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燕 《新闻实践》2005,(11):27-28
一滴水,一度电,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如果全中国13亿人都节约那么一点,就是个惊人的数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与你我每个人都相关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报更有责任营造一种倡导节约的舆论氛围。 如何使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重大主题宣传能够深入人心?这就需要报道有更强的贴近性,让读者感到可亲、可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节约理念。 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并报编委会同意,我们选择了“寻找节约之星”这一报道主线,试图在与读者的共同寻找中,发现典型,放大效应。最后,我们还举办了一台“节约之星”颁奖文艺晚会,把整个报道推向高潮。 我们的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受到省委宣传部及省有关部门的好评。回顾报道,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新载体,搭建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在报道形式上贴近读者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报道,自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2005,(8):1-1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上指出,要普遍、持久、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民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我省是资源大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主妇网     
《网络传播》2010,(4):93-93
节约,顺应时代之潮流,合乎民众之所求,是全党全民上下皆求索的、利国利民、利千秋万代的大事业。于2005年8月23日正式开通的节约网,是研究节约、浪费、效率及相关问题的综合性网站,由专家学者创办。节约网设有节约要闻、节约理论、节约之路、浪费之罪、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产品、节约方法、节约型家庭、青年节约网、节约论坛、国际、港澳台和华人华侨等26个一级栏目,35个地方频道。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图书馆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图书馆的优势及有利条件,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原则与机制,服务措施及途径,节约型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对国内关于图书馆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在当前,我们不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运用舆论力量积极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更应当把节约作为一种基本理念和判断标准,引入新闻价值体系,从深层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理念,强化人民群众的节约意识,努力使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孙泽新 《传媒观察》2005,(12):51-5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新的战略决策,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武进日报》站在全局的高度,坚持策划领先,整合宣传资源,关注整体效果.贴近基层实际,并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努力做大、做深、做优“建设节约型社会”这篇大文章,从而较好地把握了新闻舆论的引导权,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建设节约型企业。文章初步论述了如何抓好节约型企业创建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节约观;领导带头,先行节约,率先垂范,正确导向;加强管理,措施到位,小事做起;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激励先进。”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今年将继续在全国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宣传的主题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活动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进一步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教材循环使用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大环境下,教材循环使用工作虽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最终将会按照有关部门的计划如期推广下去;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与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图书馆经费不足,书刊价格一直上涨,造成文献信息资源短缺。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图书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应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并建设节约型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如何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文章就公共图书馆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约型社会",时下媒体广为宣传,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近来关注了好一阵子,却忽然发现,"建设节约型社会"这等大事,报上、电视广播上除了领导的"强调"以外,很少见过什么领导身体力行搞节约的具体报道.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设高校节约型图书馆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加快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办法:全面提高办馆效益和积极创建节约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也是新闻,按时髦的说法,称之为“观点新闻”,它同消息、通讯一样,往往题材重大的,就容易获奖。尤其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它们往往选取的是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普遍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为评论对象,或深入剖析,或针砭时弊,或释疑解惑,满足了读对重大事件新闻深刻意义的解读和渴求。有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题材的,如绥化日报的《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大有可为》;有以建立诚信、和谐社会为题材的,如开封日报的《打造诚信城市》、井冈山报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材的,如新乡日报的《建设新农村切忌片面性》;有以反映农村深刻变革、农民大规模打工为题材的,如临汾日报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叫好》;有以反映重大先进典型为题材的,如青岛日报的《“微尘”的光芒》等等。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说是2005年新闻媒界评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此类题材中,平顶山日报的《节约,不能因小失大》拔得头筹。该针对当前存在的“节约一滴水、一滴油、  相似文献   

15.
"绿色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口号和趋向,"绿色"代表低消耗、可循环;"节约"意味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高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资金消耗和资源占用的重点单位,提倡"绿色经济"和"节约型社会",高校应该做出自身的努力和贡献。高校后勤事关水、电、气、暖等能源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高校后勤在构建"绿色节约型"高校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绿色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做出努力。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建设"绿色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提出了构建"绿色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的办法,希望能够对高校后勤管理作出新的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温家宝总理4月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还专门发出了《通知》。可以看出,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而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紧迫性、指导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  相似文献   

17.
郝建军 《信息系统工程》2011,(9):17+22-17,22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大量使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网络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一些行业。给这些行业的发展节省了很多的成本,同时在工作效率上大大提高,处理的事情更加公平公正。同时无线网络和有限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成本低使用灵活,与当今的创建节约型小康社会也很吻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进一步巩固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各高校都在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建档案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将影响到节约型校园建设,本文着重讨论节约型校园建设与基建档案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个节约型社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中央政府提出这个理念,深得民心。然而,共同的理念容易树立.共同的行动却不容易达成.因为怎样才算节约,政府与百姓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政府提倡要节约水电气.老百姓却并不十分在意。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比比皆是;相反,政府并未提倡节约黄金宝石.老百姓却十分抠门.买一克也要货比三家.锱铢必较。为什么政府与老百姓在节约的方向上会有这样的差异?这个社会到底是要节约水电气还是要节约黄金宝石?  相似文献   

20.
创建节约型高校图书馆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桂兰 《图书馆界》2010,(1):41-42,72
本文概述了节约型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并从节约成本、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建设节约型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