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颂扬侠义,表现、褒扬了先秦古侠和司马迁所归纳推崇的侠义精神、侠义伦理。《三国演义》中的侠义内容来源于史书记载、民间传说及作者的加工虚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侠文化历经千年流变,最终只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情形在近代发生了巨大转变,近代社会的特殊性激发了民众对于侠的渴望与侠义精神的重新发掘,而动荡的环境与法律约束力的减弱也给了侠以重生的空间,有着侠义精神与全新思想的新一代侠客就此登上历史舞台。陈去病改编的《莽男儿》中所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通过他又可以看到近代风气与传统侠文化交融与流变之下一段特殊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中的部分文字。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悠久的侠文化为背景来观照书中的侠客纵横江湖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学生定能在阅读中深化对侠客与侠义精神的理解,提升阅读武侠小说的审美品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秦时明月》以秦朝为时代背景,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武侠”和“动漫”两个元素之中,通过动画形式的武侠作品,着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内涵的“侠文化”主题,从而引发观众对于“侠文化”与“侠义精神”的正确理解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史书上和文学作品中记载的"侠"往往与现代人头脑中的"侠"是有一定的偏差。事实上"侠"既具有正义的一面,亦有非正义的一面。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中的"侠"也是形形色色的,既涵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侠,同时又书写了具有侠义精神的"异"侠。"异"侠有花妖鬼魅幻化成人的"侠"和不能幻化成人具有侠义精神的动物构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聊斋志异》的侠形象,归类为复仇报恩型、好勇尚武型、意气豪迈的"异"侠型三大类,对后世人们解读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当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武侠电影彰显的侠义精神代表的是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关怀。《龙门飞甲》再次展示了江湖侠客快意恩仇的武侠电影之应有之义,值得关注的是电影里弥漫着的情与爱,这些有关江湖的风月故事,有情爱,也有情谊。《龙门飞甲》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使情与爱多了一份浪漫,使"侠"与"义"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构建重要的一面。侠义精神在很多层面更近于是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扩张,是诚、信、忠、勇、义等儒家思想在民众中从底层开始的实践和落实。侠义精神在中国民间,受到的更多的是儒家精神的影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从忠信、勇义、人格自由方向均有对侠义精神的体现。从《论语》的文本内容来分析《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中的部分文字。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历史悠久的传统侠文化为背景来观照书中的侠客纵横江湖的生活.那么,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武侠小说的审美品位,在阅读中深化对侠客与侠义精神的理解,而不止停留在仅仅满足欣赏紧张曲折情节的肤浅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12.
侠客形象源远流长,在先秦的古籍之中已经有了对于侠的看法的记载,在《史记》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完整、成熟的侠客形象,司马迁通过对侠客的描写肯定了侠士的一些行为,褒扬了侠义精神,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儒”之间,冲击成“侠”与“游”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辨别是非、褒贬人事的深厚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中司马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侠客形象,赞颂了他们可贵的侠义精神,唐代诗人深受其影响,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咏侠诗,对《史记》中的形象和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本文试从"侠"的形象、"侠"的精神这两点着手,分析《史记》对唐代咏侠诗的影响,并对李白的咏侠诗进行个案研究,从中解读《史记》和唐代咏侠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里的侠女形象和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相比既有传承之处,又有新变的地方。传承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侠义精神的沿袭上,如有仇必报、行侠仗义、功成身退;新变体现在侠女的范围更宽泛,并以传承子嗣为最终极的行侠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白作诗颇擅用典,《史记》作为古代典故的一大源泉,李白对之非常关注《史记》人物。裴斐先生早就关注到李白诗中有诸多《史记》人物,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史记》人物大都有明显的“士气”,这些士气大致可以归纳为侠刺之士气、国士之士气和隐士之士气三类。虽然士气不同,但共同指向的却依然是李白的功业理想。  相似文献   

17.
《夷坚志》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有许多侠义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宋金战争为背景演绎故事,塑造了女性侠、文人侠、士子侠、市井侠等类型众多的侠义之士,他们的侠举义行不局限于为市井细民打抱不平,有时涉及国家与民族利益,融入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从中可以看到,宋人的侠观念更宽泛了,侠内涵更丰富了,侠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与《紫钗记》两部戏曲。这两部剧作虽都是以《霍小玉传》为本事,但其中表达的思想却有很大不同:因科举受挫,汤显祖在《紫箫记》中流露出浓厚的佛道思想;为与社会不公作斗争,在《紫钗记》中则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两部剧作的背后,一条共同的主线是汤显祖在“至情”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历史中有很深的渊源,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主要改编自《史记·赵世家》的相关内容。纪君祥在沿袭了《赵世家》孤儿故事的主体部分基础上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行为都做了相应的改编,改编成的杂剧中程婴身上的侠义精神也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20.
纪君祥《赵氏孤儿》中表现出强烈的侠义精神,这种侠义精神与《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故事相比有了变化和发展,看似强化的背后实则是作者时代使命感的驱动而使侠义精神融入超越个人恩怨的忠义观念,使之更为崇高和纯粹,由宋入元所产生民族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宋代理学影响的文化背景是侠义精神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