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是全国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最广、沙漠化程度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据调查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有 41 65 .9万 hm2 ,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5 .8%。其中沙漠和流动沙丘面积达 1 42 3.2万hm2 ,占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 37.2 % ,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有 1 2 0 1 .7hm2 ,占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2 8.6%。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分布广泛 ,在全区各旗县(市 )中除了乌海市、呼伦贝尔盟大部 ,以及土默特右旗、五原县、托克托县、科右前旗等 1 9个旗 (市 )的沙化率在 1 0 %以下外 ,全区其他旗县的土地沙漠化程度均较高 ,有些旗县 (市 )的沙化率甚至高达 89%。…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土地面积唯一仍在增长的地区,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受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条件影响,土壤盐渍化严重,开发利用程度低,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恰逢国家实施蓝黄两大战略,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国家层面上的全面开发,土地资源凸显战略意义,本文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土地整改科学经验,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开发基本思路及整改方案,为合理、科学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11,(7):17-18
东营市是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需要,于1983年10月成立的,是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一。这里拥有中国古老的齐文化,胜利油田从这里崛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这里滚滚入海。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五号桩油区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东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重要采油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分析五号桩海域的潮汐特征,为该区域的港工、航运及海堤建设等生产活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沿岸土地受到黄河来水的渗流补给,浅层地下水(潜水)水位偏高,加之黄河流域常年蒸发量较大,造成了黄河沿岸土地盐渍程度普遍较高,黄河沿岸现有的各类土壤改良方法由于技术老、成本高、效果差,普遍不适用于黄河沿岸土地盐渍化的整治。本文通过论述黄河两岸盐渍土地成因,分析现有改良盐渍土地技术,借助黄河来水有利条件,提出黄河沿岸盐渍化土地科学整治的工程思路,能够科学有效的解决黄河沿岸盐渍化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6.
甘峰睿  王睿  陈国兆 《科技风》2014,(6):247-248
用野外填图和"RegionmanagerGIS"软件,对云南省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该小流域土地面积1919.07hm2,林地总面积为1037.1hm2,占总面积的54.04%,耕地面积为687.37hm2,占总面积的35.82%。流域内有荒山荒坡221.3hm2和坡耕地172.8hm2,该类土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大渤海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形势,引起土地质量下降的因素及其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渤海区约30×104km2范围内,土地质量下降主要与土地盐渍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土地盐渍化与海侵密切相关以及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有关。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叠加引"土地质量、土壤盐渍化、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微  闵敏  李俊鹏 《资源科学》2013,35(7):1415-1422
论文以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2010-2011年规划实施的57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考虑公众支付意愿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与项目建设规模增减的趋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土地整理的实施会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平均下降值394元/(hm2·a);②采用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可以较好地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③当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小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随建设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幅度是754元/(hm2·a);当建设规模大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是754元/(hm2·a);当建设规模介于2 000~3 000hm2之间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幅度是895元/(hm2·a);当建设规模大于3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上升幅度变缓,平均为378元/(hm2·a).  相似文献   

9.
