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王为维 《今传媒》2011,(11):64-65
2009年的都市爱情片《非常完美》创造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由此引发了2010年从影工作者拍摄都市爱情片的热潮。纵观2010年国产都市爱情片,不论内容上的"女性的等待"还是"父亲的缺失",在性别建构方面上,都呈现出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歌舞电影经过了多次沉浮。其中,占很大比重的一类就是由现代都市生活为主题的歌舞电影。本文将以夜总会以及摩登都市、市井生活发展出的歌舞片风格称为"海派"歌舞片传统。由京剧风靡全国引发的戏曲片风潮,是中国歌舞电影最早的勃兴;而西方文化主导的、以爱情片为载体的纸醉金迷式的歌唱电影在上海、香港等地成为蔚然大宗。上海的歌舞片"摩登"风格在1949年以后,在香港再次获得重生,并又一次走向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这其中的叙事元素和影像风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甜蜜蜜》的编剧岸西再写都市爱情故事——一段被拥挤的空间“逼”出来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三个奶爸》讲述青年人因为抚养孩子而逐渐成长并且开始承担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青春励志故事,拥有现实热点问题的冲突叙事和当代青年的情感聚焦。通过对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的关注,强调电视剧作品与人文社会的关系思考,分析其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展示当代都市青年心理特征和情感表达,从社会观照的现实角度分析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香港一个城市的密码》江迅上海文艺出版社定价:23元一个个片断,组成一个完整的香港故事,这座现代都市的生命屐痕、悠然绮梦、男人密码、红颜私语、情爱配方,等等典型的都市文化符号,是了解香港文化,进而真正了解香港人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步长磊 《视听》2016,(11):80-81
电视新闻节目在告别了政治说教式播报方式以后,叙事型新闻逐渐被受众所接受。电视新闻稿件写作的叙事方式对于新闻播报方式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河南卫视的《河南新闻联播》、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以及民生频道的《民生大参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的叙事结构所表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体对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良友》画报作为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份大型综合画报,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画报立体的构造着这座大都会的语境与空间。本文以都市符号、女性叙事、消费文化为关键词对《良友》画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当代都市情感剧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琰 《新闻爱好者》2011,(17):24-25
近年来以婚恋为题材的都市情感剧很受观众欢迎,比如《金婚》、《双面胶》、《蜗居》、《王贵和安娜》、《婚姻保卫战》。这些电视剧在取得了骄人收视率的同时,还引起了社会话题的热议。随着媒介重心的转移和视觉文化的强势崛起,中国电视剧逐渐摆脱了对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依附,获得了强势话语权和独立主体的地位,成为当今最广泛和重要的叙事艺术之一,其社会文化地位已是今非昔比,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时下最具影响力,负载社会文化意义最多的艺术样态。而情感剧热播的背后,恰恰折射出的是现代中国人婚姻城堡里种种不可言说的问题,记录的是中国人婚姻伦理文化变迁的无奈与希冀。  相似文献   

9.
2005年初,香港仅有一份免费报纸《都市日报》,2005年至2008年仅仅三年时间,在全球纸质媒体广告全面下滑、报纸裁员、报业将会消亡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大环境下,香港免费报纸却有了惊人的发展。如今,弹丸之地的香港有5份免费报纸:3份中文日报《头条日报》、《都市日报》、《am730》,一份英文日报The Standard,一份周末报《周末快线》。香港免费报纸在日益增长的广告支持下,  相似文献   

10.
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摄于1948年的《清宫秘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文人传统,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政治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40到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传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终的分流。因此,文章将会以《清宫秘史》为案例,在对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过程中,以期理解《清宫秘史》的主创者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电影都市文人/精英们是如何借家国/伦理叙事的书写,映射出从上海南下香港的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传承。也正是香港与上海电影在互动与交流中使得当时香港电影成为"国族电影"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都市情感剧,《欢乐颂》自上映起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都是与其巧妙的叙事策略分不开的.叙事主题、角色定位、矛盾冲突和悬念设置等很多的亮点共同形成了都市情感剧的叙事新景观.  相似文献   

