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农业中学是农村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农业中学,对于逐步普及农村中等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适应农业现代化建没的需要,有着重要意义。文化大革命前,我省各地曾举办了大批农业中学,对于多快好省地发展农村教育,满足青少年的学习要求和培养农村所需要的各项专业人才,促进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 发展农村中等教育,提高农村人民文化水平,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这是历来教育事业建设上所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农业中学的创办,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经验,开拓了途径。在旧中国,素称“文化发达”的江苏,大部分农村几乎没有中学。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发展了农村教育事业。但是,农村全日制中学的数量仍很有限,而且要普及农村的中学教育又非短时期内所能达到,农村高小毕业生的升学还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许多青少年学生势必远离家乡,跑到城市学校去读书,这对于农村生产和建设是不利的。现在举办了农业中学,就可以使许多高小毕业生在农村就近入学,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农业中学这种学校,创造了一种新的办学方法,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既可以学到中等程度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振兴和发展至关重要。振兴和发展农业应有多方面的措施,其中最应该重视而又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农业中学的建设问题。应否加强农业中学的建设,如何加强农业中学的建设,涉及到对农业中学的不同认识。在此,本文拟就农业中学的几个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一、农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过去我们认为,农业中学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教育的中等职业性学校。它的任务是为农村培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最近胡乔木同志指出:“为了发展农村教育,不但要普及初等教育,而且要发展农业中学。这是在全国广大农村实现四化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工作,也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的贡献。”提高对农业中学在实现农村四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这是当前发展农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最近发出指示,要求各地抓紧农村中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的巩固提高工作。指示中说,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以后,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有了很大发展,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各地都创造了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的农业中学,在党中央和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总路线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光辉照耀下,由于各级党委加强领导,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由于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发展是正常的,健康的;特别是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农业中学成为人民公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更为密切。经过二年来的努力,全省二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国教育战线两亿多学生中的一亿六千万是在农村的。他们是大多数。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我们必须把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切实重视起来。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同农民的实际需要相比较,仍然严重不相适应。恢复和发展农业中学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性的步骤。农业中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农民群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的农业中学,在党中央和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总路线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光辉照耀下,由于各级党委加强领导,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由于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发展是正常的,健康的;特别是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农业中学成为人民公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更为密切。经过二年来的努力,全省二千多所农业中学都已经巩固下来,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全省农业中学已经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一)生产养校正在分批实现。据去年十二月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业中学种地十一万五千四百余亩,办小型工厂、作场一千四百六十六个。从去年三月  相似文献   

9.
从一九五八年三月我省创办农业中学以来,己经七个年头了。七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农业中学这种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七年来,全省有几十万农村青少年先后在农业中学学习。他们大多数是贫农下中农的子女,很多人还是家里几代人当中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如果没有农业中学,他们在高小毕业以后,大都是不可能进中学的。因为,解放以后农村的全日制中学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并且是日益增多的高小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10.
陆定一作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人所共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建国后他主管过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的工作,对新中国五六十年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他代表中央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主张,影响深远。此外,他还对当时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对发展农业中学教育方面的思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的发展,使农村…  相似文献   

11.
我們是出席全省农业中学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議的代表,在这次会议上,中共江苏省委和江苏省人民委員会負责同志的指示,使我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省级有关部門負责同志的发言,给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力量;人民公社党委的代表,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中学的领导;全日制中学的代表,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中学的业务輔导;热心教育事业的群众代表,表示要继续帮助农业中学解决各种困难。所有出席会议的同志,都进一步认识到办好农业中学和各种职业中学在社会主义建投中的重要意义。农业中学和各种职业中学,是一种重要的中等学校,是我国目前三类主要学校之一。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設中,它同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村中的农业中学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农村的职业,提出当前农业中学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以推动农业中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汪礼俊 《教育史研究》2009,(6):15-16,97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教育史上出现过一种民办农业中学,它们的性质是半农半读。虽然它们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它为一代人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对一代入的思想和人生道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人们从这里看到了在中国教育史上一段艰难的教育历史过程。农业中学的存在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产物,它客观上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它的存在,为后来的农村中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汉寿县南部山水相连的地方,有一座形如骏马的山峦,很早以前,人们就给它取名为马形山。山下,是烟波浩森的南湖;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茶园;一栋非常朴实的砖瓦房座落在绿荫掩映的山麓,这便是汉寿县毓德铺公社马形山农业中学。马形山农中是毓德铺公社党委于一九七○年九月创办的。这所学校虽然只有八年的办学实践,但对我们调整农村中学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中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调整农村中学教育结构的可贵尝试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问题。刘西尧部长在报告中指出:“农村要大量发展农业中学,多学一些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直接为社队的需要服务。”并且要求多数实行半工(农)半读,增加这类学校在整个中等教育中的比重。马形山农中  相似文献   

15.
无锡、六合等县的农业中学,适应农村特点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去秋以来,按学生居住分布的情况,以现有校舍为基地,因地制宜,扩设分部,调整了学校布局。无锡县三十四个农村人民公社,原来每社有—所农业中学、现共增加分部三十五处;六合县全县十五所农业中学,现已有八校各有分部一处,另有四校也打算在最近设立分部。农业中学分班设点以后,六合县的农业中学所设分部的服务半径,大体上相当于当地完全小学高年级学生走读的距离;无锡县农业中学学生从住地到学校,一般在二里路左右。这样,学生就可以就近入学,不必在校住宿了。无锡县的洛社农业中学,在高明桥、双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五年,是我省教育事业、尤其半农半读教育事业飞跃发展的一年。耕读小学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加之农村全日制小学普遍改行“三学段”制,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农业中学的发展也很快,很多县实现了社社有农中;农业中等技术学校已发展到八、九十所;更可喜的是,还在农村创办了两所新型的劳动大学。仅仅一年时间,在我省农村,从小学到大学,已经构成一个半农半读教育体系的雏形。这些新型的学校,虽然诞生不久,但已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职业教育规模有很大发展 首先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使中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仅有初中级职业学校564所,在校生77095人,相当薄弱.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我国建立了大批技工学校和中专,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农业中学.到1965年文革前夕,全国有中专学校871所,学生39万,技校400所,学生18.3万,农业中学54332所,学生316万.高中阶段在校生中中职学生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53.2%.  相似文献   

18.
“农业中学在农村应当起两面旗帜的作用,即文化革命的旗帜和高额丰产的旗帜。首先,农业中学应当注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要在农村的文化革命运动中做一个急先锋;其次,应当把科学运用于生产,精耕细作,努力提高产量,成为农村推广新技术的表率。”这是省委陈光书记对农业中学工作的指示。一年多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9.
纠正对于职业中学的一些错误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江苏等省市,农业中学及其他职业中学,雨后春笋般地办起来了。只苏州专区,不到十天时間,就創办起农业中学538所,600班,招收学生二万五千多名。农业中学为什么发展得这样快呢?它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这有两个根本原因: 第一,与农村的生活、生产相結合。农业中学力、在农业社,学生学习与生产相結合,又适合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所以很受群众的欢迎。有人说:“門口办中学,不跑路、不背饃,教育生产两結合。”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回到社里是农民,他們所学的文化是与生产密切結合的,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要起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包容性发展的主旨是排除教育领域中的社会排斥性因素,使农村受教育群体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城乡之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农村教育要实现包容性发展,就必须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包容发展,为农村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服务体系,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包容性;制定农村教育优惠政策,重塑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和包容运行机制;完善教育补偿救助制度,保障教育普惠农村所有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