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守仁的"心学"是作为日渐教条化的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理学的颓败和明王朝的行将灭亡,但在客观上也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供了战斗的精神武器.王守仁对程朱理学教条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圣人观念加以世俗化;(二)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三)倡导"五经亦史".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的“心学”是作为日渐教条化的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理学的颓败和明王朝的行将灭亡,但在客观上也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供了战斗的精神武器。王守仁对程朱理学教条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圣人观念加以世俗化;(二)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三)倡导“五经亦史”。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金瓶梅》成立于社会风气空前糜烂的明代末年。明王朝建国以后,最高统治者以程朱理学为统治思想,对全国,特别是对士人阶层实行了严酷的思想统治,程朱之外,皆为异说,形成了“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的僵死局面。但到明朝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发展为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倡导“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把“心”作为字宙万物的主宰和本源,把程朱理学所强调的具有封建伦理道德属性的“理”统一于“心”。王守仁死后,他的后学者们分化为众多的派别,其中王畿、  相似文献   

4.
汤斌是商丘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廉吏和理学大师,一生“学术师洙泗,政事慕唐虞”。其哲学思想“笃守程朱,亦不簿王守仁”,“折衷于程朱和陆王两派之间而近于陆王”,在中原和我国文化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发明本心”和王守仁“致良知”德育宗旨既重道德意识涵养,又重道德活动实践,把察识其“心”与存养“良知”连于一体,以伦理约束、道德修养来代替强权束缚和宗教迷信,展示出宋明新儒学的风格。陆九渊主张“万物皆备于我”的格物致知方法,王守仁则提倡“知行合一”的方法。陆九渊提倡“六经注我”的为学观,王守仁则提倡“内求吾心”的为学观,他们认为儒学经典本身不能构成人生价值的终极根源。陆王心学对突破程朱理学教育思想的束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束书不观而空谈心性的为学陋习。  相似文献   

6.
明代心学     
《现代语文》2007,(10):127-127
宋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学派,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早期奉朱熹理学,转而出入佛老,后转向心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明代前期,一直是程朱理学一统天下。至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王阳明重揭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旗帜,把孔孟思想体系简明化与世俗化,很快风靡全国。心学北传之后,北方王学的传播者颇多。“茌邑三先生”是北方王学之山东王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作为明代理学家王守仁的再传弟子,在弘扬传统理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阳明心学,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有关“心”学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宋明道学的三大主要流派:张载气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他们都有成贤成圣的愿望,有对“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境界的追求。但三者在圣人的境界层次上,在成圣的途径以及在成圣的难易程度上,又有所不同。同时,只有陆王新学才把圣人的神秘面纱揭掉,一步一步把圣人拉回到现实中来,到王门后学诸如王艮等人那里,“满街都是圣人”的观念,把这种趋势推到极致。  相似文献   

9.
王守仁一生广收门徒,因此,自阳明心学产生后,王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据《明史》记载:“(王守仁)门徒遍天下,流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儒林一》,《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一百七十》)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发展与普及中,王门后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王门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皆与王守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在《明儒学案》中,黄宗羲以“人文地理位置”作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王门后学划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等六大派系,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依次论述与评价了这些学派及各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同时,黄宗羲还设《止修学案》和《泰州学案》,极赋否定色彩地论述了止修学派与泰州学派的理学思想。黄宗羲对王门后学的揭示与评价,不仅反映了其本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而且为后人研究明代理学史,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在讨论程朱理学与书院关系之前,先对程朱学作一简要说明。 理学(亦称道学、宋学或新儒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是指宋明时期以研究儒学《六经》《四书》的义理为特点的义理之学。从狭义来说,是指程(颢、颐)朱(熹)和陆(九渊)王(守仁)心学,因为他们均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本体,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不过前者认为“理”是客观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是先天地而生并派生万事万物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