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本期这组笔谈,分别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维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高校政治理论课创新、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等具体领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本期这组笔谈,分别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维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高校政治理论课创新、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等具体领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本期这组笔谈,分别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维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高校政治理论课创新、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等具体领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本期这组笔谈,分别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维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高校政治理论课创新、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等具体领域进行了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形势下,坚持以学生为本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和谐校园与加强大学生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形势下,坚持以学生为本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形势下,坚持以学生为本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形势下,坚持以学生为本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升和飞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应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构筑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两次重大的创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基本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并把"社会主义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现实课题,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它不仅适应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还对这一新概念做出了全新的系统概括,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族平等团结理论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民族法制建设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为和谐社会提出了制度创新,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的不断追求,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阐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制度、文化和环境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全方位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期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