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于脾胃虚损、食欲减退、消化呼吸功能差,以至小儿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引起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我们发现,不少厌食幼儿主要是因为在进幼儿园之前饭不定时、饮食无度、零食过多、饭前情绪不稳定,以及吃高蛋白、高糖  相似文献   

2.
保健文摘     
孩子厌食大多由家长造成 上海市少儿营养基金会常务理事郭志平教授认为,导致小儿厌食的病因不是其它,而是小儿的家长缺少科学育儿知识。 郭志平说,除一些病理性的因素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小儿厌食的主要因素。常见一些家长给孩子喂饭,不惜用哄、骗手段和超乎寻  相似文献   

3.
孩子出现食欲减退,对各种食物产生厌恶感,甚至不思饮食时,大多数家长均为之头痛。尽管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很多,但不少是由饮食不节引起。厌食时间过久,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身体衰弱,抵抗力下降,并容易诱发其它疾病。中医对小儿厌食症有许多疗效独特的方法,在家中选择  相似文献   

4.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多见。厌食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会并发其它病症。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目前,对该病的病因一致认为主要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使人食欲下降;饭前吃糖果等零食以及进餐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也影响食欲;此外,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可以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小儿的情绪变化等都是引起厌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因家长溺爱孩子,对小儿进食采取…  相似文献   

5.
赵春玲 《教育导刊》2004,(10):45-45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多见。厌食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会并发其它病症。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食量较同年龄儿少,并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的一种病症,是当今年轻父母颇为头痛的一大难题。对此,我园在市中医院的协同下,开展了小儿厌食症的治疗。1988年10~11月,我们对全园幼儿进行了厌食的调查,发现有20名幼儿患有此病症。在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们采用了由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和省中医院儿科联合研  相似文献   

7.
许多孩子面对父母精心烹制的美食毫无兴趣,而对冰淇淋、果汁之类的冷饮、零食却需求无度,让父母们存担忧营养不够的同时,还担心吃坏了小孩的肠胃。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孩的厌食? 专家认为,厌食可由躯体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对幼儿来说,后者导致的厌食颇为多见。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厌食又称神经性厌食。小儿神经性厌食形成的主要原因系不良的饮食习惯降低了小儿食物中枢的兴奋性,与家长的不当喂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常让孩子独自一人先吃,不与家人一起进食,没有饮食气氛。2 孩子进食时,父母或他人过分紧张地注视着,造成小儿精神紧张。3.用种种许诺诱惑小儿进食或者用玩具逗小儿进食,降低了进食兴趣。4.孩子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看电视或画册,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5 孩子拒食时,家长强迫其进食,造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中儿童及青少年不爱吃饭较为普遍,这种情况在医学士称厌食症。时间一长,则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头发无光泽,脸色差,身体消瘦,精神不振,烦燥多动,易感冒出汗,手心热,时有鼻出血,大便失调,大便酸臭,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差,身材矮小,反应差,发育延缓等种种情况。儿童及青少青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营养,厌食症使这一重要环节得不到保证,更可怕的是孩子厌食往往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这样,厌食在得不到纠正的情况下,孩子无论是体质,身高和智力的发育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南方厌食症治…  相似文献   

9.
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然而孩子的"智力厌食症"却往往不为家长所重视。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在智力培养中,过多给予被动刺激造成集中、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出现求知活动中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兴趣,求知欲减弱,从而  相似文献   

10.
正带孩子看中医,脾胃经常被提及: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受伤……为什么脾胃对于孩子来说那么重要?为什么孩子的脾胃容易不和?怎样做才能保护孩子的脾胃?让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与脾胃有关的那些事。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在日常养育中,家长的一些做法无意中会伤到孩子的脾胃,导致孩子的健康出现问题。为护佑孩子健康成长,从现在开始,好好呵护孩子的脾胃吧。  相似文献   

11.
小儿厌食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病症,其原因主要是体内微量元素偏低。本院1996.7~1998.1用斯强乳酸营养素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将以小儿厌食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28例患儿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228例,男118例,女110例,年龄范围:0.7—12岁,平均6±0.8岁,对照组200例,男118例,女92例;年龄范围0.9-13岁,平均7±0.7。 治疗组给患儿口服斯强乳酸营养素,每包配料与含量为:乳酸钙(Ca)210mg,乳酸亚铁  相似文献   

