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成为山区教育向现代教育迈进的依靠。只有依靠“远程教育”才能有效地缩短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教育差距。2 0 0 1年国家级贫困县纳雍被列为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县 ,共有 1 3所学校获得了“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赠送的教育卫星宽带网络信息接收设备 ,这给纳雍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无限希望 ,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纳雍县党政领导 ,县教育局及各乡 (镇 )党政领导和全县中小学校 ,都非常重视和关心此项工作 ,迅速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 …  相似文献   

2.
周慰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7,(10B):18-20
2007年9月24日,“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在方方面面举办的“论坛”“峰会”多如牛毛,以至于与会者多少有些“审美疲劳”的今天,这个为期仅一天半、与会者不超过200人的论坛却引起了相当高的关注度。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作为共同主办方,由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承办——如此高的规格固然是这一论坛夺人眼球的先天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论坛所针对、并致力于解决的“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是如此的重要和紧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民占世界五分之一,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数千万方里的土地,现在受人侵略,无法抵抗,人家的飞机大炮,如人无人之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华北紧急,全国动摇了。你们是有血气有思想的青年,试想一想,中国为什么到如此田地?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误教”与“无教”。何谓“误教”与“无教”呢?中国现在受教育的人很少,而所受的教育,又多是不切实用的。所以有“教育误人”、“教育杀人”的这种说法,这就是“误教”的意思。四万万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没有受过教育,这就叫做“无教”。  相似文献   

4.
胡静 《四川教育》2007,(7):52-52
“听写词语”这种训练形式似乎已逐步为人所淡忘,尤其是在各类公开课上更是难觅影踪。然而,在“广菱杯”江苏省“教海探航”2006年颁奖活动中,我们见到了久违的听写,感到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听写”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5.
洋思中学,20年前的一所“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已成为“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成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他们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洋思”模式)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已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现行各高校正在进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有着启发与可借鉴之处,文章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方法论、环境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中心区的居民大批外移。每年夏秋之交,学生家长为子女就学之事四处奔波,苦不堪言;教育部门为此也伤透脑筋,花很大力气,解决的结果仍不理想。然而,在这一片叫苦声中,徐汇区的“长桥教育工程”,如同一颗耀眼星辰,为家长带来希望,为教育界探出了方向。何为“长桥教育工程”?长桥,是徐汇区新拓展出的一个新区。近几年来,徐汇区区域不断拓展,已由原先的13.7平方公里迅速发展到目前的54.6平方公里,仅长桥地区的面积就大  相似文献   

7.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8.
岚县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一杯牛奶两颗鸡蛋”工程,为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师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杯牛奶两颗鸡蛋,这是继义务教育学校“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岚县实施的又一项惠民工程,是对学校关注,对教师关爱,对学生关心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负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前研究生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多种不适应问题,实行多主体协同的产教融合是培养国家战略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通过创办创新联合体、组建联合团队、融合双方优势、订单式培养人才、联合攻关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创新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两个中心”的转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真理的守护神,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因势利导。二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如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都能认真地解  相似文献   

11.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说法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最早提出的,不过其真正对中国教育产生影响还缘自叶圣陶先生的提倡和重新定义。近四十年来,人们对“教是为了不教”的研究包括四个层面,分别是解读层面、迁移层面、反思层面以及丰富内涵和构建体系层面。该理论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是因为其具有现实针对性、教育学理性、学术启发性。“教是为了不教”的研究是近四十年“高效课堂”探索工作的一个缩影,对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亦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教学亦然,知识就像海洋,既有“浅水湾”,亦有“深水区”.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可使学生在“浅水湾”得“鱼虾”,亦可在“深水区”观“蛟龙”.“万以内数的读法”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者可谓是不可胜数,其教学方法可谓异彩纷呈,然其大略,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贵州黔南州到2005年底已实施计算机教育工程学校325所,远教工程项目学校2645个,其中“模式一”学校910个,“模式二”学校1526个,“模式三”学校209个,使全州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实现了远程教育。黔南州坚持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的,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着力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八年前教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年度考核时排在全校第一名的总是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年轻的代课教师.而且每年如此。大多数老师都以为他是运气好.向来不服输的我感到很纳闷: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怎么会教得好学生呢?换言之,他根本不“懂”教育.对于教育他是一个“外行”。而我们这些“内行”为什么总比不赢他呢?于是我开始注意上了他。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富饶美丽、钟灵毓秀的无锡大地上,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正在展开,这项工程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无论怎样估量都不过份,它就是“教育现代化工程”。 在人类历史上,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但是,自本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起,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谁赢得教育,谁就赢得21世纪。”当我们国家向四个现代化迈进的时候,教育现代化必将使我们的步伐更加快捷。因为现  相似文献   

17.
桃江县是全国实施“燎原计划”和百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县之一。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平度会议”、“南宫会议”精神,从桃江的实际出发,努力实施“燎原计划”,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树立大教育思想,为实施“燎原计划”广开教育门户。 “燎原计划”实质是“兴教富民”的双目标计划,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建设大农业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广开教育门户,使教  相似文献   

18.
忠心一片在玉壶──记“全国优秀教师”欧培侯上思县第二中学一位教海泛舟20载的年轻教师,在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说:“作为人民教师,对教育要有一颗忠心,对教改要有一颗热心,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尤其对后进生更要有一颗耐心。”他就是1993年荣获“全国优秀...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促小康工程”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教育局教育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一篇大文章。从何入手,我们在学习、实践、研讨中认为,正在广泛实施的“教育促小康工程”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工程。本文试从这一工程的实践谈些粗浅的思考。“教育促小康”工程,是在...  相似文献   

20.
“回归工程”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由国家教委组织的工程教育考察团1995年对美国有关高等学校和政府及民间机构进行了考察,根据考察的主题,我们着重了解了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动向。 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界根据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研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教育部、民间组织和许多著名大学都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和讨论,纷纷提出了改革建议,其中一个观点是:“大工程观的术语是对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而与研究导向的工程科学观相对立。”这就是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向——回归工程。 经过访问,我们对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回归工程”的内涵,有如下几点归纳: (一)要把工程教育从过去过分重视工程科学转变到更多地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