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目标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法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对法学的教育目标进行反思,分析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法学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践化、学生职业化相结合,确立实践性法学教学的重要地位。我国法学教育应当培养具有法律知识,并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法律职业者为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提出实践性法律教学应当成为法学本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吴海岸 《科教文汇》2011,(13):55-56
现代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培养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并具备法律专门技能的实践性人才为目标。鉴于行政法学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规范性与程序性的统一等特点,我们展开在行政法实践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尝试。在具体操作中,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综合应用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立立体互动式的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法律人肩负着捍卫社会正义和保障人权的重任。法律伦理教育是大学法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当前高校法学教育忽视了法律对人终极关怀的法律伦理教育,未将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理念放在首位。针对法学教育中法律伦理教育的弱势现状,最根本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强化法律伦理教育。具体来说,必须正确树立法律伦理教育目标,完善法律伦理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法学教育的研究以及跟踪调查中发现,法学专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法律秩序、社会道德及正义的价值体现。在我国法学专业的教育中,法学道德危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法学教育发展以及法律秩序的关键。从我国法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和论述了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与重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证主义法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法律秩序始终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中,法学中正义问题的探索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法学需要从司法、立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中,不断对传统正义观念进行修订,从而形成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正义理论,用以指导法学领域相互冲突的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反腐的视角,对网络正义诉求责任伦理的建构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对网络正义诉求的主体性状况进行伦理审视,深入剖析了网络诉求主体的"自我"与"失自我"、"个性化"与"失个性化"的双重性特质,提出必须要建构一套正当、公正并具有前瞻性的伦理规范和相关制度,以明确规约网络正义诉求主体的诸多责任;其次,指出网络正义诉求的前瞻性责任本质是自律,它通过诉求主体个人内在的良心道德心理机制将网络反腐行为诉诸理性,并转化为社会至善的道德需要;再次,从分析网络诉求主体对正义表达的自由和责任关系认识的偏差入手,指出真正的自由必须承担相应的过程责任和事后责任;最后,提出了建构网络正义诉求的责任伦理,即前瞻性责任、过程责任和事后责任统一的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文章从传统教师的角色解析出发,阐述了新时代社会对于教师角色多元的要求,论述了教师在自我、学校、社会等层面角色的特殊性,为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及时调整,适应新时代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角度看,师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准则,他凝聚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角色像一面镜子,让教师发现自己;角色也是认同与欲望的投射,不自觉地透露出内在的向往;角色同时也是别人看待我们的印象,坚守师德规范有利于透过别人的眼睛,我们渐渐在别人的期待下塑造自我.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出发,阐述科学构建师德规范方面的建议,从而达到提供一种人际互动的集体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存在重教师使用轻教师培训,教师职业成长重视度低的问题,本文以对河北省七所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为基础,从丰满教师能力的路径、提升教师素养的主线、激励教师能动的制度三方面提升教师职业满意度,完善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成长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田芳芳 《科教文汇》2007,(7S):15-16
从社会学角度看,师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准则,他凝聚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角色像一面镜子,让教师发现自己;角色也是认同与欲望的投射,不自觉地透露出内在的向往;角色同时也是别人看待我们的印象,坚守师德规范有利于透过别人的眼睛,我们渐渐在别人的期待下塑造自我。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出发,阐述科学构建师德规范方面的建议,从而达到提供一种人际互动的集体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杜群 《资源科学》2018,40(9):1878-1889
森林的法律概念是森林立法和司法的核心,也是中国建设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本文系统并细致考察了中国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与执法解释和法律学说关于森林的法律定义,发现其存在两个层次的表达方式,即以宪法、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级森林定义体系,和以林业部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而形成的二级森林定义体系。笔者进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的森林法律定义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上,森林定义的法律文本位阶较低,正式法律规范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实质上,现行森林法律定义缺乏对森林生态价值的关注和涵摄,现行森林立法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导致森林资源、林地和林木的法律保护在主体和权利义务上的虚化。目前,中国森林立法已从森林产业法向森林资源法、森林保护法转变,因此在《森林法》修改时应当增强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取向,构建一个价值多元的森林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12.
关于董事的法律地位,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学者各持不同的观点。事实上,无论代理说、信托说、委任说还是法定关系说等都不能清晰、合理地解释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对董事法律地位的分析应当与董事的定义联系起来,将其区分为作为机关的董事和作为机关任职人的董事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任是一个国家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要素,信任的养成赋予个人一定的道德义务,但道德原则约束力通过法律规则得以实现。本文以信托法的演进为视角,明晰"信任"是信托法的固有要素,追溯信托制度从纯粹对"人"的信任至对"制度"信任的嬗变根源,确认信托制度促进社会信任关系形成的事实。审视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三个维度,得出的结论是,法律不啻为化解社会信任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世界各国都对高等教育进行高度的关注,对于高校教师的各种法律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渐深入,因此高校教师的权益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甚至社会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对于高校教师的权益保护问题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不断深入研究的,而且是随着教师聘任制全面实行后才开始大规模开展的。本文表述了高校教师在现代法律框架下权益的保障制度,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创新法制体系在高校教师权益保障中的必要性:第一,法律地位决定了维护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必要性;第二,当下的教育环境也突显了创新高校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图书馆界违法侵权事件层出不穷,纷争不断。究其原因,不仅有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因素,更表露出来我国图书馆法律体系的缺失和不足。面对复杂的法律纠纷,重点应该放在图书馆法律体系的建设理念上。从权利思维方式的视阈研究图书馆法律体系建立问题,可以从法律规范文本之外的视角更全面的地考量我国图书馆法律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指导意义。只有正视图书馆权利,才能够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降低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专利法律制度因其伦理性价值取向获得了一定的正当性基础,它体现了法律制度在现实条件下的实然性选择.对药品专利权与社会需求矛盾所引发药品专利保护合理定位的思考,应当放在法的应然与实然的不同层面,并通过最终的伦理应然性考量得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廉睿  孙蕾 《情报杂志》2021,(1):79-83,61
[目的/意义]在情报法治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软硬兼备”的特殊现象,所谓“软”,即“软法性条款”;所谓“硬”,即“硬法性条款”。由于“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具有效力上的互补性,因此,以“软法性条款”为切入视角,有利于透析《情报法》的内在构成要素,并为未来语境下的情报法治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过程]运用“连接词”分析和语义分析,可以识别出《情报法》中的“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结果/结论]“软法性条款”和“半软法性条款”广泛分布于《情报法》中,且占比分别为84.4%和3.1%。在立法层面,应拓展“软法性条款”与“硬法性条款”的有机转化模式;在执法层面,应建立“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的双重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法律规范缺失非常严重,而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法律规范必须要弄清楚几个基本定位: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在立法依据上的定位、在调整对象上的定位、在监管部门上的定位;必须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建立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用户权益行政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起源于德国的信赖保护原则,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其他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承认,从而使得信赖保护原则成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行政法治中有重要价值,是我国构建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之必需。尽管信赖保护原则之理念逐步获得共识,但规范相对薄弱。理念与规范之间的差距与博弈亦非常明显。随着司法实践和行政法治的推进,理论需要进行深度探索,规范内容也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信法律制度,其中重点是电信管制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电信改革的进程。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电信管制法律成为我国电信业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对电信管制法律、电信管制法律关系进行了界定,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电信管制法律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作者从完备电信管制法律体系、建立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和健全电信管制法律制度的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电信管制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