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艳梅  郝选明 《体育学刊》2011,18(3):140-144
NF-κB(核转录因子-kappaB)信号通路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凋亡和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产生的活性氧以及运动性肌肉损伤激活了NF-κB信号通路,对NF-κB活性的影响与运动训练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有关。急性剧烈运动导致了NF-κB活性一过性提高;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训练能够降低由于衰老和慢性炎症反应而上调的NF-κB的活性;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导致了NF-κB的慢性持续激活,使通路上各指标的表达发生变化,细胞核中聚集NF-κB的亚基p65浓度增多,转录靶基因,从而使炎性基因的表达大幅度升高,一方面放大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对抗运动性应激,另一方面参与了骨骼肌运动性慢性炎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致病机制、有氧运动诸多雏持稳态机制与低温生物学综合效应研究概况.科学猜测与述评亚低温与有氧运动联合干预NAFLD的可能生物学机制是亚低温诱导机体生成应激蛋白发挥综合生物效应与有氧运动促机体抗氧化应激、抑制线粒体凋亡、改善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抗炎症作用共同实现NAFLD病理性的可逆改善.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的稳态是机体健康的前提之一。若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出现低度、慢性、系统性的炎症。在长期慢性炎症的作用下,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甚至发展为更严重的疾病。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从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中均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据,适度运动可以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改善肠道内在结构、减少促炎因子从而发挥菌群的积极调控作用。通过综述运动作为一种外界应激源对机体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以及菌群改善肥胖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肥胖的改善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 作为血液中生长激素(GH) 的运输蛋白,代表着生长激素受体(GHR) 的膜外部分,反应了组织GHR 的浓度,对GH 生物学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运动对GH 的调节作用,深入地研究GHBP对运动的应答,不仅对了解运动所引起的人体一系列机能、形态的改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进一步研究GH 轴的作用机制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细胞铁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铁在ATP合成、氧的转运与利用等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骼肌是机体运动中利用铁的重要器官,运动会改变骨骼肌细胞的铁稳态,骨骼肌铁缺乏或铁超载都会影响骨骼肌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因此运动与铁代谢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骨骼肌细胞膜上铁转运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metal transporter 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FPN1)等参与了铁的摄取和释放,NO可能对运动中骨骼肌铁代谢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需深入研究.此外,骨骼肌细胞膜上分布着参与调节肠铁吸收的铁调素调节蛋白(hemojuvelin,HJV),其在运动中对肠铁吸收的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肥胖与运动研究进展——慢性炎症反应学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解释肥胖的新学说-慢性炎症反应学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几种重要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机体组织内合成与分泌的规律,同时还简单介绍了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肥胖的可能机制:低氧及对应激的自我保护.另外,运动对肥胖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简单阐述了运动缓解肥胖的机制:抗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β-肾上腺素受体与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中发生了一系列分子水平的改变,其中最显著的是在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信号级联中的改变。β-肾上腺素受体是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大家族中的一种,它通过控制肌肉收缩力以及对儿茶酚胺变时性的应答来调整心脏功能。在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中,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对患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  相似文献   

9.
脂肪细胞因子及其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分泌的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它们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了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在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一些脂肪细胞因子及其具体作用机制至今还不完全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析运动干预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前瞻性分析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运动医学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论:胰岛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增强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及钙的瞬变,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提高NO的含量,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升高,清除氧自由基,同时增加Akt的表达及活化,促进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在此过程中激活PI3k途径,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运动干预则与其发挥协同作用,增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有效地缓解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脂肪在人体内的贮存量比糖丰富,但机体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有限,限制利用贮存脂肪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线粒体脂肪氧化作为脂肪代谢的限速步骤,从许多方面影响机体FA氧化,如线粒体肉碱酰基转移酶(CPT)系统、多种线粒体膜结合蛋白、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运动对其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在此综述骨骼肌线粒体脂肪氧化对脂肪代谢的作用以及运动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低性腺类固醇水平是AMi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探讨低性激素环境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特点及激素与受体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并探讨其在运动性月经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子宫和卵巢ER、PR及血清E2、P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血清E2、P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组织ER、PR水平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呈渐进性升高.受体水平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随着E2、P水平的回升,逐渐回落.结果表明,运动中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升高,这种升高或许是机体对长期运动训练造成的低性激素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AMI病理机制过程的重要一环.恢复期受体水平的恢复与E2水平的升高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动诱导的血小板活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刘群  雷文斌  汪鸽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6):38-41,46
血小板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运动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是双向的。短时间剧烈运动活化血小板,而规则有氧运动抑制血小板。运动诱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有多种,其中主要可能是运动诱导产生的儿茶酚胺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发挥生物学效应。运动抑制血小板功能极有可能是通过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释放增多。引起血小板内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4.
左群  于新凯  薛京伦 《体育科学》2008,28(1):32-34,42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和免疫防御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运动刺激所产生的机体反应.一种新型蛋白TTRAP被认为在TNF信号通路中有可能起重要作用,为揭示其作用以及寻找与其作用的互作蛋白,构建了TTRAP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裁体.方法:对含有人TTRAP全部序列的表达栽体pGEX-4T-1-TTRAP进行PCR扩增,酶切后将TTRAP基因连接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pLexA质粒上,得到"诱饵"(Bait)-pLexA-TTRAP,导入大肠杆菌扩增,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并提取重组质粒.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正确.结论:成功构建pLexA-TTRAP酵母双杂交载体,为寻找TTRAP的互作蛋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 (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两种负荷的迭加,造成比平原更为深刻的缺氧刺激,以更大程度地调动运动员的身体潜能,从而显著增强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快速提高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6.
谭锐 《体育科研》2018,(3):86-91
过度训练对机体刺激-应答反应具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发生运动性胃肠综合征。植物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主要阐述过度训练对机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以及复合植物多糖干预对机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生物信号转导系统的视角探讨急性运动对机体中不同组织器官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法,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和阐述了急性运动对不同组织膜受体和胞内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可使细胞上受体发生质和量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结合,使受体激活且产生信号转导,启动细胞内相应的生物效应。通过急性运动对受体影响信号转导通路阐述急性运动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刺激因素,可对骨骼肌中的多种代谢和转录过程起调节作用.目前,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运动时机体产生的活性氧(ROS)对机体有很大的影响.ROS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激活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e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胞核介导细胞产生反应,调节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等,其在氧化应激适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就运动、氧化应激与MAPK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磷酯酰肌醇3激酶在骨骼肌中的调节以及运动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骨骼肌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以异二聚体形态存在.它以及它下游的靶目标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一起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和GLUT-4转移;不同强度运动以及运动时间对骨骼肌中PI3K有着不同的作用,这也和胰岛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前言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GIucocorticoid,GC)在运动中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体外实验证明GC具有使代谢由贮藏、生长过程转向增加能量消耗,满足功能活动需要等作用;GC的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直至发生疾病,可见GC对人体的重要性。已知GC要在机体发生作用还要通过一系列的作用过程,其中GC与其受体的结合是GC作用于靶器官的第一步。因此,要想全面了解GC的作用,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Iucocorticoid Receptor,GCR)是非常必要的。迄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