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VV”连动式是两个谓语动词之间不带任何成分的动词连用式.《三国志》“VV”连动式语义有承动式、动趋式、状动式等类型,每个语义类型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三国志》“VV”连动式主语的语义角色存在“施事—受事—当事”优先序列.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连动式受双动核限制,语用类型中陈述句占有绝对优势。连动式主题一般对应主语,类别比较简单;述题是多核述题,主要属于叙述性述题。连动式功用在于突出事件整体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法学界对语义指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分析,而连动式这种多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为语料,对句中动词及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以揭示连动式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并由此论及语义指向分析在连动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法学界对语义指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分析,而连动式这种多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为语料,对句中动词及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以揭示连动式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并由此论及语义指向分析在连动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动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语动词连用式。《三国志》连动式动词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出不同的类别,根据动词的语义可以把其划分若干类别以及次类。连动式动词以及各次类动词在语义搭配时,它们的排列有相对的顺序,序的选择主要受到语义摹拟性、相容性和习惯性三个方面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崔磊  雷家宏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10-12,31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并行流行于世,由于《三国志》过于简略的缘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裴松之的注开创了史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了历史考证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元时期刘备故事具有了相当完整的情节,主要表现为《三国志平话》一书的出现。在《三国志平话》之前的有关三国及刘备故事都是零散、片段式地见于典籍,《三国志平话》最大的意义是以编年的方式连缀了较为完整的三国及刘备故事。刘备在《三国志平话》中被塑造成一位平民化的草莽英雄和理想化的仁德之君。  相似文献   

8.
对《金瓶梅词话》中动结式述语的特点、补语的特点、动结式中“动+宾+补”(VOC)式、动结式带宾语(“动+补+宾”(VCO))的特点、动结式的否定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辅助计量进行相关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以钱剑夫标点整理的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三国志》陈乃乾点校本、《三国志》吴金华点校本等参校,对《三国志校笺》及相关论著中存在的点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书,不要混为一谈。《三国志》是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的史料而再度创作的文学巨著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1.
《反三国志演义》对诸葛亮《隆中对》等若干重大决策的指责与否定,是主观的、错误的,原因在于作者自己对《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异同失于审察。  相似文献   

12.
连动式结构在汉语中很普遍,也是世界语言中一种广泛存在的语法结构,学术界对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充满矛盾与争议。现就现代汉语连动式的命名、存废、分类等三个方面进行述评,力图展示半个多世纪的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13.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V住"是广义上的动结式。其中的"住"有两个:一个表示停止或使停止(住1),一个表示牢固或稳定(住2),后者是由前者虚化来的。"住"对中心动词有选择性,"住1"选择"停止""阻拦"和"叫喊"类动词,"住2"多选择可产生"稳定"意义的自主动词。"V住"有多种扩展形式,表明"V住"是一个融合度较高的动词结构。  相似文献   

15.
解罗贯中及《三国志传》底本原貌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现存资料,罗贯中创作的小说,原来都叫“传”,并无“演义”之名。所以,罗贯中写作的《三国》小说,应是《三国志传》的底本,而非《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的生卒年以定在1320-1390左右比较符合实际。《三国志传》接近于罗贯中的底本。从总体上说,罗贯中的《三国》底本,比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要粗糙些,但某些段落却比嘉靖本写得好。  相似文献   

16.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的人和事,经过后世小说戏曲的敷演,其中真假虚实,需要辨析。卢弼《三国志集解》虽涉及,尚有疏忽之处,本文为之补证。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的创作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也吸收了魏晋至隋唐的野史、笔记、民间传说以及宋元时期的小说、杂剧。《三国演义》为了还原历史,或根据他书的记载对《三国志》加以纠正;或因《三国志》的记载不合情理,而采用他说;或因《三国志》的记载过于简略,而依据情理加以补充、丰富;或因《三国志》的记载事实不清,依据相关文献加以推演。正是因为小说不受《三国志》的局限,敢于和善于运用想像和虚构,通过对史实的选择、加工、改造,因而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比史书更为形象、生动,更具活力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舜徽主编的《三国志辞典》,虽然实际上只从《三国志》中选释了一部分词语,但毕竟是关于《三国志》的第一部专书辞典,其成绩应当肯定,但也存在11种差误,本文对该辞典的失误略加探讨,旨在为推出全面收录《三国志》词语的大型辞典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在1145年以古汉语写成的关于新罗、高句丽、百济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从古汉语的角度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三国史记》古汉语中的谓语类型主要包括名词用作谓语、形容词用作谓语、数词用作谓语、副词用作谓语、连动句式、兼语句式、谓语省略等等,例句比较丰富,将这些谓语类型与现代英语对应表述,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语法现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为古汉语英译及古汉语和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