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界新闻     
方华全国百余名青年记者奔赴西部采访  “中国百名青年记者西部行”的第五批记者分团10余名记者日前赴新疆采访。据了解,全国100多家新闻单位的150多名记者将分12批参加由中国记协策划组织的此次大型采访调研活动。截至目前,前四批80多名记者采访已基本结束。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1月份。  为了配合党中央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中国记协于今年年初策划了此次活动,目的是让青年记者深入到我国老少边穷地区采访锻炼,了解基层,了解生活,经受考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  相似文献   

2.
不少新闻单位都以各种形式安排青年同志下基层锻炼。上海法制报记者凌云锻炼的地方有些独特:到劳改农场当管教队长。本期发表他的体会文章,记述了记者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社会中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3.
青年新闻工作者岗位话成才──新华社青年干部理论学习班编辑记者恳谈录本刊记者文璐,翟跃文,皮钧写在前面的话:新闻工作是一项年轻人的事业。如今,80年代以后上岗的青年从业人员已成为我国新闻队伍的主体和骨干,青年新闻工作者怎样在工作岗位上尽快锻炼成长;怎样...  相似文献   

4.
2004年8月,《三峡商报》实施了一项颇有创意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青年记者到宜昌市中心城区的街办、社区挂职锻炼。试行一年多来,首批进入社区挂职的18名记者,不仅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做了一些工作,融洽了报纸和市民的关系,提升了报纸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快速提升了青年记者的新闻业务工作能力,使《三峡商报》这张市民生活类报纸的新闻更加鲜活、服务更加贴近,信息更加有用,探索了一条报纸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张向宇 《军事记者》2010,(11):69-70
从大西北农村一名青年到一名解放军士兵;从贺兰山深处一名战士报道员成长为一名新闻干事:从一名部队基层宣传干部成为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驻武警记者站的记者;从一名军事记者再到北京市林业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兼《绿化与生活》杂志副总编辑,他的成长足迹给人启迪。日前,当笔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的首都绿化委员会机关采访谷伟学时,他深情地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是新闻工作岗位锻炼、造就了我。”  相似文献   

6.
湖北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有选派青年记者下驻站的贯例。2009年6月起,该集团再次选派青年记者到13个县、市、区驻站,驻站记者同时在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挂职。  相似文献   

7.
9月19日,山东省记协组织山东24家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赴枣庄革命老区走基层蹲点调研。出发之前,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在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强调: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接地气才能有  相似文献   

8.
作为记者,我觉得挂职对我启发最大的,还是如何做好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9.
加强新闻队伍整体建设,尤其是提高青年编辑记者素质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属各新闻单位长期关注并努力付诸实施的重要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记者队伍迅速膨胀,大批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担负着较为繁重的采访任务,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加强对他们的锻炼和培养,关系到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新闻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0.
张建业 《今传媒》2012,(5):110-111
自中央五部委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以来,郑州电视台就在两档新闻栏目中推出的《记者走基层》专栏,"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短、新、实"才能为新闻报道添"魅力","走转改",正是提升新闻品质的好办法,在实践中让年青记者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1.
童颖骏 《新闻实践》2011,(10):26-27
为进一步深化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在实践中培养采编队伍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今年3月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完善年轻干部基层挂职制度,首批委派3位新提任的中层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为期一年。十分有幸,我成为其中一员,在慈溪市委宣传部挂职担任副部长。除了解宣传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运作规律外,我将更多宝贵的挂职时间用在走村入户、倾听民声上,对基层民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了解,也在更多元的维度中实践着“走转改”。  相似文献   

12.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在我们新闻队伍中,走来了一批又一批有作为的年轻人,他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经历着改革开放的风雨,在不断地发展壮大,锻炼提高.在纪念“五四”青年节73周年之际,我们特请省会的几位青年记者谈谈他们在成才之路上的体会。今后,我们将设立“青年记者笔谈”栏目,欢迎青年记者在这块园地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丁伟 《东南传播》2016,(9):140-14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台长、总编到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价值、有影响的好作品,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走基层,是新闻媒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锻炼新闻队伍,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闻人的重要手段;是孕育优秀新闻作品,提升新闻影响力、生命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从走基层走出新视角、走基层讲出好故事、走基层提高新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走基层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传媒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化,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就要加强对人才,特 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锻炼和磨砺。为此,本刊特开辟“成才磨砺”专栏,刊登传媒从业人员到基层锻炼的感受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作为与基层最接近的地市报,在"走、转、改"中承载着百姓更多的期待。如何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克服可能出现的疲惫状态,把地市报联系群众、深入基层的传统发扬光大?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把"走、转、改"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必经之路,让基层意识、群众理念融入编辑记者的血液并成为价值理念,使编辑记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走、转、改"常态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锻炼记者,要敢于起用年轻记者,在压担子中促其快速成长,培养意志力;要鼓励、督促年轻记者多走基层,培养他们发现新闻的能力;要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优势,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6.
为激励年轻记者编辑锐意创新,大众日报编辑部最近设立了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奖励大众日报青年记者编辑的优秀创新作品和与新闻有关的活动.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为期五年,资金出自大众日报特派记者所获的奖金;诸城市去年设立"大舜文化奖",大众日报特派记者采写的消息<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获得一等奖,获奖记者把奖金作为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资金,以激励青年记者编辑积极投身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新闻界前辈说过:“记者是采购员,出门就是跌一把跤,也要捧起一坯土。”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青年新闻工作者,在2011年全国新闻系统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笔者和新闻界同行一样,积极响应号召,在做好日常时政新闻的同时,尽可能更深入地走下去,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群众的现况,更好地了解基层的所求,以使党报记者采...  相似文献   

18.
岳婷婷  保战 《新闻窗》2009,(2):52-54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记者加入到新闻队伍中。青年记者思想活跃、热情高、行动快、冲劲足,为新闻队伍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也有一些青年记者因缺乏工作经验而不慎误闯“职业法律雷区”,不仅自己吃了官司,也给供职的媒体增添了麻烦,特别是这种情况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那么,当前记者所面临的“职业法律雷区”究竟在哪里?作为青年记者,如何免踏“职业法律雷区”,避免新闻侵权,做好新闻工作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青年记者新闻侵权的案例做了认真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从1985年走上新闻工作岗位至今,深感需要多参加战役性报道的磨砺,这有助于青年记者各方面素质的迅速提高。 目前,《新疆日报》各编辑部青年采编人员占50%以上。如何加快这批年轻人的成才步伐,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呢?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吸收青年记者参加战役性报道锻炼,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曾参加过几次战役性报道活动,体会颇深。  相似文献   

20.
王一 《新闻界》2002,(3):62
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基层通讯员锻炼成长为专业新闻记者甚至颇有成就的知名记者是不胜枚举的。但也有许多通讯员身在基层,反而感到可以写的新闻越来越少,常有无米下锅的困惑。这种困惑其实多半是由于缺乏新闻敏感造成的。新闻敏感又叫新闻嗅觉或新闻感,是优秀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曾讲过:“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