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点明课题: 本节课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第7章第4节“简单的线性规划”.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内容包括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线性规划及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中的第二课第二节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第三自然段:“分子有布朗运动……。所以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都属于物理运动。”其中“分子有布朗运动”说法,笔者认为不妥,现将布朗运动的知识介绍如下,相信读者阅读之后,就不难看出“分子有布朗运动”说法的错误了。我们先来看《辞海》中有关布朗运动的内容:“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直径约为10-3毫米,称为布朗微粒)所作的永不停止的运动叫布朗运动。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RodertBrown,1773-1…  相似文献   

3.
对光本质认识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世雷 《物理教师》2007,28(6):46-47
人们对于光的认识,在历史上,中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墨子在《墨经》中的记载,西方可追溯到欧几里得在《反射光学》中的记载,这两本古书中均有大量光学现象和成像方面的描述.其后,人们探索和理解光的本质的步伐也从来没有停止,在17世纪,以牛顿学派认为的光的粒子说和以惠更斯学派认为的光的波动说展开了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4.
引言:本节内容是属于高考的非重点知识,对学生只要求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干涉的条件即可.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教学时,便觉得没有多少内容可讲,从而降低了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的要求.笔者认为,对于“波的干涉”的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现象,更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物理实质以及研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仍要进行优化设计,只是在最终落点上,对学生的练习题不要求过难、过深.以下提供本节课教案一份,供广大同行参考. 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 ①知道波的独…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说课、评课中常听到讲课者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部分的解读是:“承上启下,上节课讲了……,本节课……,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总感觉没有说透,对教材(指具体的某一节课)的分析着眼点太窄、对教材的作用定位太低.  相似文献   

6.
“光电效应”是继“光的波动性”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证据 ,在近代物理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生活中可应用于自动控制 ,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件设置的必要性“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电子的不可视性 ,光电效应的产生过程无法看到 ,学生脑海里不易建立起清晰的电子发射情景 ,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更谈不上提高效率和培养能力了 .为此 ,我们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围绕本节内容制作了“光电效应”课件 ,用计算机显现相应的物理图形 ,动画模拟无法看到的电子发射过程 ,直观性强…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说课、评课中常听到讲课者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部分的解读是:“承上启下,上节课讲了……,本节课……,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总感觉没有说透,对教材《:指具体的某一节课)的分析着眼点太窄、对教材的作用定位太低.这是“数学价值的隐性流失”.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育人价值的落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是指某一节教材具体内容在某一个学段(比如初中或高中)全部教材中所占的位置和它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8.
说教材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14课———《杠杆》。杠杆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本课也是机械学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认识杠杆三要素、用杠杆尺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四部分,在编排上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其中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系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拟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褚化伦 《教育文汇》2013,(24):32-32
这天,我在本校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八年级物理(沪粤)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光世界巡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课前,我备齐了相关器材。  相似文献   

10.
潘洁 《陕西教育》2008,(7):61-61
一.教材 (一)说课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6日浙江省德清县初三数学复习研讨会在本校举行.笔者有幸上了这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公开课.还有两位教师和笔者上的是同一节课,从复习引入到新知传授,笔者与前面两位教师的做法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笔者在本节课的“做一做”上下了一番工夫,结果不负所望,获...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中有许多理论,如分子动理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玻尔理论等.物理学中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和归纳,经过科学思维方法建立起来的,是物理学的灵魂.它来源于实验,但高于实验,对实验具有指导性,同时还具有抽象性.理论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3.
张宏政老师按复习课的“五性”(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反思性)特点,学习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发现式复习课设计模式,展示了一节复习课教学,初看本课例,感觉不错,内容设计完整,学生活动充分,似乎就是一节“完美”的展示课.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张宏政老师是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复习课模式上的这节课,所以有必要对两人...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光本性的认识,始终存在着波动性与粒子性的争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两种学说相互妥协的结果.在解释一些现象如干涉和衍射时,人们就用波动说去解释,而对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就用微粒说去说明.这种既是微粒又是波的存在在观念上确实叫人们不容易接受,其原因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很好地把波动和微粒统一在一个模式下.本文正是从这一出发点来探讨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12月,宁波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象山县的一所中学举行,其中一个内容是一节数学“课题学习课”——“怎样选择较优方案”.这节课取材于浙教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是新课程改革后变化最大的地方.“课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领域和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是一种挑战,选择这类课题学习课进行优质课评比是对新课程实施及理念认识的考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在这种情况下画出分段定义的函数的图像,并形成图解法的思路.带着对这节课重、难点的了解听了几节课,其中有几节设计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苏科版8年级上册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中第3节内容,该节内容共设“意外的发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小结与交流”和“www(课外实践与练习)”5个板块.笔者和身边的同事按照该节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大家都觉得课比较难上.细细剖析,笔者发现该节内容编写有一些不合理之处,特提出和编者商榷,同时也想就该节部分内容如何改进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项新兴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正在各学校、各教学研究机构中开展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为使这一活动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能作用,我们主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说课”的内容,这样做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所谓“说课”,就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特点,由说课老师向其他教学研究人员口头表达该课题的具体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形式。说课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1)说教材。即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编者意图及本章节与其它章节相关的内容和所处的地位;(2…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 1.1地位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霞 《教育文汇》2009,(10):36-37
新学年开学第一节美术课前,我让八年级(1)班的美术课代表把美术本按班级人数领去发给同学。等到我走进课堂时,发现讲桌上还剩了几本,以为是谁没有拿到,一问课代表,她说有几个人不要美术本。我诧异地问:“为什么?”班长一听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好学生,不需要画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安徽省特级教师讲师团成员,再次应邀赴皖北参加讲学活动(第一次执教情况详见文[1]).本次活动让特级教师转换角色,处于“被研究”位置:上一节“考评课”,并在互动式研讨会上“先说课”(说做法,说困惑,说思考),再接受与会老师们的“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