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特征量.其中,方差指的是各个数据与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相似文献   

2.
方差、极差和标准差被称为数据的处理中的"三差"。对于这"三差"我们要从概念、应用等方面全面地把握好。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  相似文献   

3.
均值(数学期望)与方差(或标准差)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重要数字特征,它们能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稳定程度、集中与离散程度等,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举例探究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应用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4.
方差、极差和标准差被称为数据的处理中的"三差"。对于这"三差"我们要从概念、应用等方面全面地把握好。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于统计知识的考查着重在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方面予以命题.以下就这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在高考试题中,是如何具体考查这部分知识的,以供读者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在高考中时有考查,我们只要记住公式。把握好变形,就能做到不丢分,下面就其应用总结如下:一、关于平均数与方差公式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如何准确地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数据波动相关的三个概念: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一、正确理解极差的概念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学习极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极差可以反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知道: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有三个: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而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也有三个: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主要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数之间的差异情况.极差的计算公式是: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  相似文献   

9.
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是初中代数最后一章《统计初步》中几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它有两个简单、易懂而又非常有用的性质:若x个数据xl、12、…、2n的平均数2,万差为S’,标准差为S,则:()n个新数据x;+a、x。+。、…、xn+a的平均数为x+。,而方差和标准差不变;(2)l个新数据kxl\forZ、…、for。的平均数为kZ,方差为k‘S‘,标准差为he.证明这两个性质并不难.此明‘”xl、xZ、…、xn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分别为Z、SZ和S,这就是说:(1)设n个新数据xl+。、12十2、…、x。+2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分别为z’、S’‘、S…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方差与标准差》这两个统计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对课本给出的方差的概念、定义感到生硬、困惑、不理解.本文是笔者对上述内容的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方差是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这样一个算式得到的结果,用来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形成这样一个游戏规则的合理性是什么?必要性又是什么?因此有必要对方差和标准差这两个概念形成的原理做个通俗的解释和引导,展示其自然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差异量数(极差、方差、标准差)都是用于分析一种变量分布特征的.在教育研究与教学实验工作中,有时还需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在统计学上就叫做"相关关系",简称"相关".例如,入学成绩与学期成绩,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班级大小与教学效率,等等.每两种变量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相互关系,相关程度是强还是弱,可用数量表示.表示两种变量相关的数值,叫做"相关系数",用符号r表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代数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71页有一段话:"在讲方差概念时,有的同学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在表示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时,为了防止偏差和负偏差的相互抵消,为什么对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不取其绝对值,而要将它们平方?实际上,这也就是问为什么教科书没有选用平均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这主要是因为在很多问题里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不便于计算,且在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功能"上,方差更强些.例如,有两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卿杰刚 《高中生》2010,(3):26-27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所占分值一般在12分左右.尤其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综合性强,可能涉及排列、组合和概率的计算,一般都与实际背景相结合,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成为新增内容的重点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4.
李兵 《考试周刊》2009,(45):74-74
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有三个: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而表示。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也有三个: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主要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数之间的差异情况。极差的计算公式是: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再现近五年高考数学中“求两个正数和最小值”的有关问题,通过试题来演绎使用均值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关键.不等式在高考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均值不等式又是不等式这一章中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灵活因子,对均值不等式内容考查的命题始终是高考热点问题之一.每年高考考试大纲里明确要求:理解和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定理,可见它是考查素质、能力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要点1.总体和样本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客量.2.平均数计算公式(1)3.众数和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方差和标准差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样本方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差.方差计算公式:s。一L[(x;-x…  相似文献   

17.
任艳云 《初中生》2008,(5):29-31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如何准确地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数据波动相关的三个概念: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相似文献   

18.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是随机变量中两个最重要()有放回抽样时,取到黑球个数浊可能的取值为0,,, 2 1 2 3.的特征数,它们分别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值及其稳定 又由于每次取到黑球的概率均为 = ,次取球可以看成3次 2 1 3 10 5性,方差越大,总体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越大.在求离散型随机 1变量的期望和方差过程中,应明确随机变量…  相似文献   

19.
高考对随机变量的考查以分布列和期望为主,涉及到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种形式,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其应用的综合性较强,预计2009年随机变量的考查仍以分布列和期望为主线,考查有关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期望、方差的运算和如何通过期望、方差去评价数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概率与统计问题能有效考查考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应用等能力,因此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在高考试卷中这部分内容常以一大、一小两种题型出现,小题主要考查概率求解或对统计图表的分析判断.解答题主要涉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期望、方差的求解与应用等.本文主要针对解答题备考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