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内报纸媒介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证实或证伪各大报刊新闻报道对"富二代"的报道存在标签效应。研究发现,媒体更倾向于报道"富二代"有关生活方面新闻,为"富二代"贴上了"吸毒"、"飙车"、"炫富"、"犯罪"、"耍酷"、"相亲"等标签,营造出的"拟态现实"更多是对"富二代"形象的丑化。"富二代"一词也因此已经成为了一个撞击公众敏感神经的热门词汇,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公众情绪和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2.
本书提及的“富二代”,不仅仅是指“富一代”的子女,还包括虽然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是肯在未成年子女身上花钱,让孩子“富有”的家长的孩子。家长“回收”的却是孩子的懒散、自私、没有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们发出感慨:现代家长该如何教子?“富二代”该怎样教育?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子体会,专门为现代家长打造了这部教子手册。  相似文献   

3.
杨方 《传媒观察》2012,(2):20-22
"富二代"群体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也屡受公众责骂的一个特殊群体。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与"富二代"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了大众传媒对"富二代"形象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4.
"富二代"的名单,可以开列出一大串: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美的何享健之子何剑锋……而不知名的"富二代",或者财富等级次之的"富二代",其名单相信会更长,难以赘述。这是《中国青年》杂志2010年18期《中国式"富二代"》一文中的一段话。句中的"难以赘述"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日,李连杰25岁的漂亮女儿曝光,刘欢大女儿也有另类近照出来,敬一丹女儿也公开了和外国老公的婚纱照……看客们恍然发现,这些大明星抚育的"星二代"已经长大成人,有的本身也已成了圈中红人,有的则天赋使然浑身星范儿。无论是台前红人,还是幕后天才,他们是不是都超赞呢?今天,就让大家一起来围观这些藏在明星光环下的"星二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应该出现在秦朝,以胡亥为代表的秦始皇的儿子们,是那个时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为,秦始皇不仅缔造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且把天下财富通通揽在怀里。总结"富二代"胡亥的人生经历,可以用"糊涂"二字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说他姓胡叫"胡来"。胡亥虽然是秦始皇的儿子,但不是长子,不能继承老爹的皇位和财产。按说,老爹死后,他遵照老  相似文献   

7.
“富二代”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新闻记者》2012,(2):47-52
杭州飙车案和药家鑫杀人案等让我们在媒体报道中不断关注"富二代"这一特殊群体。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富二代"的形象建构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大部分新闻对"富二代"这一形象进行了负面报道。本文也进一步归纳了负面报道的倾向类型、形成原因和社会影响,对深层社会原因和纠正方式等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交媒介经常会不经核实地随意将"富二代"的标签贴到一些人身上,引咎和妄断事件的缘由与"富"的关系,网络用户如果不加甄别的盲从,无形中会加剧社会不同阶层的对抗情绪。所以,网络社交媒介应发挥其社会的联结功能,协调与沟通各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为赢得点击率和眼球而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曲解事实本身。这种不经查证的"富二代"标签行为不仅伤害了标签当事人,破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网络上开始热炒深圳"富二代"通过深圳保障性住房审核的故事.所谓"富二代",不过是一位34岁的"高管独子",住着父亲大大的房子,停在家门口的是父亲车子,当然还有一位"炒一点股"的妻子,日子过得怎么样,有点智商的人恐怕都能想象出来.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日前,一部号称国内首部关于中国富二代群体所做的近身调查报告性质的书——《中国富二代调查报告》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联合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本书以国内最大的富二代群体——"接力中国"的会员们为平台,世界经济贸易联合促进会副会长周德文为总顾问,《中  相似文献   

