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数学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及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从而使学生有形成数学意识的物质基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读图识表能力的培养,在平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开设建模课程,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和各地市中考试题中,都有数学建模题型的出现,数学建模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讨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因此,联系社会实际,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考加强了对应用型问题的考查,这类试题以数学建模为中心,意在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考后分析试卷发现,考生在此类型题中的得分率远低于其他类型题,原因之一就是考生缺乏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数学毕业总复习中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就是为了解决从事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层含义。兴趣的激发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内驱力;加强数学建模训练、培养建模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摸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实际问题解决的形式是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因此说,教师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形成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形成数学建模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教者应充分认识数学建模、建模的步骤与方法.从而教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建模能力:一是在概念、定理教学中突出建模方法;二是增强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素质;三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四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通过实验验证数学模型的素质;五是在解题教学中实施建模方法;六是加强学生建模论文写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冯遵凯 《考试周刊》2012,(33):51-5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一、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意义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与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尤其是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洪  苏冬梅  李景国 《考试周刊》2007,26(41):71-7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论述了培养数学建模意识的途径,并举例说明了数学建模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创新能力的意义,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时代发展,高职数学教育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高职教师要在结合高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熟悉高职学生特点,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加强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注重介绍数学历史等方式来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应用型本科数学专业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及综合应用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数学建模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数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普通本科院校制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渗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叙述数学建模概念与数学建模思想,结合实例,提出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步骤和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可遵循以下6点策略:(1)系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步的建模思维意识;(2)精选和解剖优秀的赛题与参赛作品,培养双向翻译能力;(3)讲授建模的具体思维方法,培养解模能力;(4)类比引导,培养观察和猜想能力;(5)立足教与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加强训练,培养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数学建模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阐述了培养数学模型意识的基本方法,以及怎样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旨在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要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学生转换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学生的变化、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并融入多种元素,以"驱动学习动力,提高数学能力"为宗旨进行高等数学教材建设。以内容层次化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入模块化教学加强综合训练;从问题背景入手,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亲和力。教材在融入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43):48-49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数学类学科,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思想,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程学习的背景下,加强数学建模意识,开展各种课型的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其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包含了许多数学教学建模的方法,如函数关系式、导数法、微分方程法、多变量积分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