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名·名”结构(包括名词素修饰名词素和名词修饰名词两种语言形式,为便于表述,第一个名词或名词素省作“名_a”,第二个名词或名词素省作“名_b”)——正如方光焘和朱德熙先生所指出的——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特点”。但是,由于“风气”的影响,微观的研究似乎至今尚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吕叔湘先生在评论当今语法研究现状的时候指出:“现在人们热衷于研究‘体系’、辩论‘系统’。我不同意这样做,我主张注重事实,研究实践,解决语法实际问题。”业师廖序东先生也指出:“往往有这样一种偏向,学习语法的人喜欢在各家的语法体系的异同、名称术语的异同、句子成分的异同方面兜圈子,忘掉了去掌握语法体系所反映的语法规律。而从事语法研究的人又老在想建立自己的与众不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法自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汉语语法研究大致经历了由模仿西洋语法,到挖掘汉语语法特点、探索汉语语法规律、缔造汉语语法体系的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先生的《中国语法学的发展》,徐通锵、叶蜚声的《“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都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目前,语法学家们仍在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但在研究中,大家普遍感到难以深入下去。这里我想按照陈望道先生在《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中的精辟见解就语法研究的新途径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本位”说不仅具有语言研究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具有语言研究本体论的意义;不仅是个汉语研究课题,而且是个普通语言学研究课题。与“字本位’,相对的,只能是“词本位”而不能是其他别的“本性”,因为其他种种本位说到底只是个语法研究的出发点而已,与“字本位”不在一个层面上。本文比较了印欧语的“Word”与汉语的“字”,认为只有这二者在各自语言中的地位才有对应性,具体来说,它们都具有4个特点:1)是语言的天然单位;2)是本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3)是语言各平面的交汇点;4)在语言组织(语法)研究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文章最后特别提出“词”和“语素”不能成为汉语研究的本位。  相似文献   

5.
语义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却又是异常复杂的问题。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整个历程 ,语义虽说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作为方法论来看还未达成共识 ;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拥有显性的形式手段 ,而是一种语义型语言 ,因此语义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时期,“文学革命”与“国语统一”开始汇流,《新著国语文法》正是为了适应语文革新的需要而贡献于世。黎氏看到了汉语“词的本身上(即字的形体上)”不同于西洋语言,他山治玉而着眼于汉语社会,因“以句法为本位”。实践证明,黎氏语法符合汉语语法的自然规律和层次,用于学校最受欢迎,同时计算语言学专家也认为“最管用”。  相似文献   

7.
陆俭明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讨论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方法和热点问题.由于语言研究之于客观世界发展的滞后性,其中有一些内容值得继续探究:“语言本能说”、“运用层次分析法切分语言结构时‘不能根据语感”"、“‘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双宾结构”等.  相似文献   

8.
零 引言 在上半个世纪出版的代表性语法论著中,《中国文法要略》以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和结构体系显示了它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在此书出版数十年后,当代语法学界仍认为“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法要略》尤其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趣”。① 广泛运用转换(变换)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是吕叔湘先生的首  相似文献   

9.
短语探讨     
一自然语言本身是一种系统。“语言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完全以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我们对于这些单位既不能不有所认识,而且不求助于它们也将寸步难行。”①索绪尔的这番话从语言的特征上阐明了对于语言系统构成单位的认识和研究十分重要。短语是语法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单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自《马氏文通》以来,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先生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汉语语法,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撰写了多部语法著作,两次主持制订教学语法体系,发表大量论文探讨语法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一语法著作《汉语语法常识》张志公先生1952年1月开始在《语文学习》月刊上分章连载“汉语语法常...  相似文献   

11.
: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 ,使我们对汉语语法特点研究产生新的看法 :不宜用“汉语语法特点”的提法 ,宜用“汉语语法特性”代之 ;在研究方法上 ,不能拘泥于比较法 (同某种外语相比 ) ,不能停留于表面化的描写。 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语言学立足于汉民族这个大的文化背景来寻求汉语的特点 ,用人文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语言 ,这似乎是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语素和词是汉语语法的两个基本单位。吕叔湘先生说:“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宋玉柱先生在比较了目前有关词的几种定义的优劣得失之后指出,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形体和意义都固定化的造句单位。”于是,不少学者便从表义的明确与否、声音形式的固定与否、运用的自由与否等几个方面对语素和词加以区别。冯广艺先生从层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语言层级装置中处于最底层的有意义的单位叫做语素,比语素高一级的处于次底层的有意义的单位叫做词。”为了醒目,我们不妨把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每一门学科的研究及其体系的建立 ,都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 ,汉语语法学也不例外。从事研究的人都知道 ,确定了研究目标 ,占有了语言材料 ,如果没有合理可行的方法 ,研究未必成功。沙平老师的新作《汉语描写语法学方法论》就是专门介绍汉语描写语法研究的方法的 ,给我的突出印象是 :观点新颖 ,视野开阔 ,逻辑严密 ,实用性强。首先 ,本书观点新颖 ,见解独到。多少年来 ,语法界许多学者一直把形态、词序和虚词作为对语言分类的依据 :汉语作为分析性语言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但本书明确对此提出疑…  相似文献   

14.
重读《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卢英顺一、前言方光焘是著名的一般语言学家,也是一位汉语语法学家。他对汉语语法研究如何摆脱模仿的、不科学的现状、如何开创科学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解放后,在一系列的论文或提钢中,他对汉语语法研究发表了许...  相似文献   

15.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研究使用资料检索和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材料的对应研究,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概念的研究,对“过渡语”、“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概念的分析,发现手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的载体、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聋人书面语的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迁移上存在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的困难;聋人在书面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过渡语;结论是要宽待聋人学习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要加强从语法的角度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施受同词”的“词”,有人写作“辞”。《汉语大辞典》注:“词,言辞;文辞。” “辞,文词;言词。”但是,“词”是“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还是写成“施受同词”为好。 何谓“施受同词”?孙力平先生在《先秦典籍句法结构中的“施受同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语言规律来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这是现代汉语教学有别于传统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汉语教学走向科学化的一种标志。从这个意义上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引进语法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可是,近来有一种观点,对于民族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持否定的态度,主张淡化语法教学,甚至有些人主张不要考语法。主张淡化语法,不要考语法的人,主要理由是,古今文学名家“不知语法为何物”。有的“很少注意语法”,而佳作流传。按此逻辑,许多学科知识,都可以淡化。例如,华佗没有学过外科学而能刮骨疗毒;黄道婆没有学过纺织机械学而创制了纺…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的问世,把汉语语法从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西洋语法的框架在具有鲜明的语言分析传统的汉语沃土中,形成了带有“中外合资”色彩的汉语语法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格局,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近年来,学者们对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现代汉语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在词法、句法、章法、篇法等层级上研究语言的组合形式和结构规律,使语法学的理论研究服务于现实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八十多年来,以词法和句法为研究对象的汉语语法研究实践的局限与“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则”相悖;反思真正的传统语法,无论中外,乃是名副其实地对语言结构规则的研究,而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实际是对汉语词句法进行的狭隘的盲人摸象似的探索:以定义(“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则”)为“题”,以词句法的研究实践为“文”,那么八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在做一份文不对题的答卷。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的问世,把汉语语法从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西洋语法的框架在具有鲜明的语言分析传统的汉语活土中,形成了带有“中外合资”色彩的汉语语法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格局,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近年来,学者们对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现代汉语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在词法、句法、章法、篇法等层级上研究语言的组合形式和结构规律,使语法学的理论研究服务于现实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