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加上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的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我国土建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土建类毕业生中出现的对严峻就业形势认识与估计不足、虚荣攀比、悲观消极、自卑、屈就等不良就业心态,提出了土建类毕业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全面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主动出击,学会面对挫折,才能成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针对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研究,首创了"龙凤计划"——就业导向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平台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为广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9所高校542名在校和新近毕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沟通能力、应对变化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责任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抓住机遇能力等10项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高校对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但与学生的期望尚有一定的距离。高校可采取提高对培养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了解对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等优化措施来提升培养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法科大学生就业难更为突出,这已引起高校以及法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尽管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但一些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先天营养不良"也是导致就业难的"病因"之一。对此,高校开展对法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在校培养教育,这是提高法科大学生就业率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即:构建和完善一套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落实两个支撑和实施三项制度,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李庆文  李毅 《广西教育》2012,(3):164-166
数据资料表明: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对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是间接的,通过提升学生感知授课质量和课外就业帮助进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并完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考核制度和多层次的激励体系是充分发挥"双师素质"教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用的积极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高校而言,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过去的三年中,作为华南农业大学06哲学2班的班主任,笔者通过"建立职业与专业的联系"、"设立职业起点"、"践行职业起点的努力"三个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对三个过程做了提纲挈领式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桥梁工程是大学交通土建类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学好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同时因大多高职学生学习起点较低,导致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而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需要在学习中加以培养。本文探讨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土建类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帆  张欣  孙宇  王悦  李楠 《职业技术》2015,(2):42-43
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是高职院校土建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核心能力。分析了高职院校土建类学生在结构识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识图能力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具体的教学过程,更好的适应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后继工作能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对提高和改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能够提高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可迁移能力,促进高校大学英语的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建类高职高专现行高等数学教材,在内容上未能贴近土建类特色,且存在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矛盾;在结构安排上标准不统一,欠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内容。对土建类高职高专数学教材的改革应贴近土建类专业特色,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特点,适度保持教材前后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增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瓶颈。高校突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就业瓶颈关键在于树立以"就业力"为核心的人才质量观,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技巧指导,提高大学生工作胜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孙留涛  李秀 《文教资料》2010,(16):222-224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地增长,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压力。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充分就业,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就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大学生涯设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我效能感、提升锤炼能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创业教育六项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民族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本科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结合本校发展特点,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任务、改革目标、改革途径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核心能力是超越职业的、影响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为此,各高校对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一直在进行不断探索。通过建立生命科学馆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作用和价值进行阐述,以期探究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制度特征有三:一是在观念制度层面被理解为国家认定产物,并经常与学科的概念混淆;二是制度选择层面有国家统一的专业目录、采用刚性的中央集权模式进行管理;三是高校内部的制度操作层面上,专业与一定的实体紧密相连。这三个特征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追求"专业对口"、高校设置专业"面向目录"、出现"贴标签"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避免这种消极影响,应正确认识专业的属性和功能;转变政府职能,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由对专业的"依赖"变为"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从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介绍了土建类课程设计的现状,阐述了目前高校土建类实践教学中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双师型”教师在土建类教学的必要性,并在课程设计选题、各类课程设计的相关性方面提出“双师型”教师在土建类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拓展校内外五大实践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的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着力培养、提高、强化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之一的创造性的写作能力,养成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此提高学生工学对接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彰显了"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认为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必须从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多元维度出发,充分阐述了大学生本身是开发的主体,高校是开发的摇篮,企业是开发的孵化器,政府是开发的后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体系,形成开发的合力,发挥开发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