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顿曾经致力于光的色彩的研究.1666年牛顿在暗室的窗子上开了一个小孔,再在小孔后放一个三棱镜,让从小孔进来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投射到对面墙上,在墙上得到了各种色光.那么由白光色散后的色光能否重新合成为白光呢?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78面,提到“牛顿还使色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一个相反放置的三棱镜使之混合成白光”,并配有一幅彩色的三维模拟图.如图1所示(参见教材中图3—58).实际的光路图真是如图中所画吗?笔者认为著非如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广应  陈永涛 《物理教师》2011,(9):44+46-44,46
色散后的七色光还原为白光的实验是牛顿在1666年完成的,牛顿曾让太阳发出的白光经三棱镜折射,结果得到了各种单色光.这是由于各种单色光在棱镜中折射率不同的缘故.那么由白光色散后的七色光是否再在光路上加一个同样的倒置三棱镜就可以还原出原来的白光呢?本刊2000年第8期《究竟怎样做才能将色散后的色光还原成白光》——本文中称文1,其中讲到作者按史料记载的牛顿的色光还原实验方法做了此实验,原文中有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3.
牛顿曾让太阳发出的白光经三棱镜折射,结果得到了各种单色光.这是由于各种单色光在同一种棱镜中折射率不同的缘故(光路图如图1).那么由白光色散后的单色光能否重新复图1合得到白光呢?结论很显然,当然行.是否再在光路上加一个同样的三棱镜倒放就可以了呢?中师《物理》(试图2用本)第二册第171面提到:“牛顿将倒放的第二个棱镜把分散的单色光会聚在一起,结果又得到了白光.”一般情况,人们也认为一正一倒两个相同三棱镜可以先将白光色散后会聚成白光.从而画出如图2这样的光路图.这样理解正确吗?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图…  相似文献   

4.
本刊 2 0 0 0年第 8期刊登的《究竟怎样做才能将色散后的色光还原成白光》(以下简称原文 )一文中介绍了牛顿对棱镜实验的研究和色光还原成白光的做法 .而仅用两个棱镜做实验 ,如图 1,第二棱镜中的光路并非是第一棱镜中光路的可逆 ,一束平行白光照射时 ,光通过第二棱镜后 ,各种色光互相平行 ,最后只能看到周围带彩色的光斑 .为此 ,笔者又认真地查阅了有关牛顿棱镜实验的历史资料 ,并对原文所述的光斑无彩色原因进行了解释 .图 1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年 7月第 1版 )出版的《物理学史》第 16 0页记载了牛顿的色光合成实验 ,如图2 .图 2牛顿巧用…  相似文献   

5.
王荣根 《物理教师》2009,30(7):46-46
物理学家牛顿最早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其基本方法是,如图1所示,将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由于玻璃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偏转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从而可以在后面光屏上得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带.  相似文献   

6.
浅议牛顿色散实验教学魏清卓(安徽省淮南市第十六中学,232053)一、牛顿色散实验的地位华东版初二物理教材设置的牛顿色散实验,既是初二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用不为学生熟悉的正规实验器材——三棱镜来完成的实验,也是第一个与生活经验有着巨大反差的实验.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课本(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第一册)第21页3—14图中,红、绿、蓝三色光可以组合成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以后,也可以再组合成白光,那么是否可以说三色白光等于七色白光呢? 为此首先把红、绿、蓝三色光等量组合成白光,再经过三棱镜分解以后,得到的仍然是最初的三色光,由此可以断定三色光不等于七色光.如果从光的频率上看,红、绿、蓝三色光组合成的白光是由三个频率段组成,而太阳光主要是由七个频率段组成的,频率的构成成分不同.我们都知道:光的频率是光的基本性质之一,从这一点来说此“白光”非彼“…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初中物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棱镜演示色光混合成白光实验的装置是有缺陷的,实验效果不理想:讨论了改进实验装置,增强实验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16面.关于光的色散作了这样的阐述:一束扁扁的白光射到棱镜受到偏折后照到屏上,在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亮带,这条彩色的亮带叫做光谱.光谱中红光在最上端,紫光在最下端,中间是橙、黄、绿、蓝、靛等色光,如图1所示.由于图1中给出了三棱镜使白光发生色散时屏上有七种色光这一信息,因而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屏上一定有七种色光.笔者针对屏上到底有多少种色光这一问题作下述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物理物理,以“物”明“理”,很多物理教师就在教学中把“理”的说明,建立在“物”的展示——物理实验上面.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常有一些物理实验,不能很准确很清晰地说明道理.那么,如果遇到了这类“不说理”的物理实验怎么办呢?笔者通过下面两个案例谈一些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相似文献   

