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凤鸣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4):79-84,94
空间在美术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同的空间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美术观;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是以中国古代空间观为基础的,这种空间观念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画家眼里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与人的艺术情感相融相谐,主体融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相通、相合的状态,感受自然、生命、宇宙的交融;中国山水画在处理空间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认为空间必须服从画面景物的配置与变化;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些山水画家的创作出现与传统哲学思想相分离的倾向,画作以照像写实的手法描摹山、水、树、屋等,显示出画家对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即哲学思想研究甚少。中国山水画经过漫长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即道学。通过揭示早期山水画的艺术本质特征,使山水画家从“艺与道合”、“澄怀观道”、“含道映物”的独特审美理念中得到启悟,从而领会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心象与自然的高度合一,以此使当代山水画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化理念外化形式之一的中国山水画,其整个艺术流变与演进的过程,深刻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由于历史的线性发展,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线性形态,也确保了中国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相对完备,无论语言法则、程式规范、绘画理论都有着非常完备的水平与系统.在中国山水画的演进过程中,它的发展方向指向了自然,推崇只有人和自然在一起,人类才能更加完善,通过对于自然山水的描绘,注入自己对于文化、哲学、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才能实现"观道"的目的,也最终才能达致"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在空间构成创作中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用独到的空间意念去营造理想的画境。王蒙作品中的面与线的变形,以扭曲的形态,由细节生发到全幅构图,体现出一种超自然的增生力量和空间幻觉。这种空间构建方式对现代山水画创作影响很大,积淀成为现代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观念。尊重传统,把握现代艺术需求,创造新型的山水画空间模式,是当代艺术家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习画随感录     
中国山水画,是以中国传统笔墨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来表达画家的文化价值观、审美艺术观和哲学思想观的艺术。山水画发展,是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姚磊 《考试周刊》2009,(12):41-42
中国人对自然景现有天然的亲和力.将中国山水画理论融入景观建筑实践,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山水画理论与景观建筑空间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如何将山水画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景观建筑空间中.从而创造宜居的环境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身即山川而取之”,意即指画家主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源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山水画关境。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画家的“师造化”实践、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山水画中人(画家主体)与自然的相融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平面空间的创造,是在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传统及人画家们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它虽不符合西方透视学的科学性原理,但却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达到了既观物又观我的完美和谐。它的这种表现方法,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艺术意志”选择下的“以大观小”,“计白当黑”及以书入画的合理性与艺术表现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参照西方焦点透视的相对静止的创作思维与艺术审美模式之余,更展示出它的极灵活、极富运动感的,以体现宇宙生命之道的人关怀的独特价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华章》2013,(12)
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以单纯地描摹自然场景来体现画家的主要意图,而是通过多种自然场景融合画家的思想意识达到表现画家主要意图的目的,由此形成了在有限的内容限制下容纳了无限的艺术意境.这主要是“留白”起着主导左右.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主要技巧及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安于此岸、缺乏终极超越,这使得山水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觉呈现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山水画中的观物方式、笔墨情趣和艺术理想这三者彼此相连,在显现山水画艺术本身所禀赋的特征之余,也显现出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实质背景下,山水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必然浸润上中国文化浓厚的世俗气息。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发展,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崇尚“天人合一”。历史上,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一向注重深入生活捕捉美,亲身体悟自然,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因而,我们需要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发展和推动我们的美术创作。  相似文献   

15.
诗化的山水精神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诗人画家在创造和美化自然景观的同时,用诗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再现艺术创作的审美趣味.在这个广阔的艺术视角中又创造了山水题画诗的审美形式,文人画家一方面收拾河山,整治林泉,追寻文人气息浓厚的画面意境,另一方面通过诗画合璧的艺术手段,改良表现山水精神的博大幽深,在文和艺的载体高度上把握民族艺术的实质,反映出中国文人画家在追求林泉之美精神状态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6.
吴冠中先生认为:绘画艺术属社会科学,体现的是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发展绘画艺术不能模仿或照搬,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艺术思维进行互补,才能真正达到本质上的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受西方油画的影响 ,在艺术语言上寻求与西方对位 ;另方面又受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维的影响 ,主观自觉地力图摆脱艺术殖民地痕迹 ,在艺术语言上又呈现出与西方不对位的势态 ,构成了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复杂状况 ,从而表现出中西文化对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自然观,在作画时奉行以小见大的宇宙观,以尺画显天地,在描绘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表达画者主观的内心世界。古代自然观以哲学性探讨为依托,以参禅悟道为主要形式展现。道以艺现,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囊括于艺之中并显现出独特的布陈置势,画道之理。中国山水画在全景式构图中通过山川之势与“人间之味”的排列布局体现人与自然相和之意,于截景之中突出刻画山川之性营造气韵生动之境,山通情,人晓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地。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展现出千人千味,生机百生,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可观乾坤之景。  相似文献   

19.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西方传统的绘画艺术,具有材料工艺不同和造型技术新颖等特点,在与中国文化交融和碰撞中得到了发展。许多著名油画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并且有一大批的优秀油画作品出现,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面貌与绘画风格。本文就基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油画创作进行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