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大伟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4-88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工作还存在着众多问题,如思政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融合度不够深、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大、思政育人工作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文章通过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打造思政育人大课程、强化思政育人大考核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政育人工作机制,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以点带面推动双高建设.  相似文献   

2.
杨帆 《成才之路》2023,(8):45-48
传统资助工作通常只关注经济资助,而不重视资助育人中扶智、扶志两方面的核心作用。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还需要构建起涵盖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及学生的协同管理机制,精准发挥资助育人的核心作用,提升资助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简述“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遇到的问题,并探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楠 《辽宁高职学报》2023,(5):42-44+49
职业教育视域下思政课育人模式是依据职业教育相关理论,从思政课中找寻契合点,打造符合职业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提升思政课育人水平。职业教育视域下思政课育人模式有助于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职院校其他育人系统间的相互协作提供理论依据,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应进一步明晰思政课育人模式,分析思政课育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探索思政课育人模式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起点,“大思政”教育观从全局角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做好实践育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工匠人才的有效保障和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高职院校应该树立实践育人“大视野”、培育实践育人“大师资”、建设实践育人“大体系”、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多措并举、多维发力,切实提升育人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意,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形成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必然要求。面对教育的整体育人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建设一个协同育人平台,融入一种育人精神,制定双线协同育人举措,形成三个维度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四个协同育人共同体,让育人意识渗透入每个育人主体,让育人工作落实在每一个工作岗位,让育人实效产生于每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探索构建汇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文化育人体系路径,有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集育人主体之力,打造全新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从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文化层面解析文化育人体系的构成,并基于顶层设计完成各个部分的构建,把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专业课教学以及思政教育工作中,助力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也要构建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文章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1352”实践育人体系为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以协同理论为载体,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之必然,并对其协同育人之困境与模式进行分析。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构建大思政格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育人之必然,但面临顶层设计缺乏整体性、育人实施过程各自为营、合作平台建设长期缺位等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应构建职能部门与学院、学区与舍区、辅导员与担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业务与实践结合的“四联系”模式,稳固教育主体功能,助力协同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性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性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和时代价值,文章概述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现状,深入查找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高认识、全员育人,突出职业特色,全过程育人,以人为本、全方位育人等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于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性的研究较少,但是,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性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而且,其时代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笔者以当前的国内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状况为基础,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决定高职思政课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提高认识、全员育人,突出职业特色、全过程育人,以人为本、全方位育人等。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全员育人要求,提高育人队伍能力素质,完善全程育人各个环节,拓展全方位合力育人方法路径。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升育人实效,夯实课程思政育人的推进机制,优化课程思政育人的评价机制,强化课程思政育人的督导机制,严明课程思政育人的奖惩机制,确保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与时俱进、开新图强。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思政育人”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互联网+思政育人”发展对策:顺应时代发展,筑牢“互联网+思政育人”阵地;构建育人机制,搭建“互联网+思政育人”平台;培养专业队伍,实现“互联网+思政育人”目标;创建精品课程,塑造“互联网+思政育人”品牌;营造校园文化,打造“互联网+思政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构建育人体系的有效切入,"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之魂,"习近平党史观"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聚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与习近平党史观之间的逻辑构建,尝试从"理论意蕴—现实意义—实践困境—优化路径"等四维生态关系框架出发,精准把握习近平党史观中的思政逻辑,着力打造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推进习近平党史观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实践是创造价值的教育过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重新审视疫情时代我国思政领域的新情况,深刻领悟新发展理念,坚定政治方向,提升信息素养,拓展思政视域,优化配置教育新资源,挖掘思政教育内涵,以生为本,展思政教育触角,努力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育人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推进“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然之举。当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要存在着协同育人的理念共识暂未普遍形成、协同育人的各方主体未能广泛调动、协同育人的丰富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还未全面建立等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树立有机互融协同理念、打造多元互动协同队伍、搭建共建共享协同平台、完善互促互评评价机制等策略推进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从而更好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和整体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关于"课程思政"的要求,阐述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育人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既是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孤军奋战”问题解决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身心并修”个体之人与“德才兼备”社会之人的战略举措。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力军”羸弱、“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战场”分裂以及“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渠道”阻滞等多重问题,严重消解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效,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应以实然问题为逻辑起点,以圈层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三师聚力主体圈”“三元融合课程圈”以及“三轮驱动课堂圈”,探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以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存在的问题出发,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主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学协同、健全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探析高职院校课程育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刘平 《广西教育》2023,(6):43-46
本文立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新建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困境,提出新建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对策:提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意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设计新型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