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以吉登斯、罗伯逊、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左翼思想家分别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 ,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评析。他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全球化概念 ,强调全球化是现代性未完成的事业 ,并对全球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民族国家 ,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民族国家过时论”。  相似文献   

2.
责任政治要求政府对法律负责,构建责任政府是责任政治的核心。当前实现责任政治面临着现实的障碍——利益政治的困局。如何走出利益政治,过渡到责任政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逐步实现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相似文献   

3.
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责任具有安全、正义、自由、民主等四个维度。文章分析了当前政府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即建立责任政府,培育政府责任观念;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健全政府责任监督体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职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调停满汉畛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汉矛盾始终是支配晚清政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晚清重臣张之洞鉴于满汉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重局面,从稳定满清王朝统治基础出发,呼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满汉矛盾,尽早将化解满汉畛域问题纳入政治改革纲领。但是,由于皇族擅权、亲贵用事,满汉矛盾不见消解,反而日益尖锐,国事不堪收拾,终至崩溃。张之洞虽身为枢辅重臣,眼见亲贵并出,国事日非,却在专制体制的钳制下谏诤无效,一筹莫展,最终忧郁抱憾而卒。满汉畛域对于晚清政局的演变和张之洞的政治生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市为例,探讨以民办化为主的学前社会公共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民办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潜力有限;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对社会公共机构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的财政责任、师资建设的责任、监管服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为政以德"中,"德"具有崇高的道德、无为的智慧、坦荡的勇气三种品格,而不仅仅指"道德"。"为政以德"的对象是官员而非百姓,这句话也不是主张"德治"的落后理念,而是关于政治道德运行规律的先进理念。"为政以德"提出了对政府的高尚之道德、无为之智慧、公开之勇气的三重要求,这三条正是评判现代政府合法性的标准。"为政以德"虽然提出了两千多年,但不是古董,而是极具现代性,其现代性的意义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能被挖掘出来,显示了孔子政治哲学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企业、学校、政府应采取多方合作办学的方法,使各方责任共担,获益共赢。合作办学具有多种模式,其中有一种新型的模式被讨论与成功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多方合作办学模式具有规范性、现代性的特点,获得了多方认同。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责任一直是公共行政领域中探讨的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政府责任重新得到诠释,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引导了政府责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更加体现了公民权,民主价值,公共利益最大化等的特质,同时也要求对政府责任伦理建立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9.
满语作为有清一代的国语。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经历了其产生、发展、繁荣以及衰微的过程。以民族融合为立足点,对其中的满汉杂居、满汉通婚以及满汉文化融合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满语衰微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华玲 《职教论坛》2014,(10):72-76
责任政府是责、权、利的统一。政府不但是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利益的协调者,我国法律不但赋予了政府分配职业教育经费的"公权力",还规定了政府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但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出现政府投资责任转嫁、政策效度衰变、社会资金引导责任缺位等责任逃避现象。我们需要通过按照"责任先置与责任分置"的组织逻辑确定各级政府的责任担当,以公众满意度为标准建立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勘定政府的权力与责任边界建立政府问责机制等途径来理顺政府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不少女性参政议政,这主要表现在:不仅有作为皇室成员的皇后太后参与朝政;官僚家庭女性也积极参与政事,议论时政;甚至连平民女性也勇敢地关注和评议着政治。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当时特殊的经济政治背景有密切关系。首先,两汉女性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地位,具有参政议政的基本前提;其次,西汉政府对女性参政所持的较宽容的态度及当时思想上一定程度的自由都为女性参政议政提供了可能;至东汉时期,皇帝的早逝和政局的多样性也在客观上给女性参与时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皇太极统治时期,汉官得到充分的任用,他们在清初的政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清政权建立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他们帮助皇太极加强君权,限制诸王的权力,健全统治机构,完善国家机器,树立皇太极的帝王心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满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能够迅速地封建化,并且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相似文献   

13.
清末最后三年,载沣采取集权政策,将中央和地方权力收归到自己及其亲信手中,从而引发清廷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这场政争的性质不是单纯的满汉之争,而是对清末预备立宪领导权的争夺,是预备立宪的缓进和急进之争。政争对清末宪政运动的进程和清朝的灭亡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处壮族聚居中心的龙州,其众多的祠庙虽反映出一定的壮族文化特色,但汉族文化的影响和中央政府的政治活动在其祠庙的发展中的作用更明显,体现出龙州祠庙文化壮汉杂合、政治导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力克 《教学与研究》2004,11(11):52-58
政治的经济周期是指由政治过程引发的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是理性的规划者,政府的任务就是消除经济波动的因素。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者把政府看成是经济中的一个内生变量,政府中的决策者不是独立于政策之外的。为了能当选,政治家会操纵宏观经济政策最大化其当选的概率,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6.
韩非政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的进步性,深刺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基础。作为政论散文的成熟形式,韩非藏论取得多方面文学成就,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对汉代太学进行分析,认为作为当时最高官办学府的太学有三大政治作用:(一)从产生的政治目的上来看,太学是为了招纳贤才、独尊儒术;(二)从客观影响上来看它又成为汉代平民力量得以仕进之新途径;(三)对于在野知识分子来说它还是陈述政见,探讨政治得失的平台.通过分析汉代太学在政治上的作用对我们当今在发展高等教育中正确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11辛亥风暴下的成都满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成都旗人问题的解决有别与其他省市,这是在成都当时特有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汉满两族领导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汝颍大族是东汉初年开始形成的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集团,是曹魏政治中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汝颍大族的支持和贡献对曹魏的强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汝颍大族的第二代,这股政治力量却站在了曹魏政权的对立面,并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政治取向,这与汝颍大族中的个人利益、宗族利益乃至集团利益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北魏拓跋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在中原长久立足,北魏的统治者推行了汉化政策。在汉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汉族士人,太原士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山西地区是北魏统治的重要区域,并州平定后,太原士人陆续参与到了北魏政权中。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发现这些士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世居太原的,另一类是从其他政权投靠北魏的。他们通过学术、家世背景等方式进入到北魏政权中,在中央、地方担任要职并声绩显著。他们凭借渊博的学术功底和政治才能受到统治者的器重,他们为北魏的汉化积极努力,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