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经很久没有专注地看一部电影了,尤其是一部完全由儿童做主角的片子。《看上去很美》是根据王朔多年前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原著我看过,印象中就是写一群孩子怎么淘气。现在,我也做了母亲,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儿子,《看上去很美》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方枪枪这个五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样真实,他的目光那样纯真,而他的遭遇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一朵红花横扫一片童心方枪枪一进幼儿园,还没等他明白过来,留了几年的小辫子就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被剪掉了,这也暗示着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老师告诉他好孩子能得小红花,他特别盼望…  相似文献   

2.
赵春兰 《四川教育》2012,(11):43-45
《看上去很美》由王朔的原著改编,张元导演。本片在第三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张元获得了罗伯特布莱森大奖;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杰出艺术创新奖;意大利阿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四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美国《新闻周刊》评价本片为一部勇敢的、表达自由的电影。BBC电影评论道:尽管张元走到了地上,但《看上去很美》仿佛并没失去直面现实的勇气,以异常独到的视角探讨了孤独与自由的问题。王朔称《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光芒四射",直逼十年前他本人作品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看上去很美,外文名字Little Red Flower听起来很有味道,颇具中国式哲理情境,从此难舍印记,并会反复挥发出各种自发式想象。看上去很美讲述的是3岁男孩方枪枪在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以智育智,以美育美"是"2015河南首届最美教师"颁奖晚会上,评委会给我的颁奖词,对此我深感荣幸且甚是欢喜。如今谈到学校美育,我个人认为更应"以智育美,以美育智"。否则,一些看上去很美的行为,可能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在张元导演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主人公方枪枪第一天哭哭啼啼上幼儿园,就看见李老师带着其他孩子做游戏。李老师在  相似文献   

5.
幼儿心理顾问赵远虹曾拍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幼儿园》,拍的那些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曾是全托孩子,他们进入老年后,仍然喋喋不休地抱怨父母,纠缠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人到中年、名满天下的王朔也曾是全托孩子。在公众眼里,王朔差不多也是一个以“分离病”的形式纠缠童年成长空洞的成人。根据王朔原著改编的电影《看上去很美》,片中调皮捣蛋的全托孩子方枪枪,就是少年王朔的翻版。王朔被送全托后很不合群,对周围有父母疼爱的孩子非常仇视。上了小学,王朔开始特别排斥母亲,王朔说10岁前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谁,即使现在,王朔仍然无法修复与母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影片描写的是几十年前的幼儿园生活,方枪枪作为一个四岁的小孩,天性就是童真、快乐、自由、活泼,但在那个幼儿园却倍受压抑。他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  相似文献   

8.
平智炜 《上海教育》2013,(19):68-69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让我们体验矛盾、很不一般的影片,由王朔的小说改编,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被成人忽略的儿童世界。在所有人记忆中都应该十分美好的童年,如今回头去看,是否真的美好依旧呢?未曾质疑过的美好童年由奶奶带大的方枪枪,三岁时被当军人的爸爸送进了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姚建鑫 《成才之路》2014,(13):21-21
正偶尔在网上看到一部儿童电影的介绍,叫《看上去很美》,讲的是幼儿园里的故事。介绍很精彩,于是我在网上观看了这部电影。很有趣、好笑!好笑过后,留给我的却是那么一点点的心酸。故事的主人公方枪枪是个四岁的男孩,他被爸爸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幼儿园,那里有个统治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每个小朋友名字的后面都有小红花,而方枪枪却没有一朵小红花。于是,他愤怒了。为什么不会自己吃饭就得不到小红花?为什么不会自己穿衣也得不到小红花?他不能理解。看完后,我这个小红花规则的创造者第一次感到了这个规则的残忍。方枪枪独自站在红花榜前的那种情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李良虎 《教书育人》2012,(33):38-39
《看上去很美》以主人公方枪枪与小红花为主线,从方枪枪小朋友的视角,诠释了对当今学生管理的看法,值得我们反思。一缺乏平等的教育观念,混淆了学生的是非观念电影《看上去很美》中有这么一个镜头:按照幼儿园的规定,家长要在星期五下午才能接走自己的孩子,然而同班同学汪若海的父亲是上级管理后勤的领导,就破例了,可以提前把汪若海接走。在汪若海父亲的指示下,方枪枪终于得到了一朵梦寐以求的小红花。可是正因为这朵特殊的小红花,使得小红花在方枪枪眼中失去了它原先的光环和圣洁。在现实学生管理中,常听学生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偏心,做事有失公正公平,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就轻描淡写地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轻则大骂特骂,重的  相似文献   

11.
影片《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为观视场域,通过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纪实性场景呈现,聚焦了“方枪枪”的个体性存在状态以及幼儿园日常管理背后的诸多问题。在这个以个体存在与集体秩序相互纠葛的幼儿园故事里,或许福柯的规训理论有助于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故而,从规范化活动、标准化管理以及等级化考核三个方面来剖析电影中幼儿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发我们对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鲁迅提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今天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弊端让人们为孩子们担忧。为了使学校教育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首先要研究学校教育要使人幸福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文章通过作者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看上去很美》中教育现象的分析,并联系今天实际,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电影《看上去很美》用儿童的视角来影射着这个社会的制度化,以及因为制度化而产生的荒谬。年幼的孩子们天真可爱,但是他们的身边已经有了大人世界的影子,这部电影也正从孩子的世界中,浓缩出了成人世界的诸多规则,沉重且无奈。  相似文献   

14.
第六代导演张元执导的电影《看上去很美》摈弃宏大叙事,选取幼儿园“小人物”方枪枪的教育经历为叙事对象,反映了在现代性规训的过程中,理性、权力、秩序对人的肉体灵魂的全面规训。它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育模式入手,表现出了对现代性文化的深切焦虑。从规训与秩序、惩罚与监视两个层面对《看上去很美》的镜头语言和危机焦虑进行论析,有助于理解张元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短片,名字叫《幼儿园》。它讲述了一群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幼儿园全托班的一些学习、生活片段。看了后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脑子里反复出现影片中的几个镜头:初入园的孩子在课室里哭闹,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有其重要的符号意义。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国产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的象征符号及其象征意义,阐述了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并进一步阐释了符号学的研究及运用对于电影产业乃至各人文学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海燕 《学前教育》2011,(12):26-27
电影《看上去很美》的主角是3岁男孩方枪枪,存人人眼里不是个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调皮捣蛋不听话。方枪枪一直都没得到小红花,在老师评红花时会喃喃自语“为什么不给我小红花……为什么……”一次意外后,他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说谎话、脏话,欺负弱小同学,成为一个不折小扣的“坏”孩子。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特色的挖掘,要想使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幸福成长,就需要在确立和定位办园特色的基础上,在研究中不断扬长特色,在特色兴园的道路上不断提升和发展。 一、贯彻《纲要》精神,让美育特色在幼儿园扎根 美育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每一所幼儿园要深入分析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美育特色教育,让幼儿在美的熏陶中成就梦想,  相似文献   

19.
一、考察孩子学习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不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吃透你就很可能在一些教育行为上失误。我们需要牢牢掌握的育儿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试行是我们必须常备的教育法律。  相似文献   

20.
《看上去很美》 “保育院的孩子每天都住在那儿,两个星期接一次,有时两星期也不接。孩子们刚进去时哭,慢慢也就不哭了,好像自己一出生就在那个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