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彤 《声屏世界》2022,(1):39-40
2019年,万玛才旦导演的新作《气球》入选威尼斯电影节——作为民族题材艺术片的最新作品,其以细腻真实的笔触,刻画了一对藏族夫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两性观念困惑以及信仰与生育观念的冲突.影片从女性的视角展示了现代化过程中少数民族生育观念和两性观念遭遇的改变与挑战,凸显了少数民族女性在面对男性主导的传统生育观念、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2.
万玛觉得北京的天地是何等的宽阔,他坚定地认为,这里才是自己发挥才华的地方;他不愿意将藏族生活神秘化,他试图用最日常的眼光去打量藏族文明万玛才旦,2004年底创办北京喜玛拉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在2005年举行的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上,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9,(23):14-14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21日晚上谢幕。丹麦电影《原创人生》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奖,导演万玛才旦的藏族题材电影《寻找智美更登》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此前广受关注的《白银帝国》则只拿到了象征性的评审团奖。  相似文献   

4.
在陌生而又神秘的诵经声中,在篆刻着六字真言的嘛呢石上,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就这样缓缓拉开了帷幕。影片讲述了藏区一个偏远山村中的小喇嘛回家过年的故事,仅仅三天的时间,从寺庙到村庄,又从村庄到寺庙。在这看似枯燥、线性的叙事时空中,导演万玛才旦以其复杂细腻的感知、内省式的视角,为观众展示了一个僧俗相生、平和包容的西藏。影片《静静的嘛呢石》从导演到演员均是藏族人,以藏人视角向观众娓娓道来,触及民族自我,就像王志敏所说:一部少数民族影片所包含的文化须得让该民族的人窥见“自我”,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他所有非本民族的人都是“他者”。①正是由于这种独到的影视思维,该片一经上映就引起广泛关注,夺得第十届韩国釜山电影节的“新潮流特别奖”、第三十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加拿大第二十四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的“特别提名奖”、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等大奖,并获得了金鸡奖评委会的高度评价:“万玛才旦执导的《静静的嘛呢石》,以真诚的创作态度,朴素的电影语言,形象地展现了藏族宗教世界的日常生活,表现出现代文明与古老宗教的碰撞与融洽。影片风格沉着冷静,叙事节奏自然流畅,意境深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藏区文化面临着来自现代文化渗透,在商品、资源、人员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原有秩序的丧失.本文研究电影《气球》的空间叙事,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话语空间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探求电影中的藏区空间的多元文化共存现象,进而阐释现代化进程对藏区传统民族信仰的影响,以及电影人物在现实困境下对身份认同与传统信仰的焦虑与隐忧.  相似文献   

6.
以"他者"的觉醒为创作取向,伍思薇凭借《面子》(2004)和《真心半解》(2020)塑造了"高蕙兰""小薇""艾莉楚"等颇具代表性的华裔女性形象,在中美文化界引发华裔女性生存状态的集中探讨和反思.本文认为,"对抗-联结"是伍思薇作品的叙事特征,性别解放视阁下的父权阴影与女性觉醒,以及东西文化二元对立框架下的抱团与离散,构成了对抗叙事的两条线索,对"联结"的观照和书写,则在映射文化他者对被主流文化包容、接纳的渴望的同时,为渴望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电影《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好评颇丰,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却处于被规训的他者地位。该影片以符号化的视觉形象,男性凝视下的创作视角展示的是男权话语下作为附属品存在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她们对于丈夫、孩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持有一种温柔、平和、贤良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中塑造两性关系的在线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表现电影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8.
随着更具意义的理论方向的推进,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观念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演们更重视的是重新评估女性被社会化所左右的程度。文章通过对王全安导演的电影《图雅的婚事》作为个案分析,试图说明女性观念与社会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9.