作为农户受益的一部分,退耕还林通过其生态功能对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效果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本文基于重庆万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和土地生产函数及其索洛余值估计,定量分析并解释这一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重大农业技术进步和除退耕还林政策以外的制度创新,以及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退耕还林使耕地的玉米和小麦单产分别提高了12.7%和20.9%,折合成收益分别为1 452.98元/hm2和1 170.02元/hm2;并且,除退耕还林以外,土地的生产力还显著地受到地块面积、资本投入、土地质量、农技培训等因素影响。结论认为,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明显得益于退耕还林;除增加物质投入以外,配合采取促进相邻土地的流转与集中政策、加大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力度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区土地生产力和退耕还林项目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及其治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子祥 《资源科学》1995,17(5):52-57
本文土地退化主要有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此生盐渍化、土壤贫瘠化5种类型。根据土地综合评价值计算,16个县土地退化总面积21955.25k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此,提出了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的治理预测,其中包括治理目标、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和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11.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的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一体,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咸海生态危机引发水体大幅缩减,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土地盐渍化、沙化、盐尘等已成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中亚遇到的重大环境问题。文章在梳理咸海生态危机引发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近30年来咸海地区沙化和盐渍化土地发展的趋势,探讨了阿姆河流域-咸海地区植被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空间分异性,提出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沙化和盐渍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思路和防控对策。助力解决咸海生态危机及荒漠化问题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焦点之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践行生态文明全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高校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沈阳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2003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表明:这4所学校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7 218 hm2、11 862 hm2、7 612 hm2和24 787 hm2,生态效率分别为0.8人/hm2、1.18人/hm2、2.45人/hm2和0.94人/hm2,即1hm2土地提供的生态资源和服务只能满足培养1个~2个学生的消费需求;能源足迹占总足迹的比重最高,达50%以上,能源中煤炭足迹占80%以上;食物和垃圾足迹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校园建筑面积、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结构和研究强度,对大学校园生态足迹的大小和构成以及生态效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研究定量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要素,为降低校园生态足迹、提高校园生态效率指明了主要矛盾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志明  晏明  何艳芬 《资源科学》2004,26(5):111-116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对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5年间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数量和程度明显加剧.盐碱化土地面积从123.25×104hm2增加到146.83×104hm2,平均每年增加1.68×104hm2,年增长率为1.26%;盐碱化程度加重,轻度盐碱化土地减少35.4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均有较大增幅,分别为79.50%和36.7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已占盐碱化土地面积的75.08%.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在通榆县和大安县.整个西部地区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已占该地区国土总面积的30.80%,区域内个别县(市)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草地盐碱化是本区域的主要盐碱化类型,约占整个盐碱化土地的60%,许多草场由于严重的盐碱化已失去利用价值.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已经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隆亨 《资源科学》1996,18(2):35-43
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有: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土地风蚀沙化。治理荒漠化的意见:迅速解决水源,加强绿洲的巩固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震造成的建(构)筑物的破坏与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要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对重大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本文根据胜利油田及东营市的特点,简述了安评工作的重要性和提高抗震设防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 灌区背景   巴盟河套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均降水量仅128~213mm,且年际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3%左右;年均蒸发量高达2 105~2 298mm,主要集中在5、6、7三个月,占全年蒸发量的52%左右,降水少、蒸发大,干旱少雨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长期以来,引黄灌溉导致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较高,因此而造成的盐渍化土地面积占灌区耕地面积比例高达68%,土壤盐渍化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土壤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46  
通过预测全国各生态区未来非农业建设占有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分别分析了1997-2010年,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3个阶段的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阶段耕地总面积净减少量分别是648811hm2,341413hm2和279642hm2,而同期由于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退耕,旱地的比重降低,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北县1∶1万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SPOT-5 2.5 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该文探讨了开展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张北县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试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张北县土地总面积为424 425.36 hm2,共包括37种土地利用类型,总图斑数是57 193个.其中,旱地、天然草地和有林地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3.77%、26.31%和7.76%,是该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同期1:5万土地利用调查相比,1:1万大比例尺土地利用调查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得到了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苇地等在1:5万土地利用调查中所不能表达的零碎图斑,说明与以往调查相比,该调查结果可以为土地管理决策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支持,证明该文设计的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1:1万土地利用调查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对于今后类似的土地利用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通过该试验研究得知,目前试行的<全国土地分类>还不甚完善,为满足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要求,<全国土地分类>仍须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19.
1基本情况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是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业旗,地处大兴安岭南端支脉,科尔沁沙地西缘,浑善达克沙地接壤地带,全旗总土地面积142.67万hm2,草牧场面积120.28万hm2,其中,沙地面积为24.9万hm2,阿鲁科尔沁旗共辖11个苏木乡镇和一个社区,其中纯牧区苏木镇5个,农区及半农半牧区乡镇6个,辖245个嘎查村,现有人口29.9万人,总户数8.9万户,2005年末全旗大小畜存栏133.86万头只,牧民人均收为1 965元。牧区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以来,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养畜积极性,牲畜存栏头数发展较快,但是,随着草原沙化退化,草畜矛…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土地生产力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是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该文在CIS支持下,利用基于侵蚀条件下的土地生产力模型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二副区和北部风沙区的3个典型小流域的土地生产力状况,并针对3个小流域所在区域的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和土壤特性以及土地利用的特性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进行了讨论,并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了3个研究区域土地生产力的特点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内部不同区域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表现为风沙区16 348.59 kg/hm2>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14 411.89 kg/hm2)>黄土丘陵沟壑区二副区(10 065.7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