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社会财富是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认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在学生中开展“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分钱,……”的活动。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小  相似文献   

2.
<正>"厉行勤俭节约"绝不是放在口头上,要"全面纳入课堂教学",落实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引导广大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让学生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一方面给孩子宣讲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从小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入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相似文献   

3.
1、导入新课,铺垫明理 引人入胜地创设道德情景导入新课,围绕教材内容,有意把道理渗透进去,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爱惜粮食》一课,为解决“为什么要爱惜粮食”这个问题,我拿着课间餐时学生吃剩的食品问:“我手里拿的是  相似文献   

4.
谈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知行统一双鸭山市教育学院程艳萍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其中思想素质教育应当为首。现代社会有很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有的学生缺乏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有的不爱惜劳动成果,生活不节俭;有的缺乏为他人服务的思...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课题】:自主创业选择成功【课时】:1课时【授课人】:任素梅【授课班级】:音乐班二班【学习内容分析】: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鼓励学生从被动的就业观向主动的创业观转变。【学习者分析】: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经济上依靠父母,不懂得节俭,有浪费现象,她们将要走向社会,感觉不知道该干什么,对前途迷茫。【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创业的概念,公司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负责任的表现,理解"自觉承担责任"的内涵。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故事、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信守承诺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4课。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故事。(二)使学生了解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专心的道理。三、教学流程(一)词语导入,感受人物  相似文献   

8.
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节”是指节约”,“俭”是指俭朴,节约是对劳动成果一种正确的态度,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俭朴是对生活的一种正确的态度,崇尚简洁朴素的生活方式,不奢侈,不浮华。节俭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从管仲破厚葬,汉文帝下节俭令,还有朱元璋要求权臣勿忘俭,都体现了人们对节俭于国于民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9.
胡珏 《政治课教学》2002,(4):19-20,21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什么是纪律以及社会公共生活既离不开纪律也离不开法律。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观察、想象、判断、分析、归纳、类比,并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觉悟目标: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初步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纪律和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两种手段。 2.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如何在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盘旋"两个生字。会用"已经"说话。(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鹰学飞》,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课文讲的是  相似文献   

11.
正【活动背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学生的节约意识较差,他们不懂得节约用钱,不懂得节约水电、粮食、学习用品等。在校园里,学生浪费粮食、水电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从而自觉地养成勤俭节俭的好习惯呢?于是,我组织开展了此次主题班会。【活动目标】1.能够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节约意识明显增强。2.懂得勤俭节约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相似文献   

12.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自觉培养良好习惯;懂得克服自由主义的道理,自觉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认识没有文化、不掌握科学的危害,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 2.能分析课文题旨。 3.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根据这种理解正确划分课文的各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相似文献   

13.
教材鄂教版《思想品德》第九册第5课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教学目标道德认知目标 :举例说明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应当珍惜。道德情感目标 :1 体验劳动人民创造劳动成果的艰辛。2 喜欢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 ,对不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有痛恨感。道德行为目标 :对劳动成果能自觉加倍珍惜。教学准备1 手工制作的鞋面、鞋底、棉鞋实物。一份精心制作的手写报。2 纸张生产过程的录像。3 投影片四张(a、b课文插图1、2 ,c烧杯的棉鞋 ,d课后练习三)。4 课文第一自然段录…  相似文献   

14.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石家庄市北新街小学李凤兰教案评析:石家庄市教委教研室倪兵群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大家要珍惜。理解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也就是尊重工人、农民的道理.教学要点:一、劳动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郾认知目标:认识掌握9个生字,能正确认读。2郾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学会评价别人。3郾情感目标: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别人。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与合作,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别人。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学难点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别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以狮子为线索,贯穿整篇课文的始终,通过狮子大王的发号施令,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动物王国,创设了教学氛围,激发了学…  相似文献   

16.
1.劳动具有多重价值与意义."劳动是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未来意义.参加一定量的社会劳动,对学生来说,一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二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三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劳动光荣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意识;四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向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健康道路发展;五可以使学生适当放松紧绷的学习神经,释放过剩的精力;六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节俭,理解父母,感恩社会.回报人类.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认真学文,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懂得劳动光荣,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小学劳动课教学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同时享受劳动的乐趣。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探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钻研教材备好课我们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对每篇课文都要认真阅读,搞好教材分析:本课有几个知识点?培养哪方面的技能?进行什么思想教育?重点、难点是什么?关键在哪里?经过细心的研究,确定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学校开设劳动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品质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呢?我在几年的劳技(劳动)课教学中得出一点体会。这就是要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自我服务能力,不爱惜劳动成果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如有的学生每天把吃剩的馍馍、点心等食品随便乱扔在课桌里、教室垃圾箱或厕所里。学习用具如用剩下近一半的练习本、墨水及稍短的铅笔、稍破损的三角板、圆规等文具,被随意丢弃。针对这些不良现象,我把上好劳动课作为教育的突破口。一是在劳拉(劳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接受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