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参与雪地足球兴趣特点和影响大学生参与雪地足球兴趣的校园环境因素,对培养大学生雪地足球兴趣及指导学院雪地足球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雪地足球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大学生参与雪地足球兴趣的校园环境因素共有:雪地足球信息因子、体育物质环境因子、雪地足球比赛因子、雪地足球荣誉因子、学校体育管理因子.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辽宁省足球重点校小学生足球兴趣的校园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影响因素主要由足球信息因子、足球教学因子、体育物质环境因子、足球比赛因子、足球荣誉因子、课余足球活动因子、学校体育管理因子等组成。作为中国足协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前期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影响青少年足球兴趣的调查,得到大量真实有效的样本数据,为我国更好地运作发展"校园足球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伟  李华东 《冰雪运动》2008,30(1):93-96
确定和分析影响东北青少年雪地足球开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为青少年足球管理部门加快课余足球的开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相关专家就影响雪地足球情况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影响青少年参与雪地足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有:保障因子、助力因子、主体因子和项目因子。提出创造良好的雪地足球运动氛围、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提高雪地足球运动教师素质等一系列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影响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影响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因子主要有情感体验因子、体育认知因子、体育教学因子、运动参与因子、体育资源因子、环境因子,其中情感因子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更加健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并不乐观,在运动项目方面,男生侧重与激烈性运动,女生喜欢舒缓优美类项目;影响广东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的因子主要有周围环境因子、自我发展因子、场地环境因子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出了教学教师因子、意识习惯因子、意外伤害因子、体育参与因子、家庭因子等主要因子。通过对主因子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大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兴趣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中各个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归纳了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相关因子。主要结论学校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因素共有3个主因子,各个因子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因子、体育雕塑因子、其他因子;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因素包括了8个主因子,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前4位的是体育教师因子、体育类书刊及报纸因子、人际关系因子、体育课堂气氛因子。  相似文献   

8.
丁楠 《体育世界》2014,(11):68-69
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因素,了解当代大学生足球运动对其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和提高当代大学生足球兴趣因素的分析。使当代大学生全面提高体育健身观念和足球运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影响3~6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及其路径。结果表明,影响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分为有6个主因子:幼儿家长体育活动因子、体育活动环境因子、体育认知因子、体育实施条件因子、体育活动物质保障因子、幼儿个体因子;有5条显著路径影响家庭幼儿体育活动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高校足球教练员执教工作顺利进行的能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影响高校足球教练员执教工作的能力因素依次为:专项训练因子、指挥比赛因子、管理因子、认知因子、创新因子、交往协作因子、科研因子、自学因子。以期为探索高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增加交往、通过体育考试等;男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大学生体育人口较少;校内场馆和校园空地是大学生经常体育活动的场所等。为此,应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塑造良好学校体育环境,提升社会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文化与和谐人文校园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亚文化之一,包括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校本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培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从属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它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和多变性的需求特点,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运动竞赛是校园体育精神的反映,一般是通过体育社团来开展的,其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竞争性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主,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以及室内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园内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男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强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缺乏兴趣"和"缺少锻炼伙伴"是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大学生运动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已成为高校教学中一个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剖析高校校园运动安全现状,得出影响高校校园运动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保障途径。研究结果得出,影响高校校园运动安全的主要因素分别来自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校外五个方面,可以通过形成高校校园运动安全的应急方案,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学习与普及,构建安全的高校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和建立高校校园专业化医疗队伍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运动兴趣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上课的类型、体育课开展的类型、学生体育知识的熟识程度等因素对学生兴趣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原因,进而认为学校以及社会应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质量,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出当前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时间较短,体育健身器材与场所无法满足需求,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堪忧等问题,并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增强大学生校园体育生活质量、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地区11所普通高校800名大学生,就其体育生活形式、内容及其时空结构取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生活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至晚上课余时间,在校园内的一些免费场馆进行体育锻炼;在活动项内容上,男生参与较多的为三大球,女生则以体操类活动为主,小球居次,一些休闲性、时尚性、娱乐性的项目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高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应该借助这个优势,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在校园文化中广泛开展,借此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品位、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具有民族人文素养的合格人才,把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实现高校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