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魏猛克同志。魏老是三十年代左联的盟员,并与鲁迅、郭沫若这两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文学奠基人有过几年的接触和交往。现在,魏老已经年近七十,是为数不多的至今健在的左联老战士之一。在访问中,我们聆听了他关于左联特别是鲁迅和郭沫若的许多珍贵回忆。一九三三年夏,魏猛克同志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不久,经叶紫同志(原华中美术学  相似文献   

2.
上面是郭沫若同志1958年3月16日为本刊题词的手稿,曾刊登于本刊1958年4月号.这个题词在当前对我们仍具有指导意义,故重新发表,并借以表示我们对郭沫若同志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七年夏,郭沫若先生毅然冒着生命危险,躲过警察和宪兵的监视,抛妻别子秘密地回到祖国。当时,具体帮助郭老回国的是画家钱瘦铁和金祖同两人。许多研究郭沫若的同志很想知道金祖同其人和郭沫若先生从日本回国的具体经过。下面,我先简单介绍金祖同这个人,  相似文献   

4.
《文艺报》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发表了郭沫若同志作于一九七○年的《读诗札记四则》,其中第四则是评论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的。郭沫若同志认为,这首诗中的“形夭无千岁”校改为“刑天舞干戚”是不对的,因为陶渊明十分尊崇上帝,不可能为英勇反抗上帝的刑天唱颂歌。本文不准备讨论这句诗的校改问题,只对郭沫若同志在这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自从郭沬若、翦伯赞两位同志提出替曹操翻案问题后,各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学术研究和讨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最近郭沫若同志在"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接着又提出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问题的讨论,将因此而再深入一层,是令人欣喜的事.郭沫若同志说:"评定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以他所处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自从1959年郭沫若、翦伯赞二同志发表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先后很多关于曹操评价的讨论。大部分对曹操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给以肯定。1981年第2期《江淮论坛》发表了李则纲的遗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郭沫若虽以诗人著称,而其散文创作也极有成绩。与发表新诗差不多同时,郭沫若也开始发表散文,终其一生,从抒情散文到叙事散文,从短小精悍的杂感到宏篇巨制的回忆录,数量之多,不仅在郭沫若自身的创作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就是在我国现代作家中也是不多见的。与诗歌、历史剧一样,郭沫若的散文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关于这一点,徐迟同志曾指出:“郭老的散文,气势浩荡,而浩荡之中,又不失其清丽和缠绵。我们的散文中,有一种缠绵的风格,郭老是其首创者。但细看时缠绵得很,吟味起来却感到境界甚高,但也有着和我们当代的历史不可分割的特点。”(《说散文》,《长江文艺》1962年第4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八四年第十期发表的戴文翰同志来信《应关心中小学教师的入党、工作和生活问题》,引起了洱源县委、政府的重视。他们针对洱源县一中教师入党难,师生吃水用水紧张,照明条件差,入女厕所排长队等问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朱受群同志就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问题,写信请教杭州大学孙席珍教授。孙教授于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给朱受群同志复了信,并附言:“您对于这个问题如有兴趣,可将此信连同您的来信一并在贵校学报上发表。”现将这两封信发表,供研究者参考。孙教授在信中提出的关于对旧资料应细加审慎的观点,是治学经验之谈,对其它学科的研究亦可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中说:“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为了更好地学习郭沫若的革命精神和他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认识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郭沫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郭沫若前期思想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兴致勃勃地读完孙席珍、朱受群两位同志《关于郭老任北伐军“总政”副主任的通信》(见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对朱受群同志就一九二七年汉口《民国日报》刊载的一则“本报特讯”,提出为什么到这时才宣布以“郭沫若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问题,觉得颇有启发。我心中也曾存有这个疑团,现在经过孙席珍同志的分析和推断,促使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这里不妨摆点事实谈谈个人看法,究竟是耶非耶,尚祈孙席珍、朱受群等同志指教。  相似文献   

12.
从"郭大哥"、"郭师傅",到"郭大爷",人们对他的称呼有很多种;从"郭大傻"、"郭大侠",到"郭大使",他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从"铁山楷模"、"爱心使者",到"雷锋传人",他的事迹在一代一代人中传递。郭明义,入党30年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13.
瑞金第一中学原名绵江中学,创办于1923年,现有18个高中班,18个初中班,2200多名学生,140多位教职工。 瑞金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27年8月26日“八一”起义部队南下广东路经瑞金时,她的领导机关——前委会设在这里;不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郭沫若、彭泽民在这里宣誓入党;中共瑞金县第一支部在这里诞生;1931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瑞金县第三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今天这里的建筑群是1986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中央直拨巨款而兴建起来,不仅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4.
1963年元月,郭沫若同志在他写给毛泽东同志的《满江红》中,对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作了高度评价:“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郭沫若同志这个评价当然着重指的是毛泽东文章的政治作用。但我认为从文章写作角度来说,它们的确也是堪称典范,值得总结和学习的。从写作角度看,毛泽东的政论文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5.
一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影响最大的杰出诗人。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中指出:“早在‘五四’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诗歌运动的奠基者。”邓小平同志所指的就是郭沫若的《女神》。  相似文献   

16.
不可随便     
相传,我国的大文豪郭沫若爷爷对散漫随便的习气十分反感。一次郭爷爷回家乡,一个平时作风散漫懒惰的乡亲向郭爷爷讨墨宝,郭爷爷问他要写什么,他漫不经心地说:“随便。”郭爷爷眉头一皱,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先郭沫若2年谢世。郭对周深切的哀思和怀念,无止无垠。郭逝世4个月前,在极度衰微中还念念不忘周的情谊,奋力将平生的敬意凝聚成诗8行,纪念周的80诞辰。  相似文献   

18.
我院图书馆资料组和中文系资料室合编的《郭沫若研究资料》上册,业已在郭沫若同志逝世一周年前夕印就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集子是为配合文科院校郭沫若作品的教学和研究而编的,分上下二册。上册共32万字,分三辑:第一辑为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等同志论郭沫若,以及他们与郭沫若同志的通信、诗词唱和;第二辑为解放前后对郭沫若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评论文章;第三辑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和戏剧创作经验谈。收辑  相似文献   

19.
裴伟 《文教资料》2001,(4):143-145
壬水庚金龙虎斗, 郭聋陈瞽马牛风。 这是一副谐趣而又含意深刻的对联,牵涉两位“史学巨人”——郭沫若和陈寅恪。从字面解,联语将陈、郭生年、属相及对应的干支五行都嵌于其中;陈1890(庚寅)年生,属虎,庚为金;郭1892(壬辰)年生,属龙。再者,郭听力极弱(聋),陈晚年目盲(瞽),对仗工巧。特别是后三字用俗语作对,令人回味。 关于这副谐联的写作时间情况见于陆键东著《陈寅恪最后的20年(1949——1969)》(三联书店出版)称据郭氏秘书王廷芳等回忆,是郭在寒暄中,当即吟了一副对子给陈,这个对子《郭沫若…  相似文献   

20.
<正>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针对一些党员,身在党内而思想却还停留在党外,带着原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进入党内来的状况,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提出了“思想入党”的著名论述。毛泽东同志尖锐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人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毛泽东同志提出思想入党,就是要实现全体党员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布尔什维克化。“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毛泽东同志认为:“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