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淮北市应依托其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位,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周边市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商企业、批发市场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水路、航空干线、港口等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构建以淮北为中心的物流服务区域商圈,使淮北成为淮海经济区和皖北地区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因素,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物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具有很强的后劲。物流业的发展应当注重构建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淮北市物流业发展要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周边市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商企业、批发市场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水陆、航空干线、港口等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构建以淮北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时域商圈,使淮北成为淮海经济区和皖北地区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3.
中心城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连云港是我国沿海中部地区最主要的海港城市之一,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分析了连云港建设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并对连云港建设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进行SWOT分析.研究认为,连云港应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经济内核,加快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建设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中国沿海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相似文献   

4.
指出莆田市虽有港口优势,但由于缺乏疏港铁路,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福厦铁路和向莆铁路的建设营运,为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因此,建议莆田市应抓住机遇,科学定位物流业发展目标,凸显海峡西岸的物流中心地位,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物流发展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完善物流发展的软硬件,积极同港澳台和内陆省份合作交流,开拓海内外物流市场,促进现代物流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具有地理区位、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等优势,但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分析连云港物流节点的发展现状,探索物流节点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以促进连云港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且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现代企业物流则是超越企业界限,扩展企业以用户为中心,形成较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同时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状况,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流成本,使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DIO人才培养理念的分析,结合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特点,论述了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和培养目标;以此为基础,构建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并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保障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升级与现代物流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三明市产业集群经济快速发展对物流产生了越来越强的需求,而其物流供给存在网络布局不合理、经营分散、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企业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应构建包括物流政策、设施、技术、企业网络、智力的“现代物流五体系驱动模型”发展现代物流。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港口近年的吞吐量增长迅猛,但主要业务是煤炭、矿石、石油等散货,集装箱业务量较少。而集装箱业务近年增长强劲,竞争也更加激烈。要提高港口集装箱物流运输的竞争力,就应当重视港口集装箱码头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着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信息化及服务水平,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创新经营模式,争取箱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钦州港已跨入千万吨大港的行列,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每年都有新的突破,2008年集装箱吞吐量是2003年的34倍多;外贸进出总额于2002年到2008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增长速度较快,基本都在80%以上,极具发展潜力。钦州市建设物流大港的措施主要有选准港口服务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快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大通关”体系,树立服务理念;发挥保税港区的龙头作用,培育港口物流簇群,发展临港工业;加快人才培养,保证钦州港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