11.
牛顿留洞     
同学们学习了物理以后,知道牛顿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对牛顿留洞的故事,你是否知晓呢?其实,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甚至比现在我们大部分同学还笨,看了牛顿留洞的小故事以后,你一定会觉得你比牛顿还聪明些.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小动物.有一天测人送给他一只牧羊犬(狗)和一只波斯猫.牛顿给它们洞留进出口的时候,他异想天开地在墙壁上留了两个大小不一的洞,他想让牧羊大进出大洞,波斯猫进出小洞.那人见了问牛顿:“你为什么挖两个大小不同的洞呢>’牛顿却天真地反问:“让牧羊犬进波斯猫的小洞,它能过去吗?”后来,牛顿昏c观…  相似文献   

12.
《自然》第十二册第六课彩虹的秘密,利用三棱镜的色散作用来指导学生认识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此实验除了用三棱镜外,我自制了类似三棱镜作用的学具来满足本课实验的需要。a.材料:一个直径35cm,深12cm的脸盆(不能用水槽);小镜子;纸屏;水。b.演示方法:把脸盆装满水,放在强的阳光下,用小镜子在装满水的盆底反射阳光,慢慢调试小镜子,使反射光映在纸屏上,纸屏上就会清晰地出现七色光谱,以此来证明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自制《彩虹的秘密》学具@郭亚$重庆市涪陵区城七校!408000  相似文献   

13.
你了解光吗     
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的波长较长.紫光的波长较短.不同波长的色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当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发生折射时,不同的色光就会由于折射程度不同而分散开来,形成按照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光谱.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的第五节“物体的惯性”(第36面)中,有关惯性一词的描述原文如下:“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笔者认为“特性”一词用得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教学中光的色散实验有两个演示内容 :一是把白光 (太阳光 )通过三棱镜分解成色光 ,二是将色光再经三棱镜混合成白光。其中将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需要反复调整入射白光、第一个棱镜和第二个棱镜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才能得到演示效果。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套光的色散实验装置 ,使实验操作方便快捷 ,演示现象直观明了 ,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图 1 实验装置图 2 实验装置的主要部分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入射白光源可直接引入太阳光 ,也可用J2 5 0 1光具盘配备的平行光源。让白光源通过一个开有一水平长方形透光孔的光栏 ,使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传统讲法,即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是通过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本)课文中采用的是传统讲法.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传统讲法由于没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对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与规律,以及应用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再说,动量定恒定律并不依附于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它本身是有实验基础的独立的物理定律.鉴于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学生分组小实验…  相似文献   

17.
对“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的一点改进王孟宁(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311811)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第86面,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图1图1中的右图不妥.现把课本第85面~86面关于该实验的有关叙述摘录于下:取两...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1第1册(人教版)第58页“探索者”栏目中有一题为《摇绳能发电吗?》的探究性实验,其内容如下:“把一条大约10米长的电线两端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行成闭合电路。两个同学迅速摇动电线,可以发电吗?简述你的理由。你认为两个同学沿哪个方向站立时,摇绳发电的可能性比较大?试一试。”教材的本意显然是指两个同学沿东西方向站立时摇绳会发电,但笔者认为该实验的可行性值得商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4章第3节的内容为“牛顿第二定律”,关于此节编写笔者提出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朱建康 《物理教师》2003,24(3):58-59
不久前 ,笔者参加了第 1 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的阅卷工作 ,阅卷过程中一位教师发现一位考生对预赛试卷中第五题的特殊解答与笔者讨论 ,笔者在肯定了这一解答方法的同时 ,感觉到这里面存在着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1 竞赛试题的特殊解答方法题目 :如图 1所示 ,三棱镜的顶角α =60°,在三棱镜两侧对称位置上放置焦距f =3 0cm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和L2 .若在L1的前焦面上距主光轴下方y =1 4.3cm处放一单色点光源S ,已知其像S′与S对该光学系统是左右对称的 ,试求该三棱镜的折射率 .图 1解答 :由于光学系统是左右对称的 ,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