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09,(5):138-138
父母有多爱孩子,孩子就有多爱父母。在孩子心灵的深处,一直由父母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只是父母常常不知道而已。人们通常会把父母的父母叫做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但是也有例外,套用一种国外的说法就是:孩子是父母的父母!  相似文献   

3.
宋文娟 《家长》2009,(7):30-31
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他们的父母。至少,孩子爱父母没有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爱得那么深。出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抱怨孩子不懂事。看完下面这位母亲的诉说,你就会发现,孩子不那么爱父母,父母本身也是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4.
水的成长     
水,就像孩子,它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山,就像父母,虽然一天天地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它们沉稳,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  相似文献   

6.
一、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应以自身的责任感影响孩子,没有强烈责任感的父母无法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父母的言行及处事方式影响着孩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表率,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表率父母应以自身的责任感影响孩子,没有强烈责任感的父母无法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父母的言行及处事方式影响着孩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表率,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9.
愈来愈多的人重视起家庭教育来了,上要顾父母,下要管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我发现,它们又多半是随意性的。父母其实常常是以自己为标尺来考虑孩子的。父母冷了就催孩子加衣服,父母热了就让孩子减衣服。父母高兴了就与孩子天下太平,父母闹气就拿孩子出气。父母有空了就检查帮助孩子的功课,父母没有空闲就来一个大撒手。这样的事,不是司空见惯了吗? 再随便四顾一下吧,殴打孩子,体罚孩子,相信棒槌底下出孝子,或者娇惯孩子,像填鸭一样地催肥孩子,父母教给孩子——应该说是引诱孩子喝酒吸烟……这各种的野蛮、造孽与摧残,这对于下一代犯下的罪,不是到处可见的么?  相似文献   

10.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对父母不满和对父母有什么要求时,常听到的回答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愿,致使孩子不听话,不用心学习。如有的父母吩咐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常常是孩子刚坐下来学习,  相似文献   

11.
顾佳 《家教世界》2013,(8X):266-267
<正>每个孩子的降生一定都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心肝,是父母的期盼,是父母的希望。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健全,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不停止的。所以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着,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孩子活泼可爱,有的孩子则蛮横娇气。为什么上帝创造人类还会有小孩和大人之分呢?是因为孩子的各项机能还没能达标,没处在成熟的界限内。所以孩子活泼,像只飞舞的蝴蝶;所以孩子天真,像块透明的水晶;所以孩子脆弱,像易碎的瓷娃娃;所以孩子懵懂,像支万花筒看不清花花世界。、岁,正是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孩子的成长单凭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良好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人们通常习惯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其实一个孩子能否顺利成长,70%的责任在于父母,父母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最大决定因素。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教育得法的父母。相反,那些问题孩子的背后,也一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父母,他们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3.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14.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父母的虚荣心必然刺激孩子追求虚荣,这是爱慕虚荣的父母常常意识不到的。爱虚荣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生活的外部,喜欢在孩子的吃穿打扮等方面与别人攀比。爱虚荣的父母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的优点,过高评价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绩和长处对父母来说比对孩子本人还重要。  相似文献   

16.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前的父母多扮演的是权威,孩子要绝对听从父母的;当尊重孩子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接纳以后,父母扮演的角色往往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不愿意的事情就不做。  相似文献   

17.
提及孩子的性教育,通常是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与性有关的行为问题时,才开始真正关注孩子的性教育。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的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有性行为发展问题的孩子多与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关,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性教育呢?遇到孩子性教育中的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父母要树立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都一样,父母尤其不要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假若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有冲突,父母不要固执地、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对孩子的性别期望去塑造孩子的性别特征,否则容易造成孩子…  相似文献   

18.
年轻父母可以做自己的梦,但万万不可让孩子或者别的什么人来圆自己的梦。父母一旦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梦,孩子便应该是完美无瑕,孩子便应该不折不扣地实现父母为其设计的目标,否则,父母便认为孩子回报自己的只是失望。事实上,父母的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孩子都是好孩子,但由于潜能和后天环境等原因,孩子们的起跑点和终极目标不可能都在一条线上,而这并不妨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过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父母总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梦,幻想自己可以给孩子完美的一生,甚至把孩子的“最佳”发展看做是罩在父母头…  相似文献   

19.
高露 《红领巾》2014,(3):38-39
孩子,是父母的无价之宝。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父母的脉搏就注定为孩子跳动,孩子的一颦一笑、一哭一啼都将牵动父母的末梢神经。  相似文献   

20.
正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父母尽力为孩子祝贺生日,孩子却从不过问父母的生日。凡此种种,值得深思。为此,设计了一次主题为"爸爸妈妈我爱您"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发现爱孩子对父母了解关心甚少不是孩子们的错,是父母过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