交…  相似文献   

8.
林运法 《文教资料》2011,(30):95-96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是魏书生作文教学艺术的核心。在作文教学中,魏书生让学生逐步地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和展望自我.进而达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金秘 《辽宁教育》2003,(1):42-44
教育专家魏书生反复阐述: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一个好教师就看他培养学生多少好的习惯.魏书生之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能使他的学生具有那么多良好的习惯,最根本的是他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养成了很多良好的教学习惯.为此,在学习研究落实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践中,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校注重对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和强化,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钱梦龙、魏书生教学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钱梦龙把“训练”放在核心地位;魏书生强调“民主与科学”。对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上,钱梦龙认为,学生是“主体”;魏书生认为,学生是“主人”。在教学实践方面,钱梦龙把训练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魏书生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而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社会背景不同,是形成其不同教学风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庞真 《教育艺术》2009,(11):42-42
主人管理是魏书生最常用和最见长的一种管理策略。首先.是营造学习主人翁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其次,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我们认为魏书生教书育人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具体谈淡魏书生主人管理艺术在其语文读写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超语文化现象”的理解是关涉到如何评价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成就的关键问题,也是牵涉到语文教育许多根本性问题。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魏书生的教学改革突破了语文教学即语文教材教学的本体内容观,实现了语文教学向学生生活世界的转向;革新了分析、训练的语文教学方法观,实现了向言语实践教学方法观的转变。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暗合了当代哲学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转向的大势,也符合当代课程改革的大势。  相似文献   

13.
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教研中心于2004年4月17日在甘肃兰州市举办的“魏书生甘肃语文教学研究研讨会”,深感魏书生先生对语文课堂教法的精辟分析与生动演示。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很想急于把它告诉给大家,让大家从中受到启示,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蕴涵着更为得天独厚的心理教育因素。魏书生构建了一整套实施心理教育的体系。我们要吸取魏书生心理教育的经验,研究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33):7-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三:最重要的话 1984年11月,魏书生老师在桂林"漓江之秋语文教学周"上做完大会报告后,赶到杭州,讲了一天怎样当班主任;紧接着又赶到上海,向千余位教师汇报了自己教语文的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魏书生被著名语言专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称为"一个不一般的教育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到后来"教"而优则仕被任命为校长、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这个名字一直响亮着。有人说,魏书生是一本大书。虔敬地翻开,发现他的管理思想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掩卷琢磨,悟出他正是凭着这种人生哲学把各种关系处理得有序、和谐。就是这样一位引领语文教育改革浪潮并取得累累硕果的传奇人物,到底在教学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与优势呢?笔者通过分析研究魏书生的《人生的境界》这一课堂教学案例,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其教学的理念与特色及促进其教学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逸群 《班主任》2006,(7):37-38
读毕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一书,我被魏书生描绘的广阔迷人的教育境界折服,同时也很欣赏作者通俗浅显、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魏书生语言的特色之一是比喻运用得非常巧妙.下面采撷数则比喻,与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8.
魏书生,一个当代了不起的教育改革家。 1978年,吕叔湘先生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他呼吁要认真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 魏书生,就是在这一年当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第二年便开始了他的语文教改实验。 17年过去了,魏书生的教改实验获得了成功,他所创造的经验令人惊叹: 魏书生教一本教材顶多只用30个课时。 魏书生从来不改一本作文。 魏书生从来不搞什么平时测验和考试。 魏书生每年外出开会四个月以上,课程全靠学生自学。 然而,魏书生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却一直在该市遥遥领先。他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我最初接触王荣生的名字是在2002年下半年,当时为了写作魏书生语文教学问题的文章,我在图书馆检索研究魏书生的相关文献,同事告诉我王荣生写过一篇《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找出来一读,那感觉可称为“目眩神迷”,立即觉得自己再写魏书生方面的文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随后  相似文献   

20.
正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所进行的教改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震动。其创新做法和科学思想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众多启示。本文旨在通过评析魏书生教改的新锐之处,借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思路和具体措施。评析魏书生教改的独特之处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这三个方面展开。一、创造性呈现课堂教学内容(一)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学什么是教学的重要问题。与其他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清楚明晰的状况不同,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广纳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