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知古今,鉴得失。把我国语文教育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其发展之路才会更加明晰和正确。严格说来,我国语文教育发端于先秦时期,迄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后,现代语文教育掀开扉页。然而,由于西方印欧语系的母语教育模式大量涌入我国,我国又过分地强调了意识形态因素,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导致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民族性特征大大削弱,付出的代价也甚为惨重。以史为鉴,从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无疑是明智之举,对推进我国新世纪的语文教育改革,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体系,也将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分期问题上的六种分歧意见,提出了分期应当遵循的“自身规律”、“社会关联”、“注重特征”、“远粗近细”四条原则,主张将中国语文教育史分为古代语文教育期(前语文教育期)、近代语文教育期(始语文教育期)和现代语文教育期(今语文教育期)三大时期,及其所属的言文教育期、古文教育期、文学设科期、国语国文期、语文定名期、语文波折期和语文革新期等七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古代语文教育有着三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现代语文教育是在古代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兴起的,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完善。通过古代语文教学和现代语文教学的比较,会发现古代语文教学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给我们的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大约初创于先秦,经过西汉中期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设置五经博士,以后便逐渐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先秦书面言语为语言规范的文言文泛语文教育体系。而后这一体系绵延两千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均无质的变化。两千年!不变!这种超稳定的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可是百年来,这套文言教育被以“封建八股”的罪名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模式、方法全部彻底否定,转而在“科学化”的旗号下引进西方印欧语系的语文教育模式,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现代。这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郭笃凌  郝怀芳 《现代语文》2008,(10):157-158
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语文教育”,其主体内容是文学和伦理学、道德学。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很长,社会变迁也大,但是中国古代的汉文化核心变化不大,教育特点的变化不大,这正体现了人文与历史的继承性。我们研究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追本溯源,了解其利弊,对于推动语文教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独立分科到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可这个百年却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变化急剧的百年。而百年语文教育变革核心其实就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变迁。一切关于语文教育的现象归根结底都归结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近代中国一直是缺乏民族自信、完全西化的,甚至亦步亦趋。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今天当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自信时,我们可以理智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所以反思近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变迁、得失,认清语文教育的特质、规律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来说意义重大,对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更是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7.
左新蕾 《现代语文》2008,(12):16-17
在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文化和语文教育史上,百家争鸣和新文化运动是两个不可回避的时期。百家争鸣不仅催生了光耀后世的璀璨思想文化,而且奠定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而新文化运动则推动中国从封建旧文化向现代新文化转型,是催生现代语文教育的产婆。但是,背负着几千年沉重历史的文化和教育的转型毕竟是艰难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但其后百年中国文化与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一直坎坎坷坷。现代化产生的迷惘,西方化带来的不适,使得许多人直指“五四”为一切诟病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8.
惠汝君 《学苑教育》2019,(13):25-25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在我国具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十分深远。在中国,儒家思想可谓是具有最大影响的流派,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人们的一种主流意识。儒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优势,不断地完善语文教学,并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文现代化就是中国在现代化时期的语文建设,核心是现代化时期的语文改革。中国语文现代化兴起于19世纪末,延续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的语文改革改变了中国语文的落后面貌,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展望21世纪的中国语文现代化,主要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普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2.发展言文一致的现代白话文。3.推行现代汉字的“四定”,实现汉字的简易化。4.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5.提高英语的水平。6.促进语文教育的现代化。7.促进语文技术的现代化。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受到保守势力和复古思潮的阻挠,但是它们最终都不能改变中国语文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冯雪冬 《现代语文》2009,(11):32-34
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国古代、近代、现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语文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求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更好地借举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推进语文教育教学健康和理性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望道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主要在于:关注语文基本理论建设,革新语文教材,尝试语文教学法的改革,倡导语文改革运动。他的许多主张切近实际,富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他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语文教育滥觞于先秦时期,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集中研究汉语言的特点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而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民族色彩。但是这种传统传承至清末民初,却遭到当时部分国人的质疑,特别是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后,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的语文教育关系密切.儒家文化的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物质文化三方面对语文教育都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和影响,语文教育中对待儒家文化应有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语教育滥觞于先秦时期,迄今已有两干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传统语教育由于注重研究汉语言的特点与传承民族化,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自1904年现代语教育掀开扉页以后,转而大量引进西方印欧语系的母语教育模式,但由于没能认真地研究本国国情,导致现代语教育的民族性受到严重的削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史为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语教育民族化的教育理念,这对于推进当前的语教学改革、探索语教学的科学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继承了古代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且在继承中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当前,我国语文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觉地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般特性,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体现传统性特征。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应该是立足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以开放性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语文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的自身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顾黄初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辛勤开拓者之一。他发掘并整理了现代语文教育史料,建构了现代语文教育史体系,其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为当代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视界。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语言哲学包含着丰厚的语文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先秦语文教育,阐释其文化意蕴和哲学精神,是语文教育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旦我们把语文教育纳入先秦诸子语言哲学论争的宏阔视域来观照和审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品位和文化性格就会凸现出来,这一研究对于开阔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其思想境界,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语文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的源头,在这一历史时期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至今仍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先秦语文教育没有完整的资料记载,主要散见于有关史料和思想家、教育家的文集之中,要理清头绪的确不易。这里仅从对现代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文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基本范畴之一,自唐以后,出现了文以载道的主张。文以载道:即用文章来说明道。道:旧时多指儒家思想。文道问题千百年来一直伴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是语文教育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那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道问题存在着哪些特殊性,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目前,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文道观呢?下面我们就主要从语文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着重探讨不同时期道的内涵及文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代教育史大体上可以称之为语文教育史,而古代语文教育家中,李贽则占据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地位。语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她的开放性,而李贽的内在风骨也是其开放性。正因如此,现代语文教育和李贽的语文教学思想有很多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