徐静 《东南传播》2022,(6):20-23
《前程似锦的女孩》是一部具有当代特色的好莱坞女性复仇电影。主创试图通过转换“凝视”的主客体,扭转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形象在影像文化中的“他者”本质;并通过对多重符号的使用以及严肃议题的嵌入,建构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主体身份,反映了当代好莱坞女性复仇主义电影在寻求女性意识觉醒(consciousness-raising)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郑雅心 《今传媒》2020,28(5):114-115
电影《相爱相亲》是中国台湾女导演张艾嘉的作品,它以平和细腻的电影语言和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叙事。电影围绕给外公迁坟这一事件,展现出老、中、青三代女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困境和成长。本文重点分析电影中男权主义对女性无声的压迫,在此困境中几位女性的行为表现和心路历程。经过一系列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她们在艰难抉择中让彼此都与世界达成共识,重获新生,进一步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苏靖 《今传媒》2016,(8):113-114
张艾嘉将其对女性意识的独特理解倾注于她的电影中,在她导演的《最爱》《梦醒时分》《新同居时代》《少女小渔》《心动》《20,30,40》等影片中均可窥见其电影女性意识的内涵。并从性格、服装、气质等方面彰显刚柔并济的女性美,深切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及真实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申可心 《青年记者》2016,(23):83-84
姜,文的电影,喜欢用自己的独家记忆展现历史,让观众以独特角度找寻历史教科书没有呈现出来的别样故事.目前,姜文共拍摄了五部电影,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五部电影里,姜文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中国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抗日时期,还有“文革”时期.电影的创作定会受到导演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也会掺杂导演对这种历史时期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郑琳 《报刊之友》2014,(3):140-141
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观中蕴含着十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乌托邦精神”与导演的电影创作存在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如他所竭力推崇的真实就主要表现为虚幻与现实交织的结构模式,大量象征蒙太奇影像的使用等等。本文的研究将以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创作观念为基点,以分析其电影的艺术手法与艺术特征为途径,将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思想与电影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把他放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分析乌托邦精神与其电影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艺术实践是对影像艺术的不断探索与考究所形成的,与此同时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格调.从张元的"即兴创作"《北京杂种》,到娄烨的"个性化叙事"《周末情人》,再到贾樟柯的"臆造的纪实影片"《小武》,第六代导演从注重现实题材,到通过视觉和听觉传达影片的信息,以及画面的运动、色彩、光线、声音等影像.为了迎合大众的观影口味并且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影效果,本文从审美理念、影片风格、文化觉醒三方面对第六代导演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当今的电影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入手,分析了美国导演托尼·凯耶执导的影片《超脱》,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性格,女性角色设置和电影的救赎主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以无厘头精神创作的史诗电影,加之以港人优越论创作的当代题材电影,或许将会成为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影坛退潮失宠的两道致命伤周末去影院看彭浩翔导演的新片《春娇与志明》,为了尊重电影的本来面貌,特意挑了一场粤语原声的版本。坐在我前后的十几名观影者大都是年轻的白领和学生,看起来对这位香港的"怪鸡导演"及其前作《志明与春娇》都很熟悉,开场之后,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只狗的大学时光》火热上映,影片无论是导演、编剧,台前幕后的创作都是80后,本文以电影音乐为基点,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注入女性性别视角,论及《我还能孩子多久》与《粉末》创作的同于不同、审美合而不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以电影《图雅的婚事》作为个案分析,论述电影创作中导演应适当注意的话语意图和充分运用电影化本质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9.
虽然女性导演在中国影视界是极少数的群体,但胡玫、李少红等这些中国女性导演群体中的佼佼者的鲜明的创作风格与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从她们在大传媒背景下的电影创作经历,大体也可窥见中国整支导演队伍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20.
阙一都 《今传媒》2013,(2):99-100
导演陈凯歌以独特而宏观的历史视角和文人思维著称影坛,时代和命运让他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既悲又喜、一言难尽的情感。无论是早期的《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还是近年来的《梅兰芳》《赵氏孤儿》都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倾注了导演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本文将以他为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拍摄制作的短片《百花深处》为例,选取电影选题、表现手法、象征修辞、音乐音响这四个方面,分析陈凯歌蕴育其中矛盾的历史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