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应变层超晶格晶体材料的结构特征,得到在平行于超晶格生长方向的内平面上,每个应变层的晶格常数都是相同的结论,并利用错配度的概念推导了晶格常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纳米管有着令人惊异的强度,并且还可以导电,这使得纳米管成为绝大多数纳米技术的重要部分。现在,科学家们有了一种直接在硅芯片上制作纳米管的简易方法。当一层半导体薄膜脱离它的衬底得到自由后,这个薄膜会卷曲成小圆筒,就像除夕之夜人们吹的可伸缩的小喇叭。这一异常简单的技术的发现可能会加速微型分子管线、电缆和纳米构件的开发。 传统的纳米管制作方法是在两个石墨电极间突然放电。这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方法,但是产生的散乱混杂的纳米管却很难被放置到人们所希望的地方。当科学家们将锗半导体薄膜沉积在硅衬底表面时,这两个晶体因晶格不相配而产生的应力会造成晶格中的缺陷,从而导致器件性能降低。 然而德国的两位科学家Oliver Schmidt和Karl Eberl却利用了这种位错应力,将薄膜从衬底的表面剥落,利用这种应力将硅-锗薄层卷起。通过改变薄层的化学组分,他们甚至可以在几纳米到一毫米的范围内调节纳米管的直径。 Ernst说:“这个有创造性的、天才的想法的诞生仅仅是因为我们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方式。"Schmidt和Eberl认为他们的半导体管有很多潜在的应用,比如分子机器中的结构部件、局部医疗应用中的管道,以及任何人们可能想出的其它用途。  相似文献   

3.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概念。 该所的宇治进也等人,将一种名为BETS的导电有机高分子与氯化铁离子以人字型结构一层层累叠起来,形成复合晶体。其后他们发现,在摄氏零下273.09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同时,科学家们在摄氏零下272.75度和19特拉斯条件下也得到了该晶体的超导态。 科研人员认为,这种超导物质在强磁场下的超导机制有待研究,但很可能不同于现有的超导体。他们认为,晶体中的氯化铁离子在超导性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0月9日,全世界物理学家都在翘首企盼,大家纷纷猜测谁会接到那一通神秘的电话。当时正在海边与妻子散步的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Haroche)和美国科学家戴维·维因兰德(David J.Wineland)接到了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电话,于是,他们成为今年诺贝尔奖的幸运儿,共同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超晶格的研究起始于70年代的初期,它是一种人工生长的具有非常奇特的电子学和光学性质的新型微电子材料,超晶格生长主要是用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ry)的方法,在特定的基片上形成。国际上目前已经能够成功地制成二种类型的超晶格,一种是把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用分子束外延法交替地沉积在一个基片上形成交替变化的超薄多层结构,即所谓的组份超晶格,如选用三、五族的化合物 GaAs,Gasb,InAs,Alsb 等,生长速度控制到每秒一个原子层,在超高真空(10~(-10)Tour)中进行,每层厚度为几十到几百。另一种是用分子束外延法把一种本征半导体交替地进行,n 型和 P 型掺杂形成 n—i—p—i 结构(这里 n 表示电子型掺杂,P 表示空穴型掺杂,i 表示本征型),即所谓掺杂超晶  相似文献   

6.
超晶格由两种不同晶体材料交替生长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多层薄膜构成,两种材料的"势垒—势阱"结构就是量子阱.通过理想的无限深势阱模型,讨论了施加磁场作用的超晶格中单量子阱束缚态的能级结构和态密度,得到了体系的本征能量与本征函数.分析表明,沿超晶格生长方向能级不受外加磁场影响,垂直于超晶格生长方向以ωc为回旋频率的谐振运动,超晶格量子阱量子化能级高度简并,简并度和外加磁场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2月 1日 ,江泽民主席亲手将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颁发给 83岁的黄昆院士 .黄昆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声子物理学科的奠基人 .他的名字与多声子跃迁理论、X光漫射理论、晶体振动长波唯象方程、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型联系在一起 .他是声子极化激元概念的最早阐述者 ,又是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教学的开创者 ,以严谨、善于讲课而著称 ,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物理学家和半导体技术专家 .一、联大三剑客 :挑灯夜读海森伯 ,辩论思考出真知1919年 9月 2日 ,黄昆出生于北京 (祖籍浙江嘉兴 ) ,1937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 ,194 1年毕业后获学…  相似文献   

