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说”广泛应用在各种文艺形式之中。尤其是在文艺广播中,如舞台戏剧(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录音剪辑、电影录音剪辑、广播文艺晚会、文艺专题节目等,更离不开它。“解说”在广播戏曲的剧本布局中,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下面我们就广播戏曲“解说”的产生及功能、形式及运用、人称及语音等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电影录音剪辑的解说稿,不是文艺作品,可是它的写作却需用形象思维。搞文艺广播的同志常说,编制电影录音剪辑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所谓“创造性的劳动”,在很大成分上,就是编辑展开积极活跃的形象思维进行解说稿的写作。我以为,认清这一点,对于文艺广播编辑按照美的规律编制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新颖别致的文艺广播节目形式。它以电影录音为基本素材,把电影声音部分同电台的解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原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人“听起来”别有风味。一部好的电影录音剪辑,不仅能吸引尚未看过原片的听众,而且可以激起已经看过原片人的品味和欣尝兴趣,这种节目形式是很有可为的。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同是录音剪辑,与电影相比,戏曲就逊色多了。对于编辑来说,写一篇电影录音剪辑稿很可施展笔力,因而感到有创造;而写戏曲录音剪辑稿却倍受舞台章法的约束,没有办法,只好将录音切割那么几大块,插进几句连接词;制作上若再不大高明,戏是戏、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本电影录音剪辑解说集《风景旧曾谙》,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是南通人民广播电台通联部主任应美珍。应美珍同志在电台文艺部工作期间制作了大量电影录音剪辑,其中许多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这本书收集的,是她  相似文献   

6.
黄沫 《记者摇篮》2009,(6):88-88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巾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剪辑风格紧跟编导意图。每个电视节目剪辑前,首先要确立其剪辑风格。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节目编导们的构思、拍摄、制作风格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电影、话剧都是综合艺术。它们叙述故事,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演员的形体动作,又有舞台的灯光布景;既有摄影机的运动,又有蒙太奇的变化。体现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综合运用。而将电影、话剧的实况录音拿到电台来播出,就只能借助录音原版所提供的对话、音乐、音响等诸种听觉形象来感染听众了。如果将电影、话剧的实况录音拿到电台,一字不改地照样播出,这样“忠于”原作的结果,就会使听众陷入闭着眼睛看电影的莫名其妙的境地;反之,如果忠于广播,也就是注意录音剪辑的广播化,那就难免要对原作——即电影、话剧的录  相似文献   

8.
解说中议论的出现,已经引起广大听众的极大兴趣。对于那发人深思、妙趣横生的议论,听众无不交口称道。议论,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它在电影剪辑中具有何等的意义?其规律如何?本文企图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时下,去电影院里看场电影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但在广播里听电影录音剪辑却成了奢侈的享受,对于很多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段久违的译制片情节。这源于我们都从收音机里感受过乔榛、丁建华、童自荣等富有魅力、洋味十足的声音,《佐罗》、《追捕》、《爱情的故事》等影片我们都是先听后看的。在艺术家们创造的优雅氛围里徜徉,那一句句动听的话语还在脑海中萦绕,可如今,收音机里已经难觅"电影录音剪辑"的踪影,为什么各家电台都纷纷放弃了影视类的节目呢,当然,这里的原因很多,比如涉及电影的版权问题、获取电影录音的渠道问题、收听习惯等等。现在电台的文  相似文献   

10.
正晚上发现这部名为《致电影的一封情书》的视频短片时,我真的很激动。7分7秒的片子,一共融合了270多部电影的300多个镜头,而且剪辑得还是那么流畅。干这事的,是一位网名叫作@握不住的灵魂的小伙子。他是哈尔滨一所商校的学生。大学期间最大的哺好就是看电影。"四年,两干部。"他这样兑。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年五百部。也就是说,不管风吹雨打,周末还是过年,这四年平均每天都要看1.369部。一部电影时长大体是2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他都会花2.738个小时,看电影!他于2013年毕业前夕制作上述短片。他在向电影致敬,更是向自己的坚持  相似文献   

11.
电影录音剪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也是深受我国听众欢迎的广播节目。它取材于影片的声带,经过电台编、播、录等几道工序,把影片这一综合艺术的产物转化为供听众收听的广播节目。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每年制作电影录音剪辑数以百计,听众人数更是难以计算,但是,对电影录音剪辑的评论却寥寥无几,这种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之间的“比例失调”,影响了电影录音剪辑制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提倡对电影录音剪辑从银幕到广播的成  相似文献   

12.
李轶 《新闻传播》2012,(6):220+222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完整过程,其中包括:节目的策划、节目的构思、采集素材、拍摄画面、进行剪辑、特效制作、配音解说、字幕显示制作等各个程序,而剪辑是电视节目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剪辑工作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在节目制作后期,无论是剪辑点和剪辑节奏,还是剪辑情绪和动作,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和人们的思维习惯。为了节目制作的画面具有衔接通畅性,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电影、电视预告片的剪辑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告片的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一部影视预告片的剪辑并不是简单的按分镜头进行组接,它的剪辑技巧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兴趣与欲望,剪辑得好可以深深地吸引观众,更好地完成影片的宣传作用,否则就会显得死气沉沉。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文艺声音艺术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只诉诸人们的听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①广义的广播文艺;无线广播电台和有线广播站播出的、供听众收听的文学艺术节目的总称。包括音乐、戏曲、曲艺、文学、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话剧录音剪辑和各种综合文艺节目等。  相似文献   

15.
戏曲电影是电影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它既包含了电影视听的本质,也容纳了戏曲程式化的模式。河南戏曲电影在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同时,也从题材、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传承了中原文化特质。河南戏曲电影与中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中原文化影响了河南戏曲电影,河南戏曲电影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一种唱念做打诸般表现手段高度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观众是凭藉视觉和听觉来欣赏的。将舞台戏曲改造成为戏曲录音剪辑,首先意味着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一定程度的淡化,人们的欣赏方式也将作相应的改变。这是同一作品从视听艺术转化为纯听觉艺术时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现象。文艺编辑在制作录音剪辑时,要按照舞台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不同欣赏规律和欣赏特点,对原作品进  相似文献   

17.
田丹 《记者摇篮》2009,(10):60-60
剪辑是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剪辑艺术手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文章以电影《夏洛特烦恼》为例,分析了蒙太奇剪辑手法在电影当中的运用,并详细阐述了音乐与剪辑艺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中,由于其情节、人物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在导演完成分镜头剧本后,将作品中描述并表现人与物在运动过程的时候,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就获得一种叙事功能——讲述故事。什么叫蒙太奇?它来自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即将个别材料根据总体计划装配组合。在影视艺术中简称就是剪辑。在学术上蒙太奇大体分为哪几类,尚无定论,但是最主要的应该包括叙事、思维、表现、节奏等等。当我们的观众在欣赏一部纪录片作品时,感觉第一是它的真实性,第二就是它的可看性。什么样的作品观众喜欢看呢?纪录片又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