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6,(2):58-62
恶搞文化是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网络文化,其借助网络技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本质上说恶搞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样式,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同时作为一种风格符号的象征,恶搞传播的是一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颠覆,表现出一种抵抗的精神。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符号学、传播学理论,从文本层面、主体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恶搞文化进行解读,探索恶搞文化表象下的一些深层次规律,通过对些深层次规律的把握,辩证的看待这种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
另一种声音:文化批判语境下的广告传播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广告已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一种社会化运行机制,应该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广告文化传播负面价值的研究是一种批判性研究,即采用整体的、多层面的角度分析广告内容,并将广告传播活动视为整体文化的表现,以研究广告内容在制作和收受上的整体社会文化关系。在文化批判的语境下解读广告,将带来广告文化生态的一次彻底重构。首先,广告文化的批判性解读制造了一种“间离效果”,使受众成为具有独立批判意识的主体。其次,广告文化的批判性解读确立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揭示出广告文化自身表象背后的操纵实质。最后,广告文化的批判性解读强化了人们的反思品性,有助于广告文化的健康发展。广告文化批判研究需要澄清一些理论误区:广告文化的批判性解读所遵循的既不是传统解释学也不是现代解释学;广告文化的批判性解读并不代表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广告文化的批判性解读并非对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否定。  相似文献   

3.
李玮 《大观周刊》2012,(41):35-36
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相、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这样一种理论有助于理解、分析与评价叙事文。叙述是一种参与文化进程的文化现象。从叙述学角度来看,大多数叙述本文的素材显示出与真实的某种同源关系,或同质性,即与“真实生活”相对应。以辛格为代表的犹太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波兰文化传统和人类面临的普遍境遇既是其深刻历史文化蕴含的具体体现,也是运用叙事理论即素材与真实的同质性对其解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6.
龚兰兰 《新闻世界》2014,(8):367-368
春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传播现象,本文在对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操演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从性别的视角解读春晚中的一些小品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功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除具有政治性、导向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反映了我国先  相似文献   

9.
编辑策划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火 《编辑之友》1999,(1):53-54
无疑,策划一词是最令编辑感到自豪、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话语。它意味着一种高度、一种气势,它昭示着编辑角色的主动性和文化权威性。解读策划,就是解读编辑文化;解读策划,就是解读编辑自己。  相似文献   

10.
项迪 《东南传播》2012,(1):68-70
美国学者约翰.菲斯克认为,电视文化产业是由"两种经济"系统构成的,它们分别是金融经济系统和文化经济系统。由于我们一度忽视了纪录片产业的金融经济系统,以至于形成了纪录片产业美学热、市场冷的局面。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深,现在有一批纪录片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陆续走上了市场化的探索道路,但我国纪录片产业的现状却还是不容乐观。笔者拟用约翰.菲斯克的"两种经济"理论来解读当前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试着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星座文化"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非主流大众文化,究其本质属于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在内地并不值得提倡,然而,近年来它在中国内地的扩散传播愈演愈烈,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认可和接受,甚至出现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星座迷恋文化现象。本文借助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对"星座文化"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吴妍  刘冰 《新闻爱好者》2011,(10):98-99
"星座文化"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非主流大众文化,究其本质属于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在内地并不值得提倡,然而,近年来它在中国内地的扩散传播愈演愈烈,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认可和接受,甚至出现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星座迷恋文化现象。本文借助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对"星座文化"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对广告商品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附加价值的传播已成为广告传播的主要内容,而广告中的文化附加值必须借助各种元素、符号才能得以表现,从本质上讲广告文化附加值的表现元素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元素,它是广告文化附加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表现形式的层面,解读广告中不同“话语”类型的文化附加值在表现形式上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4.
梁欢 《大观周刊》2012,(7):15-15,58
从商业角度来说,电影是制片商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获取利润的一种方式。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手法,电影中包含着一系列蕴含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源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产业想要在世界各国取得成功,就需要对各国的文化有深入了解以迎合各国观众的文化偏好。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对新影片--功夫熊猫2中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引入做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15.
马利红 《新闻知识》2013,(1):77-78,89
美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日益受到受众的力捧,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更加剧了美剧的跨文化传播。文章从"美剧热"现象的现状入手,剖析"美剧热"的内外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于丹现象"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于丹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热捧,与其说是于丹的成功,不如说是电视霸权的胜利。"于丹现象"是电视对传统文化资源、印刷文化领域的一次成功"收编"。  相似文献   

17.
在贵州考察水书和山林契约的过程中,两种观点引起了笔者的格外关注。一种出自当地文化界的一位朋友。他说,“锦屏的山林契约非常珍贵,对研究黔东南清代区域商贸史和经济史意义重大。水书嘛,是巫书,文化价值不大。”同样的声音我们不止一次听到,看来持同样观点的不是个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散落民间的历史文献,从发现、保护到收集、整理,仅仅是其文化价值实现的一个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原始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研究,乡土历史文献的文化价值才会逐步彰显。目前对乡土历史文献的文本解读和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文本解读不充…  相似文献   

18.
泛娱乐化时代文化娱乐化现象解读--评《娱乐至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娟 《今传媒》2013,(5):59-60
《娱乐至死》是一本对现实和当今生存状态很有意义的书.波兹曼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公众话语正在以一种娱乐化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文章从“媒介即隐喻”、“娱乐时代的到来”、赫胥黎的警告及其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针对当今社会文化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后现代理论出发,分析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化中滋生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网络文学,统计四大原创文学的点击榜文学类别,以创作者、文本内容作为突破点,对网络文学进行后现代的解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张夏  张静 《新闻世界》2010,(8):242-243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媒介的价值取向之一,但在实践中新闻因为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偏见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以坚持客观性。本文从《权力的媒介》一书出发,对客观性"进行解读,探讨新闻报道难守客观性的原因及坚守客观性理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