8.
准周期晶体,简称准晶体,是介于晶体与非晶体(玻璃体)之间的中间形式,是固体物质的第三种存在形态。一、准晶体的特征准晶体,异于常规晶体,是一类不具备晶格周期性、却显现长程有序性的固体材料。所谓长程有序性,是指在某个方向上往往以无理数序列的方式表达,而序列则像无理数一样无限不循环。根据固态物质构成的原子  相似文献   

9.
0 引言光子晶体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新型光子材料 ,三维光子晶体首先在 1987年由雅伯罗诺维奇 (Yablonvitch)制备成功 [1] ,接着一维 ,二维 ,三维光子晶体的有关实验与理论研究多了起来 [2~ 7] ,光子晶体由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间隔周期排列而成 ,当电磁波入射其上时在某一波段范围内电磁波不能透射过去 ,很象固体物理学中晶体的能带 ,所以引进禁带与带隙的基本概念 ,光子晶体具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对其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发展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子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二维光子晶体是一系列介质园柱 (或球 )在空间二维周期排列 ,…  相似文献   

10.
半导体照明也叫LED,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意思,随着1962年第一只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诞生,一种体积小、寿命长、安全低压、节能、环保的新型照明灯具就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他们认定,这类新型的固态照明(包括半导体照明和固体发光材料照明两种,后目前进展较慢)必将带来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1.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3,24(11):49-51
2002年2月1日,江泽民主席亲手将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颁发给83岁的黄昆院士.黄昆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声子物理学科的奠基人.他的名字与多声子跃迁理论、X光漫散射理论、晶格振动长波唯象方程、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型联系在一起.他是声子极化激元概念的最早阐述者,又是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教学的一位开创者,以严谨、善于讲课而著称,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物理学家和半导体技术专家.1联大三剑客:挑灯夜读海森伯 辩论思考出真知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闵乃本院士研究组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到底什么是介电体超晶格呢?它是怎么做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想必,这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于光纤电缆和半导体成象器件的三位发明者,他们分别是美籍华人科学家高锟和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依尔与乔治·史密斯。人称光纤之父的高锟博士1933年生于中国  相似文献   

14.
对二维光子晶体的电磁波理论及周期介质中的Bloch波解做了详细的推导;给出了光子晶体中禁带存在的理论依据;同时以三角格子晶格的二维光子晶体为例,验证了空气圆孔在电介质栅中的排列存在E偏振和H偏振的光子带隙重叠区绝对光子带隙.  相似文献   

15.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1)离子晶体判断方法: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分子;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代表物:主要是强碱和多数盐类.  相似文献   

16.
奇妙的光纤     
光纤就是光导纤维,它是用超纯石英玻璃拉制而成的管状纤维,具有极高的透明度。1970年,美国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这是一种很细的玻璃丝,由两层玻璃材料构成。接着,激光技术得到发展,科学家又研制出可连续激射的半导体激光器。1974年,我国也研  相似文献   

17.
硅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大多数电路都是用硅制成的.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它吗?有机材料大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而且加工成本也比较低廉,科学家一直希望能够发现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晶体,并用它取代硅制造电子器件.20世纪90年代末,贝尔实验室(1947年第一个硅晶体管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的几个研究人员开始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一名法国科学家和两名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委员会在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而获奖的.这一方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方法.以他们的发现为基础,学术界和工业界掀起了研究烯烃复分解反应、设计合成新型有机物质的热潮.新的合成过程更简单快捷,生产效率更高,副产品更少,产生的有害废物也更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是“绿色化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现在问世的计算机,无论是巨型计算机还是神经计算机,都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半导体集成电路构成的计算机,无论是元件的密集程度还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都有一定的极限。为了制造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计算机,人们迫切地在寻找代替硅片的新材料,终于在生物电子学中找到了根据,美国科学家卡特在1979年首先提出了“生物芯片”的概念,随后美、日、德等国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有关方面的研究。现在,世界各国的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包括DNA分子在内的有机分子作元件的生物芯片来制造计算机。现有的计算机功能繁多,用途极广,但它的基本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平面波法在光子晶体光纤中的应用,在光子晶体光纤的横截面内选取包含芯层的一个大晶格,形成一个假想的二维周期结构,用平面波将模式磁场展开.就可以求解任意横截面光纤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