12.
孩子较长时间不进食,医学上称为“厌食症”,多见于2~6岁的小儿。产生厌食的原因较复杂,目前认为有这几方面:(1)缺锌。锌是构成唾液中味觉素和胃酶的重要成分.如果体内缺锌,会使味觉减退。食欲下降。(2)疾病。如小儿患慢性肝炎、慢性肠炎或服用影响食欲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3)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常给小孩高蛋白、高糖类饮食。零食吃得过多,影响胃酸分泌,都会引起食欲下  相似文献   

13.
疳证(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引起的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等小儿常见的慢性病证。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越长,病情亦随之加重,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它被前人列为小儿痧、痘、惊、疳四大要症之一。疳证包括西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和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以1~6岁发病率高。疳证的病因虽然有所不同,但其病变部位在于脾胃,故有“诸疳皆脾胃病”的论点。本证主要证候,均具有长期形体消瘦,肌肉松驰,面色、皮肤色泽不华,毛发稀疏;有明显的脾胃症状,如大便不正常,厌食和异嗜症史,以及肚腹…  相似文献   

14.
小儿由于过于溺爱,片面追求滋补营养或饮食不节,导致运化功能失调。脾运失健为主要病机是当前小儿厌食症普遍存在的因素。治疗贵在运,而不在于补,从运脾开胃论治,是最佳、易适宜的方法。治愈数万例儿童,历验不衰。  相似文献   

15.
按中国医学理论,小儿面黄肌瘦是由于其脾胃虚损,运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改变。主要原因有饮食无节、喂养不当以及疾病消耗化失职,久之,则水谷精微无从消化吸收,致使肝脏、肌肉、毛发失于濡养。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小儿患有慢性腹泻、痢疾、肺结核、佝偻病等疾病,导致面黄肌瘦。中医认为小儿面黄肌瘦除了要彻底治疗慢性消耗疾病外,饮食调养也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则为调理脾胃,舒畅气机,清除宿食,温补脾胃,以祛虚寒等。(1)枣麦粥。选干净小红枣8~10枚,大麦适量,用温水浸泡后旺火熬煮。(2)枣秫粥。先将秫米用少量水浸泡后,…  相似文献   

16.
消食导滞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消法,根据临床辩证施治,应用消导药物,去除胃肠道有形之实邪,适用于小儿饮食太过,以致脾胃运化失调,消化呆滞而引起的腕腑胀满,嗳腐吐酸,呕吐厌食,泄泻等症状。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较成人更为迫切,但其肌肤嫩,脏腑柔弱,气血未坚,故其脾胃功能薄弱,乳食易伤。《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云:“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乳贵有时,  相似文献   

17.
家长们常常焦虑于孩子有挑食、偏食、厌食的毛病,尤其是不喜欢吃蔬菜、喝牛奶。一些家长感叹:“不知孩子到底要吃什么!”这时有的老年人就介绍经验:“让他饿去,看他吃不吃饭。”其实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好吃”本是孩子的天性,是食欲的关键,但现在的孩子根本就不饿,怎么去“好吃”?分析起来,出现挑食和厌食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8.
病因: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多见。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本病的病因。如经常吃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饭前吃糖果等零食、进食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气候过热、湿度过高、小儿的情绪变化等,这些都是引起厌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厌食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饮食障碍。面对满桌的佳肴,以及父母、祖父母的劝说甚至哀求,孩子却无动于衷。这样一来,家长烦恼,厌食的孩子也痛苦。  相似文献   

20.
运用推拿按摩治疗小儿多发病和常见病,操作简便,也不会给孩子带来如打针服药那样的恐惧,因而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广泛推行。小儿推拿按摩的适应症和方法一般有:一、厌食症、消化不良、疳积捏脊:医者用拇指侧缘顶住小儿脊往一侧的皮肤,食、中两指按另一侧,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脊柱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自下而上(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