11.
张雯谦  杨惠林 《新闻世界》2011,(5):188-189,21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报纸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从而得出大众媒介在"富二代"问题上的关注点以及所持有的评价倾向;其次,针对大众媒介的普遍认识和看法,通过分析具有典型性新闻报道得出"富二代"媒介形象的特点,以证明媒介对"富二代"的认识评价是不尽全面和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2.
龙丽纤 《今传媒》2010,(8):112-113
在南京奥体中心北门一带,经常有"富二代"车主深夜在此疯狂飙车,不少人开着豪华跑车,跑车的轰鸣声让附近小区内居民不堪其扰,大家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昨天凌晨,记者对此展开暗访。富二代非常嚣张,开着无牌豪车不说,还扬言要拿钱砸死记者。(据4月11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11年国内报纸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富二代"在当下中国语境中,被赋予众多含义,媒体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公众"仇富"心态,接二连三地披露"富二代"问题,用倾向性和定义性的修辞,着重刻画少数"富二代"身上存在的劣迹,给"富二代"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上贴上了一张负面的标签。  相似文献   

14.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了教育培训乱象,有媒体直言其是贩卖焦虑"绑架"家长。报道指向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影响自然不止于此,在一些机构组建的家长微信群里讨论热烈。有人称赞,有人沮丧,更多的是茫然。作为家长,自然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起点。如果有利于提高孩子成绩,家长当然愿意尝试,尽管有些培训价格不菲。家长焦虑,源于孩子的"起点",一些培训机构正是抓住这一点,围绕"掐尖"做文章,给家长推销各种课,设置了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短期看,孩子分数确实提高了。但从长期来看,立德树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能力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15.
赵元恩 《新闻世界》2011,(7):306-308
2010年,随着"非诚勿扰刘云超"和"富二代砸钱门"事件的出现,"富二代"作为年度热门词汇频频出现在受众视野中。本文试从具体的媒体事件出发,分析"富二代"的形象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并分析其传播动因。  相似文献   

16.
陈亮  王永 《新闻爱好者》2012,(23):18-19
腾讯网2010年关于富二代的新闻,大部分是负面报道,凸显的是富二代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奢侈、在情感方面的玩弄心理以及自大骄纵的性格。媒体选材的报道取向体现了受众的需求以及贫富差距等社会化进程,而其报道的导向也将影响受众对富二代这一社会群体的客观认识。媒介应当对其创造的拟态环境负责,对报道的选择进行均衡处理。  相似文献   

17.
葛孟玲 《新闻世界》2011,(11):125-126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国内五大报纸报中有关“富二代”的报道进行定量分析,就媒体对富二代的关注点和对其态度进行考察;同时,对不同类型媒介是否呈现出不同的“富二代”群体形象进行分析,以检视并描绘大众媒体所呈现出的“富二代”群体的基本形象。  相似文献   

18.
谢点  余红 《新闻前哨》2014,(3):33-36
在舆情事件频发的信息时代,刻板印象经常被认为显著影响受众解码。本文以“开宝马留学生在美遭枪杀”事件为例,实证考察受众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程度与受众对此事件解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受众对于富二代的刻板印象是偏消极的;(2)受众对“开宝马留学生在美遭枪杀”的解读方式与其对富二代刻板印象并不显著相关;(3)刻板印象在对受众解码发生影响时,是“双过程模型”,即重要性是有限的,有条件的;(4)教育程度、话语权资源、媒介符码呈现是刻板印象对受众解码造成影响的干扰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年幼的孩子常常会问一些大人看似很"傻"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树叶为什么是绿的?……对此,家长应当怎样回答呢?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给人东西最礼貌的方式是双手递过 去,帮助别人的道理也一样,应当是"左 手给予帮助、右手给予尊严"。 曾看过一篇报道:有一年冬天纽约 特别冷,雪很大,政府号召市民出来扫雪 给校车开路。一些家长和没有孩子的家 庭抱怨"这么冷的天就别上学了"。政府 官员说"不行,穷人家的孩子一天只有学 校这顿免费午餐,还指着它熬过冬天"。 "那就让穷人的孩子上学,其他孩子不必 陪着受这个罪"。"不行,穷人的孩子也有 尊严,要让他们在保持尊严的基础上得 到帮助"。 感动之余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