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一、活动背景分析 在学校给的每周一节“语文课外阅读课”上,有些老师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里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有些老师让学生在教室里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鲁迅的《呐喊》等名著,而笔者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指导学生设立小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要在汇报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四百万字以上;但事实上,乡镇一级学校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令人担忧,以笔者所在县级市为例,呈现以下三种趋势:一是方法单调。读名著的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选读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指导,但实际情形是布置任务式阅读,常见的形式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回家读《水浒传》,因为考试要考。”  相似文献   

3.
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耍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学生读什么?怎么读?何时读?读的效果又如何?这些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送给学生一把阅读的金钥匙,让他们打开阅读之门,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讲究科学性原则,引导学生以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一时的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吸取技巧,更不会用在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做法是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总目标中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重视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水平的提高。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重视并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新天地呢?一、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科学的阅读方法大体有如下几种:1.读。读的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对于长篇小说《红楼梦》等宜用跳读、浏览法,提纲挈领地读;对于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导读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故事引趣。如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教师先把这本读物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那就请你自己来细细品味。再如,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提出问题:“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看谁读书仔细.对保尔这个人物理解得透彻.将给他加两颗星。”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中心,所用的课时数也最多,那么多的阅读教学时数,完全有时间采用“学一带一”的策略——每学一篇课文,带上两篇同步阅读理解短文,在一节课内限时完成。学生只有学会课外阅读,新课程倡导的课外阅读积累的理念才有注脚,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经典案例]小学语文《三国演义》片断阅读本教案的切入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3》“口语交际”《三国演义》内容片断;着力点,学生看过《三国演义》电视或《三国演义》少儿读物一类的。本教案意在通过这一欣赏课教学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激发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带着问题读”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能促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解读文本,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益。我不敢对提倡“带着问题读”的大师们来个当头棒喝,却把“大棒”对着自己高高举起——在常规阅读教学中,我谨遵“三不”原则,即:读课文之前“不设目标、不提要求、不问问题”。但前些日子,我上罢《白杨》一课,对自己、对挥舞着的“大棒”却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9.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中,真正做到自读课衔接教读课,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而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至关重要。构建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以单元教学语用点、单篇教学语用点和语文要素为衔接点,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开展充分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实现自读课衔接教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自读要有时间保证林振树拜读2004年2月本刊杨智慧老师的教例《让自读课创造性地自读起来》,很受启发。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语文自读课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杨老师巧妙设计自读课流程,规范学生研读方法,都显示出了创造性的教学。但我依然觉得美中不足:学生的自读似乎缺少时间的保证,全体学生的阅读效率可能要打折扣。以《柳毅传》教例,在“自读的点拨”中,杨老师提供给了学生明确的研读方向。1郾文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27字,并要求“……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要达到这一要求。仅靠课内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2.
徐秀辉 《小学语文》2011,(7):107-107
2011年第5期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找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根本》。这篇文章很实用,让一线教师读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找准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为例,一位执教者40分钟滔滔不绝,学生积极踊跃,表面看都得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或说这是节好课。  相似文献   

13.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14.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5.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感悟语言,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如何上,有哪些切实有效的课型?笔者就最近实践的《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系列指导课来谈谈。  相似文献   

16.
《狮子大王》是人教版《美术》课本中的一节手工课。传统的教法,往往是教师示范后,学生仿做,做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在执教此课时,我们根据美术“课标”的目标要求,整合了语文、思品、音乐等学科知识,剪辑采编了动画片《狮子王》中狮子的喜、怒、哀、乐等镜头,让学生观察、讲述、表演后再进行创作,结果是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个形态各异的“狮子大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在实践中所做的就是多渠道培养小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三年制初中语文课本”《阅读》,与原《语文》课本相比,篇目多。多了近三分之一,还多出一本《作文·汉语》来。内容广。且每周只能上四课时。若沿用旧方法教学,显然不行。怎么办? 我在初一两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对“自读课文”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将课文中“阅读练习”设计细,且随自然段在右边设计安排了小问题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尽可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二是对其它自读课文采取“学生预习、自读、提问、讨论,教师答疑”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般都利用一课时时间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万淑琴 《宁夏教育》2003,(12):34-34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银川市小学语文“走进新课程”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支老师设问之巧妙、引导之自然、拓展之有趣,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涌动的生命活力让听课教师拍案叫绝。一、巧妙设问,激起学生独特的感受开课后,支老师没有按照惯例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读课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通读了课文后,竟宣布:“这节课我只提一个问题,如果不想被我问住,教你一个办法:读书,边读边想我会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在好奇中有的认真读课文,有的议论纷纷,有…  相似文献   

20.
前几日,听了一节语文研讨课《斑羚飞渡》。研讨时,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确实,这节课上的非常“实”,思路非常清晰,也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到主题的挖掘,“性格”的分析,一直到最后的拓展,都是学生自己在读、思考、讨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