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柏林先生在《科学》2002年第二期“伪科学与赝科学”文中,提出“缺少实证和实践的精神,仍是我国学术界应当警惕的通病”等论,有现实意义;但是,郝文提出的赝科学涵义及其4个特点,对科学创新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近,郝柏林先生发表“伪科学与赝科学”短文,提出“赝科学”概念。新闻媒体广为转载,随即在学术界引起哗然,各方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看法。其中绝大部分明确指出,此新提法不利于科学创新,特别不利科学原始创新事业。据我了解,时至今日,未见有支持“赝科学”提法的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3.
“赝科学”实际上就是“伪科学”。我认为,不能滥用这个概念,必须在严格意义上和范围内使用它,否则会引起更多问题。 有人把科学中的错误看作是伪科学。可是照此推论下去,就会得出荒唐的结论:科学史就变成  相似文献   

4.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5.
最近郝柏林院士在《科学》2002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伪科学与赝科学》的文章,他主张“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所谓“赝科学作品”进行“证实和排伪”,以便把它们从“真正的科学”殿堂中剔除出去。 在郝院士的心目中,科学是  相似文献   

6.
科学赝品的成因及预防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科学研究领域内产生赝品的各种原因,提出了预防科学赝品出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们现在热衷于讨论什么是真科学、假科学、伪科学、赝科学等等,岂不知这些讨论都不是对“科学”本身的讨论,而是对“科学”的衍生概念的讨论。我的问题是:由科学这个大概念能不能衍生出其它与科学有关联的小概念呢?有没有必要由科学这个大概念去衍生出与科学有关联的小概念呢?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对科学类比、科学模型与科学隐喻的区别及关联的考察,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家族相似性,提出了科学类比和科学模型均蕴涵着隐喻思维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里,我们请了几位学者谈关于“科学传播”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科学巨大的影响力,“科学传播”本身也开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今天许多中国的大学里设置了这一专业,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先生认为他们开设“科学传播”与  相似文献   

10.
日本“殖民地科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殖民地科学”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科学技术与帝国主义问题时使用的概念,指的是帝国主义宗主国在殖民地所运用、移植和发展的科学技术。本文介绍了“殖民地科学”这一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按研究对象所处地域,就目前日本学者“殖民地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强调在我国应重视对“殖民地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