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7):14-19
晚清以降,粤东客家地区存在大量的"过番谣",这种歌谣见证了粤东客家人漂洋过海去谋生、创业的辛酸史、血泪史。客家人为了生计而"过番出洋"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举措。杰出的诗人、外交家黄公度则通过诗歌的创作,为客家人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发展作了生动的描绘。试图在客家民俗文化的视野下,对粤东客家的"过番谣"与公度先生的"过番诗"进行现代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7,(3):12-18
明清以来,粤东客家人漂洋过海去谋生,是无奈之举。"过番谣"反映了客家人的这种心路历程及其泪痕。程贤章的《挽水西流》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为去南洋而抛妻别雏的悲惨境遇与诉苦、诉情和异地生活的情形,体现了客家华侨集体记忆在形成客家移民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它真实地反映了客家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创业的艰难历程,也从文化认同的视角重现客家华侨对故土文化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5,(6):10-15
客家文化生态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它与客家人,包括妇女的生存环境构成一体,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客家生态文化的视野出发,剖析客家妇女在现实环境中的发展境况、深入挖掘黄公度有关客家妇女诗的歌创作的深刻蕴意。也试图为进一步解读与阐释黄公度诗歌创作提供新的视角,为剖析其客家吟妇诗歌创作找出另一研究方向。同时,公度的诗歌创作为研究客家妇女生存地位的深层构成提供了珍视的材料,为研究客家妇女的人文精神提供了鲜活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9,(2):16-21
千百年以来,客家人从"过番"到达东南亚国家而成为居住国华侨的时候起,两种文化(文学)就不断交流与相互传播。即使在"海禁"时期,海外华侨凭着这份少有的执著秉性,依然守护着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薪火传承,浴火重生。客家华侨拥有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客家文化、文学与东南亚南洋诸国的文化、文学的交流与融合,极大地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传播,也为当今"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客家在长期的集团迁徙和聚族而居的过程中 ,形成了鲜明的军事文化传统。客家在近代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表明 ,这一传统对于客家人在中国革命中所作出的贡献 ,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一传统养成了客家人尚武、自强、刚烈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个性。在受到压迫的情况之下 ,他们的战斗精神直接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由客家人充当主角的武装斗争 ,直到近代 ,愈演愈烈。然而 ,由客家族群的宗族械斗、农民战争 ,发展到有客家人参与领导的革命战争 ,则意味着客家军事文化传统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作为客家人的黄遵宪,从小受客家文化的熏陶,他的诗词中不乏对客家妇女的赞美之词.他的诗词反映了客家妇女在为人女、为人妇、为人媳、为人母等方面所具有的吃苦耐劳、节俭朴实、对爱情忠贞的美好品质,客家妇女对客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义上对客家文化进行了界定 ,认为客家人在其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与美德 ,这就是客家人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当前研究客家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外客家文学,是反映海外客家人生活的文学。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的《番客篇》,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新天地-20世纪前海外客家人的世纪。20世纪的海外客家文学虽然也不乏佳作,但就创作者而言,都还只是处于自发状态,而缺乏强烈的客家意识。展望21世纪的海外客家文学,寄希望于客属新移民。  相似文献   

9.
我校学生大都是本地的客家人,他们保持了客家人的许多传统,有的学生小时候还在客家围住过。但说起客家围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大部分同学没有全面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文章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主要从客家人独特的客家庄生存环境、开山垦荒的生存方式、崇祖重礼的乡土风俗三个方面,来探讨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族群文化;并透过台湾客家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客家"移垦社会"的生活面貌,追根溯源地发掘了客家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客家建构,是对没有历史和记忆、不能形成认同的文化全球化的反抗,目的是建立起客家人的文化认同,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属于自身的文化地位。国内客家的认同更多地烙印上了经济目的,是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海外投资而进行的一场全民性客家建构。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发现和建构,对于凝聚客家人的文化认同,推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并于近代陆续迁居东南亚甚至欧美。在异国他乡的客家人,除了要面对生存的挑战之外,还要面对异国文化对客家文化传统的影响甚至排挤。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切纳的小说《夏威夷》展现了客家民间信仰和基督新教信仰的生动画卷,讲述了海外客家人坚守客家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并揭示了客家民间信仰在海外客家人文化身份认同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6,(7):24-30
客家与日本的交流已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日本人对客家人从一无所知到"刮目相看",再到高歌礼赞与理性思考并存。总起而言,当代日本的客家印象是正面而清晰的。"客家"在日本的形塑与传播,始终与中日关系、东亚形势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特别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木派"学者的贡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学是客家历史文化的展现者,同时也是客家人对现实的思考。客家身份的认同是客家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种主题不仅成为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客家身份认同是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16.
"客商"有深沉的教育情结。在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情结为客家地区的教育从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梅州成为声蜚海内外的"文化之乡,"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客商"在继承中原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征程中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作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其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桂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桂东南地区的客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并对桂东南客家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客家教育对广西客家人的生存、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深圳历史上以客家人居多。300多年来,深圳客家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从"复界垦殖、九龙海战、李朗开放、庚子首义、东纵抗日、蛇口试管"这六个重要事件与时间节点,可以梳理出可歌可泣的深圳客家简史,折射出滨海客家人造就深圳这片神奇土地的历史贡献,从中也体现了客家民系的优良品质:敢于吃苦、坚韧不拔、爱国爱乡、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其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桂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桂东南地区的客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并对桂东南客家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客家教育对广西客家人的生存、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