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帆 《成才之路》2023,(8):45-48
传统资助工作通常只关注经济资助,而不重视资助育人中扶智、扶志两方面的核心作用。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还需要构建起涵盖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及学生的协同管理机制,精准发挥资助育人的核心作用,提升资助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简述“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遇到的问题,并探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探索构建汇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文化育人体系路径,有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集育人主体之力,打造全新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从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文化层面解析文化育人体系的构成,并基于顶层设计完成各个部分的构建,把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专业课教学以及思政教育工作中,助力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3.
舒畅 《成才之路》2023,(18):1-4
“十四五”时期,广大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文化育人建设,对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现状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的环境形势、“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的主要方法与具体举措、“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四方面,对“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心理育人模式。通过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应用型人才。从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模式下“三全育人”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出发,对其构建原则以及构建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对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育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文化育人是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要载体的高职院校如何实现文化育人,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在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构成要素、文化育人必要性以及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多主体作用,实现全员文化育人;打通文化育人环节,实现全过程文化育人;拓宽文化育人平台,实现全方位文化育人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如何全面发挥校园文化育人资源作用、探索行之有效的文化育人之道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破局”的关键。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贯通“三个第一”理念指导,积极探索并构建“三融双立、德技并修”的文化育人体系,为有效破解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系统性不够、融合度不高、感染力不强等问题提供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7.
侯艳霞  卢爱英  秦毅 《教师》2024,(5):9-11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蕴涵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德与行。文章主要阐述了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系“匠心园艺”特色文化育人的内涵,分析了特色文化育人的现实意义,并从育人模式、育人环境、育人素材、育人实效等方面阐述了“匠心园艺”特色文化育人的实践尝试,创新了文化育人特色,旨在形成一种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特色文化育人的方法和路径,为同类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工匠精神培育作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本特色文化、行业专业特色文化“三融合”为内涵体系,以课程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三课堂”为平台载体,学校、二级单位、全体师生“三主体”协同实施、共同体验的文化育人模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已实践文化育人模式,有效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为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提供了实证参考,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心理育人是我国高职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持续推进并开展心理育人工作,高职院校就要夯实队伍建设基础,调动全员参与心理育人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提升育人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培养的有效性。对此,结合“三全育人”与心理育人的内在联系,分析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医学院校心理育人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育人路径,以期提升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意,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形成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必然要求。面对教育的整体育人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建设一个协同育人平台,融入一种育人精神,制定双线协同育人举措,形成三个维度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四个协同育人共同体,让育人意识渗透入每个育人主体,让育人工作落实在每一个工作岗位,让育人实效产生于每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价值诉求进行了探讨,并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构建育人体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育人需站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角度,紧密契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在教中育,在管中育,在服中育,推进全员育人,构建“大协同”的联动育人体系;要在学生成长成才、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打造育人链条,推进全过程育人,构建“全贯通”的一体化育人体系;要整合育人要素,促进校内校外密切合作、课内课外互融互通、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推进全方位育人,构建“强融合”的综合育人体系,逐步在“大协同”“全贯通”和“强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中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大思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树牢为党为国育人育才理念。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承担着倾听者、辅导者、教育者、传授者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下如何创新育人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必修课。立足三全育人背景,从辅导员的视角创新探索“一核三链”育人路径,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5.
林骞 《广西教育》2023,(6):4-6+50
本文根据“三全育人”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推进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的策略:依托“先锋工程”,凝聚育人合力;依托“铸基工程”,夯实育人功底;依托“阵地工程”,凸显“双高”育人担当;依托“品牌工程”,实现党建文化育人;依托“创优工程”,拓展“三全育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化育人是育人的最高层次。高职院校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还要着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水平,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真正体现文化育人的魅力和生命力,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价值诉求。研究对象限定为高职院校,研究内容是文化育人,研究落脚点是文化如何育人,戴体是校园。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价值诉求,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一些对策,以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可有效增强学校品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本文分析创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和新形势下影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的不利因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加强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水利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水利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通过剖析当前水利高职院校育人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育人的新模式,指出“团队+基地”建设是基础,“活动+项目”实施为驱动,品牌建立是关键,文化育人为核心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一直都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在“五育并举”视域下,如何将资助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树真实化、向善化、求美化的榜样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育人的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榜样育人存在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榜样教育形象,片面接受消费主义化的榜样教育内容,简单采用机械化的榜样教育方式等现实问题。因而,高职院校榜样育人实效性的提升需要以“身边的榜样”呈现榜样形象的真实性,以社会主义道德突出榜样教育的向善性,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唤醒榜样教育的感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