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们一般把新闻媒体带有指令性的正面报道,称作“规定动作”。纳入“规定动作”的,一般都是主题重大、具有导向意义的新闻典型。但是,这类新闻同时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题指定,很难做出新意;第二,众多媒体统一采访,很难挖到新颖材料;第三,重复报道,有的采访对象已经成了报道明星  相似文献   

2.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3.
沈浴晖 《视听界》2007,(3):91-92
打开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特别是市、县级的电视新闻,一个久冶不愈、久论无效的通病就是“三多三少”: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空洞的无新闻由头的成就性报道多;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少、基层的典型报道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少。“三多三少”使得不少市、县台的电视新闻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政闻”,新闻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节目。  相似文献   

4.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当众多媒体从业人员面对现状冷静思考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6.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金跃华 《今传媒》2016,(5):42-43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公信力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当前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下滑,探究其“短板”,应该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突发报道、虚假新闻等新闻实践中最常见的这四个方面去分析,补长媒体公信力建设“短板”的策略也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8.
一、正面报道是任何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生存的基础 正面报道对于实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包含多个品种的新闻报道来说,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新闻从业人员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即认为西方新闻观念表达的是一种“乌鸦文化”,报忧不报喜,我国新闻观念体现的是“喜鹊文化”,报喜不报忧。在实践中,媒体从业者往往存在着操作上的偏好,认为正面报道题材由于不具备批评性报道所可能展开的引人入胜的情节,缺乏步步追踪的悬念,因而往往面临题材上先天的被动。其实,就当代我国媒介的现实环境来看,正面报道是任何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生存的基础,在评论类节目的选题来源中占有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9.
正面假新闻,指正面报道当中包含有虚假、不实成分的新闻报道,以往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好事假新闻”。正面假新闻存在已久,按不同报道对象,大致可以分为时政新闻的成就措施类、好人好事典型报道类、奇人逸事报道类、造气氛和表态式的报道类。  相似文献   

10.
增强趣味性     
正面报道大多是“硬”新闻,要使读对“硬”新闻感兴趣,不生厌,就要注意对“硬”新闻作“软”处理。增强正面报道的趣味性,就是“软”处理的办法之一。趣味性是可读性的主要元素,读对正面报道感不感兴趣,爱不爱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面报道中趣味性元素的含量。而要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做到寓庄于谐,别具风采,情趣盎然,可以在报道的内容、情节、语言、结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常江 《青年记者》2016,(22):12-13
近年来,不少媒体开始寻找各个行业的“最美”,对那些温暖感人、激发人向善力量的新闻——通常所说的好人好事——进行集纳,在传统媒体以专栏形式或在新兴媒体以专题页面形式推出,被称为“暖新闻”,形成了一种媒介现象. 暖新闻概述及其特点 1.暖新闻概述 与色情、凶杀、诈骗、灾难等吸引眼球、易引发受众产生愤怒、悲观等情绪的新闻不同,暖新闻是正面报道的一种,是包含着真善美,易引发受众感动、温暖、向善情绪的感人故事.我国主流媒体一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因此暖新闻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在我国媒体中其实一直有着深厚的观念和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2.
刘熙 《新闻界》2005,(2):135-135,119
为了组织一切社会资源抗击艾滋病,联合国明确提出了艾滋病预防与媒体之间的相互合作问题,指出“我们应同社区一道制定并得到政府最高当局支持的宣传、新闻、教育和传播活动”,充分发挥媒体重要作用,遏制和扭转艾滋病的蔓延。因此,发挥媒体在艾滋病报道中的正面效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创新难,是不少媒体人的困惑,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将其列为新闻报道的“四难”(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之一。作为地市党报,在破解新闻创新难方面该如何做,不仅考量着媒体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关系着媒体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党报品牌的锻造。  相似文献   

14.
蒙君 《新闻窗》2005,(3):26-27
工作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l生的报道。近年来,工作性报道如一道隔三岔五就要吃的“家常菜”,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坦率地说,工作性报道因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生硬、枯燥,缺乏信息量而不太受欢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进报道内容,挖掘工作性报道中的新闻“富矿”,创新报道形式,使工作性报道与时俱进、常报常新。  相似文献   

15.
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是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闻媒体通过典型报道感染群众、教育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内容。但地市级报纸因为覆盖的区域有限,有时推出的先进典型影响力往往不是很大,难以产生轰动效应。有人因此说地市一级“小媒体”开展典型宣传“很难大有作为”。此论笔不敢苟同。如果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新闻,把典型报道做深做透,地市级报纸就能提高典型报道的新闻传播值,提高报道的转载率,由此引起更高一级、更多媒体的关注与进一步的采访报道,从而提高地市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周琼 《东南传播》2015,(4):138-140
在现行媒体运行的环境中,正面新闻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有政策屏蔽的原因,有角度选择的原因。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发挥新闻揭示真相,引领舆论的功能,必须从各方面把握正面报道的负面、正面效果的度,以达到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主题报道是做大做强正面报道的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主题报道在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时,坚持“高度”与“贴近”相统一,宣传规律与新闻规律互相作用,就可以形成强大的正面宣传舆论声势,有效地引导与形成和谐的社会舆论。转变理念,找到共振点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配合中心工作的正面宣传其规  相似文献   

18.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1):89-90
“负面报道”是通过反映和暴露社会阴暗面,来达到促使公众警醒、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媒体的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编辑如果妥当地处理“负面报道”,就能够发挥“负面报道”的正面功能,对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健康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高媒体的竞争力和正面报道的影响力是主流媒体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从陕西广播电视台的龙头新闻栏目《陕西新闻联播》切入,以小见大,通过对收视率分时段和受众群体收看需求的分析,为提高正面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对症下药”,从而提出了突出新闻性、贴近民生性、紧抓热点不、第一时间抢发等六个方面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社会建构理论,并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中关媒体关于十八大报道主题、报道基调和报道文本的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正面陈述与责难叙述、典型话语立场与冲突话语立场、描述话语与隐喻话语上搭建了中美媒体的新闻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