12.
满倩倩 《新闻世界》2011,(6):200-201
本文主要从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纪录片《幼儿园》进行了文本分析。《幼儿园》对生活表象的潜在内涵的开掘,反映出张以庆导演与众不同的纪录风格与职业追求,从中也凸显了现代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综合香港媒体报道,一份名为《都市日报》、以中文为主的免费日报前段时间在香港问世,并已自问世之日起在香港的各地铁站和其他50个地点派发。 《都市日报》虽以中文为主,但附有英文的国际新闻版,每周出报6期,出报期每日派发量达30万份,美国的Metro International S.A.集团是其出版商。《都市日报》是该出版商在香港办的第一份免  相似文献   

14.
《淮海晚报》坚持都市报定位,以“离你最近的新闻”的城市叙事自觉承担传承城市记忆的社会责任,与地方文化形成互动,再现了人文历史风貌,开拓了本土意义的城市主流传播新格局,也增强了城市“社会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感.“十二五”时期淮安由传统都市向现代意义的生态城市转变,以《淮海晚报》为代表的城市党报传媒要在“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主题下给城市意象重新编码,为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在现实层面的树立奠定重要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出路.要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洪流,积极参与构建城市文化与产业发展中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电视剧《闯关东》剧情结构的梳理和论述,解析了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文化、民族文化、和谐文化和女性文化。揭示出电视剧《闯关东》从文化内涵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对中国本土电视剧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失恋三十三天》上映创造小成本青春爱情电影奇迹,至此之后,以《致青春》、《何以笙箫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青春爱情片便一直活跃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在这些电影中,有些好评不断,创造票房神话;有些则被网友痛批,被称为"烂片"。那么,当今国产青春爱情片的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将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即《致青春》)为例,从内容核心、文化消费以及存在问题三方面,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17.
宋小妍 《今传媒》2012,(8):92-93
华语影片《如果·爱》是香港导演陈可辛初次进军内地市场的试水之作,用"陌生化"手法巧妙地将最具形式感的歌舞元素嫁接在《如果·爱》当中,把关乎人类普遍情感的爱情片放在镜式文本的套层结构中展开。影片建构在文本间的相互折射与照应,使得它更为直观地呈现出当代华语电影的镜像迷宫。香港电影与香港导演正在这座镜城中经历着"内心的流徙",经历着逃离、迷惘、质疑和异化,无奈而无助地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乃至个人经历放逐为他者眼中的观照行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电影的百亿票房,构成了重要的市场信号和产业指标。中小成本电影通过爱情片类型叙事、挪用好莱坞续集模式以及“大明星+小导演”制作模式,竞相突围。《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赵氏孤儿)、《让子弹飞》等国产大片,则继续沿用强势宣传的策略来夺人眼球,并通过各种平台展开激烈而不乏启发意义的“争鸣”。  相似文献   

19.
两岸三地的合拍热潮已经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与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已日臻成熟不同,台湾与大陆的合拍仍然处在一个摸索、探寻的时期。一些合拍电影在大陆市场反响平平,仅有少数合拍片能够在两地市场有所作为(如《爱·Love》),文章以这些影片作为文本,去探究其在表达本土经验和跨地想象时的策略,通过对《爱·Love》在跨地性和本土性呈现上的叙事分析,探讨两岸合拍片在文化内涵上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世界第一份地铁报瑞典《地铁报》创刊。15年后的今天,瑞典地铁报集团已经在全球16个国家与地区以14种语言出版了27个版本的免费日报,日均发行量逾400万份,日均读者人数超过1200万,乃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化报纸。其香港版《都市日报》2002年4月15日创刊,目前每日发行已超过30万份,是香港发行量第三大的日报;其在韩国也创办了首尔《都市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