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各高校大学生之间已愈显重要,它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培养计划的改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式下,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如今,创业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一个大趋势,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和把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公益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探索构建"理论教育-立项运营-竞赛评比-入园孵化"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中国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领域。"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构建中,由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组成的"五位一体"结构需要各个因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自信最为关键。通过两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有利于加强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战略与任务,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高校全面启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涉及的经费投入、师资队伍、项目所属学科门类、立项数量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过程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建议,并提出通过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通过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筹措经费、开展教育研究等,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诸多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包括调整学科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团队建设;从多渠道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联合社会多方力量,推进校地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后危机时代浪潮下,创业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需求愈发旺盛,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必须认清背后隐藏的诸多风险,加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创业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推行"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高校联动机制,改善政策环境,牢固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导师教学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根本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充分实现大学生专业价值,促进文化繁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为...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品格较弱、创业教育模式比较陈旧、社会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地方高校要采取分层次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品格的培养和提高;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让大学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完善制度保障激励机制,保证创业教育的延续性,积极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