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EDA电磁仿真软件提高"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EDA仿真软件能够对微波器件及天线等进行三维仿真设计,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名师风采     
<正>赵春晖,男,1965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哈尔滨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带头人。"微波技术基础"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微波技术"课程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主  相似文献   

3.
微波技术在空中雷达、导航等领域发展迅速,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微波技术基础的实践教学却远远滞后于微波通信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如何使科研能更好地服务于微波技术课程的本科教学,成为我们对微波技术本科实践环节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首先对微波测量系统的硬件平台实验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测量系统实验平台、网络分析仪,同时增加了科研设备操作测试环节;在实验中引入微波射频仿真软件CST、HFSS,提高了学生的微波设计与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特点和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微波通信人才两个目的出发,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射频微波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创新性射频微波工程人才,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结构设计,实现了一套用于射频微波无源器件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发板,并给出了开发板的应用示例电路。实践证明,该开发板具有成本低廉、操作便携、性能可靠、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微波技术双语授课三年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能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微波技术双语教学以及新开设其他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教学已成为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研究性教学是在借鉴国内外诸多知名高校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下,推行的教学改革措施。本人作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线教师、课程负责人,以"电子科学技术"这门专业课程中的《微波技术与天线》的课程教学为例,从"上好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实践教学这三个方面阐述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天线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中,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较为复杂抽象,且天线的实验验证及性能测试依赖价格昂贵的微波测试仪器及微波暗室等条件,尤其是高增益天线由于其电尺寸较大、仿真难度也较大。针对课程现存的这些教学难点,介绍了CST微波工作室在高增益天线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一个24 GHz高增益反射阵天线为教学案例,通过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天线手动建模、VB宏语言自动化建模、2D/3D天线方向图查看、天线辐射效率计算等教学内容。同理论教学相比,基于CST微波工作室的实验教学环节可有效地将天线设计过程形象化、案例化,使得“天线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更具说服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微波技术已经蔓延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微波技术课程在电子与信息工程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微波技术课程概念多而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是微波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笔者在微波技术实验过程中,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该课程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从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